新浪科技

冒险岛里的日本游戏史 Hudson发展回顾

中关村在线

关注

作者:中关村在线 孙昊崙


第1页:孩子们的童年回忆

【前言】提起“冒险岛”、“炸弹人”以及“挖金子”您一定不会陌生,但是提起Hudson也许您就要琢磨琢磨。Hudson是一家由兄弟二人合力开办的企业——它曾帮助任天堂夺得家用机市场的胜利;它不满现状,力图以CD-ROM光盘驱动器以及精美的动漫画质游戏孤身迎战3D立体游戏的大潮;它曾在世人尚没有尝到网络的甜头之时就帮助世嘉打造网络互联服务;它的几乎所有游戏都不被看好却往往大卖特卖;它,即将在今年3月正式并入Konami公司,或许它从此将会销声匿迹。它就是Hudson,究竟这里面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我们这次要为您要讲述的,便是这家游戏老厂的悲欢离合史。


一九九〇年,某个大雪纷飞的冬天,一个六岁的小男孩一边流着清鼻涕一边握着手里面的山寨了任天堂FC游戏主机的小霸王游戏机的手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家里那台14寸牡丹牌彩色电视机的屏幕、用娇嫩地声音向身边的哥哥喊道:“快跑!快跑!后面那个人抓你来了!快挖个坑摔他!”哥哥大笑着说:“看我的!”然后操控着手柄,娴熟地在主人公身后挖下来不大不小刚刚好的那么一个坑,身后袭来的敌人不偏不倚地正好摔落其中,紧接着就又信步闲庭般收攒场景中遗落的金子。


“挖金子”原名《Lode Runner》 从FC时代走来的玩家一定不会陌生

小男孩一直把这个游戏称作“挖金子”。每当他来到哥哥家做客,总是要哥哥搬出那台喊着“小霸王其乐无穷”的游戏机玩“挖金子”。正如许许多多的80后一样,“挖金子”等游戏软件构筑了小男孩幼年时期的快乐天堂。“挖金子”,是诸多小男孩们最美好的童年回忆之一。


Hudson与任天堂有着梳理不清的悲欢离合

不知道读完上面的这段文字,您是否回想起小时候与亲戚、好友一同游戏的场景呢?在那时,我们没有人关心这个游戏机是不是假的,没有人关心这盘游戏卡带是不是假的,更没有人关心这“挖金子”的游戏是谁人制作的,又有着怎样的传奇。


Hudson公司首页放出的会社合并通告

然而,令小男孩们没有想到的是,二〇〇一年,制作“挖金子”这款游戏的公司因资金链断裂不得不背弃了小男孩们纯真的童年,并入Konami游戏公司成为了他们的下属子公司,而他们,也即将在今年三月份完全被Konami公司吸收、“挖金子”——也许要和我们作永远的告别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一九七三年的、那两位意气风发的兄弟俩说起。


第2页:梦想重生的希望

梦想重生的希望

一九七三年,在日本札幌市豊平区,一家名为“CQハドソン”的无线电器材专营店悄然开张,值得一提的是,这家无线器材商店原本是想做让人们放松休闲的茶馆、咖啡屋,只不过由于大楼已经有了其他家在做而不得不紧急变更为无线器材专营店,而这家店的英文名字便是“CQ Hudson”。



Hudson的LOGO形象便是这样的一只笑容常在的小蜜蜂

正如苹果、三得利等公司一样,Hudson的命名方式也如此有趣。

开办这家商店的创始人有两名,分别叫作工藤裕司(兄)以及工藤浩(弟)。工藤裕司像大多数日本年轻人一样热爱机械、铁路、火车。裕司由于对日本国铁C62型蒸汽机车极为看重,所以就将会社的名字以该车车型进行命名。日本国铁C62型蒸汽机车曾用作美国哈德逊沿岸的重要交通工具,所以也被人称作“Hudson形车”,兄弟俩正是采用了这辆车的昵称作为公司的注册名称。裕司极为喜欢C62型蒸汽机车的C62-2机组也就是2号机部分,于是将公司电话号码的末尾四位定为了4662,更将邮局编号设定为062。公司本部的地址则位于日本北海道札幌市豊平区。


Hudson公司名称的来源便是这辆日本国铁C62型蒸汽机车的2号机

这之后的经营状况并不如人意,并且在一九七九年日本爆发了无线电通信热潮,无线电通信成为了日本年轻人追赶潮流的一大法宝之一。Hudson也在这期间迅速成长为开发通信软件的专营公司,更开始为PC机开发游戏软件。可是游戏开发公司那么多,怎么就轮到你Hudson能够分这份尚未成熟的蛋糕呢?游戏业内作家Darkbaby在之前的回忆文章中以这样的文字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在那个被称为“黑暗时代”的日本电脑软件业萌芽初期,几百家规模小到甚至只有一人的开发会社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类似Enix、Koei、Ascii、GameArt等都诞生在这一时期,在仅仅数十万台装机量的个人电脑市场中竞争之惨烈可想而知!Hudson在刚开始用简单的BASIC语言模仿、移植一些欧美趣味性游戏游戏确实小有斩获,但很快就陷入了无序的竞争中难以自拔,到了1984年初公司的流动资金基本枯竭,已经到了不得不停业倒闭的阶段。工藤浩在1998年接受钏路地方一女作家采访时生动地表述了当时兄弟俩当时郁闷的心情:“我们两个驾驶着爱机沿着扎幌郊外的公路飞驰…在一个叉路口停了下来,哥哥回头瞟了我一眼从怀中掏出了香烟,由于风大的关系烟一直无法点着,他愤怒之下扔在地上用脚狠命地碾碎了。我摘下头盔任凭北海道二月的寒风吹得头发飞散,四周的风景当时在眼里几乎是一片空白…”


百货商店橱窗里的一台任天堂FC主机燃起了兄弟俩心中的希望

创业的艰辛是任何一个亲自经历过的人都不忍再回首的,那时的兄弟俩可谓陷入了无尽泥沼苦不堪言。工藤两兄弟在东京街头犹如失魂落魄的酒鬼般四处游荡,当他们无意中在百货商场的橱窗前的时候,看到了许多年轻人都围在橱窗外对着橱窗内展示的商品有点有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两兄弟挤进人群想看一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能够吸引这么多年轻人的目光。

谁曾想,这一挤不要紧,在那闪闪发光的橱窗中,摆着的是一台任天堂FC游戏主机,这台FC点燃了已经陷入万丈深渊的两兄弟梦想重生的希望。


第3页:亦真亦幻的梦境

亦真亦幻的梦境

兄弟俩说什么也要在这台有着极其变态的人气的主机上开发游戏软件,所以二人急匆匆地来到了位于京都的任天堂本部要求会见以“坏脾气”为著称的任天堂社长山内溥。



任天堂曾经的山内溥以出了名的臭脾气著称

那时的山内正在为日益增长的FC游戏需求而发愁,初见两兄弟还觉得有更多的加盟者进来为我的主机开发游戏软件是一件好事,本来还高高兴兴的,谁知当得知这两兄弟的小公司几近倒闭时却又拉下了长脸踌躇了起来。感谢第二开发部部长上村雅之,他拉过山内对他说他们曾使用过由Hudson开发的软件并感觉不赖。于是,山内特许他们可以给FC开发游戏软件,但前提是需要他们交纳不菲的游戏开发保证金。虽然这份保证金的分量不小,但工藤兄弟还是集其所有资产为这份“可以给任天堂FC开发游戏”的工作做了保钱。于是,Hudson也便开始了公司历史上的正式的前进步伐。


“挖金子”让Hudson挖到了第一桶金 也将悬崖边上的公司生生救了回来

我们小时候所玩过的“挖金子”原名为《Lode Runner》,是Hudson在1984年在任天堂FC主机上推出的第一款游戏软件。这一年,Hudson也开始对公司进行改组,进行FC游戏软件以及周边机器的开发工作。“挖金子”刚刚推出之时,兄弟俩都还不确定这款游戏到底能否赚钱,更不敢想什么凭着这一款游戏就让公司起死回生。然而当这款游戏摆上游戏店的货架之后,市场反应强烈,初回出货的五十万份“挖金子”悉数卖光。一个大大的惊喜从天而降,Hudson公司上下乐开了花,他们不仅凭借“挖金子”赚的钱还清了全部债款甚至还有盈余为员工发放全年份的资金奖励,两兄弟更斥巨资包下客机带着员工们一股脑地飞到了夏威夷美美地度了个假。公司也正式从有限公司转变为股份公司,资金储备能力大大增加。


《淘金者》对日后Hudson取得的成就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左图为Hudson本部所在的办公大楼)

兄弟俩此时仿佛置身亦真亦幻的梦境,他们不仅在一九八九年将建在東京都中央区事务所搬到了更加繁华的新宿区,更开始举办TDKファミコン全国キャラバン大会(TDK Famicon全国キャラバン游戏大会:以Hudson游戏为活动内容的官方游戏大会)。当年,Hudson还推出了著名的“爱的小屋”(原名《ナッツ&ミルク》),吸引了诸多女性玩家争相购买。此时的Hudson已经初现游戏大厂之风。

如果套用周星驰的一句台词来形容此时两兄弟的感受的话那便是:“人生的大起大落来的实在是太快太刺激了。”

游戏火,固然是好事,但是如何让公司更火成为了摆在Hudson面前的又一大问题。


第4页:高桥名人的冒险岛

高桥名人的冒险岛

相信不少看到本章节小标题的玩家已经明白我要在这一章中和大家聊些什么了,没错,就是高桥名人以及他的冒险岛。



高桥名人俨然成为了当时几乎所有日本小朋友心中的偶像
(图为高桥名人在节目中解说《星际战士》的攻关技巧)

Hudson不断举办的游戏大赛为其积攒了极高的人气,而在这种游戏大赛中脱颖而出的超级玩家也在那时风光无限。有那么一个普通人,凭借着在连打比赛当中的优异成绩成为了众人的焦点,他便是高桥名人。高桥名人原名“高桥利幸”,乃北海道人士。其长相颇似《大力水手》当中的波普艾更是为其带来了一些喜剧效果。在体力全盛时期,高桥名人凭借着“秒间按键16连打”独霸游戏大赛。当然,在实际游戏当中想一直保持着秒间16连打的操作APM则是不可能的,只是这卯足了劲所创造的记录也是常人所不能达到的。随后在进行Hudson官方比赛活动中,高桥名人使用Hudson所生产的连打测试仪器シュウォッチ实现了秒间17.4次连打的奇迹!顷刻间,高桥名人成了几乎全日本所有小朋友的偶像。在他们眼中,高桥名人就是名人、就是超人、就是奥特曼。


时至今日 由高桥名人所著的相关图书仍然在日本亚马逊上贩卖着

Hudson也不失时机地将高桥名人收入麾下,仿佛Hudson官方代言人一般四处巡演,而之前所摆在Hudson面前的难题也就随着高桥名人的到来迎刃而解了。高桥名人健康的形象也极为契合Hudson所制作的游戏特色,可以说,这一次是伯乐遇上了良驹。


高桥名人被警察逮捕的传言愈传愈烈甚至被传因此丧命

这里还有一个趣闻,在高桥名人的人气达到鼎盛时期的一九八六年末至一九八七年初,在孩子们心中英雄般存在的高桥名人被传“因在比赛中作弊而遭到警方逮捕”。至于罪状么,便是“公开作假”。然而事实上,高桥名人当时只不过是去警察局体验“一日局长”罢了,但我们都知道小朋友互相之间的口口相传可是不怎么靠谱的,结果,“去警察局体验生活”变成了“被警察叫走了”,“被警察叫走了”又演变成了“被抓了”,最后“高桥名人被警察抓走了”这个传言不胫而走,引起了“不明真相”的小朋友们的极大关注。


“名人效应”在游戏圈照样有用 高桥名人就是一个成功案例

当然,如果你是Hudson的老板,手握这一家游戏开发公司以及一位在小朋友心中仿佛英雄般存在的人气王你会怎么做?开发以高桥名人为人物形象的游戏软件是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没错,当初的Hudson也是这样做的。他们在FC主机上推出了《高桥名人的冒险岛》这款冒险游戏。虽然《高桥名人的冒险岛》并不像《马里奥兄弟》那样动作性超高、关卡设计巧妙,但凭借着高桥名人的人气效应以及游戏本身还算优秀的品质仍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高桥名人的加入,的确为Hudson的前进道路贡献了不小的力量。而Hudson的迅速崛起也离不开那些为他们带来诸多名气的业界名作。下一章,我们就来一起小小回顾一下那些让Hudson名声越来越旺的游戏作品。


第5页:传世名作背后的故事

传世名作背后的故事

Hudson的成功不仅仅是依靠着任天堂的帮助以及高桥名人的名人效应,更是由于他们自身不断地出产高素质的游戏作品。在那个家用主机性能并不十分强劲的年代,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程序员依靠自己的想象力从无到有的去创造。任何一个游戏的类型都有可能成为新类型标杆,被其他厂商争相效仿。



继《桃太郎传说》之后Hudson推出了相关新作《桃太郎电铁》

一九八七年,Hudson推出了首个RPG游戏作品《桃太郎传说》,这个取材于日本传说故事的RPG游戏最大的亮点就在于人物对白风趣、幽默。Hudson在8位FC上营造出了奇幻的桃太郎冒险,为大家讲述了桃太郎在犬、猴、鸡的帮助下打败了大魔王门罗王的故事。同时,由该作改变的动漫作品也在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一年间在电视台进行了播放。利用《桃太郎传说》的巨大成功,Hudson还审时度势地推出了相关扩展游戏《桃太郎电铁》,日本玩家更亲切地将这两款游戏分别称作“桃传”与“桃铁”。


维基百科日本站所放出的皇居半藏门的写真照片

《炸弹人》相比《桃太郎传说》更被国人所熟知,我们也知道《炸弹人》是由Hudson出品,但是在这里面仍然存在着一个小“传说”至今都没有人给出正确的版本。《炸弹人》原为8位PC机PC -8801上的一款游戏,原名《爆弾男》。据高桥名人本人接受杂志采访时称,该作抑制之际,日本皇居半藏门发生了火箭弹恐怖事件,“爆弾男”这个名字当时在报刊媒体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所以他们最终不得已将《爆弾男》该作英文转日文假名的名称《ボンバーマン》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炸弹人”。然而根据日本游戏媒体Fami通的记载,该事件发生在“炸弹人”发卖3个月后也就是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五日,换句话说所谓“炸弹人”游戏的名称与“爆弹男事件”是没有关系的。但是时间过去已经很久,我们想要重新考证恐也困难多多,或许这是高桥名人自己为了公司利益而做的口水活儿也说不定。


直到现在仍有源源不断的人在仿制《炸弹人》游戏

即便如此,《炸弹人》推出之后,以其简单明快的游戏风格、多人对战/合作等模式、搞笑的背景音乐以及鲜亮的画面色彩吸引了众多玩家争相购买,并与家人同乐。当你想要陷害玩伴扔下炸弹,却发现将自己逼近死角无法逃生之时,互相玩闹的那种愉快感确实是以往的游戏所不能带给玩家的。随后的十数年间,不仅Hudson自己将《炸弹人》游戏推出了数不清的续作,还有大量的游戏公司争相模仿,在我国大红大紫的《泡泡堂》便是这样的一款模仿之作。根据《炸弹人》的人物形象,也有相关动漫作品问世。也许你身边的朋友看到这些人物形象无法与我们以前经常玩的那个FC游戏联系到一起,但也一定知道他们是“炸弹人”。


关于《淘金者》与《炸弹人》人物形象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这张图得知

《炸弹人》的人物设计说起来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其实《炸弹人》的人物形象取材于《淘金者》的敌人形象。让我们通过一张放大的图片来看看到底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左图为《淘金者》中的敌人形象,右图为《炸弹人》中的人物形象。这究竟是Hudson有意为之还是节省成本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除去这些在FC上取得成就的作品,Hudson还推广过自家生产的游戏主机,他们甚至还是历史上第一家以CD-ROM为载体设计游戏主机的公司,然而,决策的失败几乎葬送了他们的全部资产,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第6页:以2D动画对抗3D革命

以2D动画对抗3D革命

一九八七年十月三十日,Hudson发售了联合NEC共同开发的、以HE-SYSTEM规格为基础的、采用CD-ROM为载体的PC Engine主机,该主机也是家用游戏机历史上第一台以CD-ROM为载体的游戏主机。



PC Engine被Hudson寄予众望 结果却让他们大为失望

PC Engine主机(后称PCE)是Hudson以任天堂FC主机为狙击目标而进行开发的。游戏软件方面Hudson在FC主机时期已经积攒下了足够的经验,同时手里面也攥着不少的资金,他们又想要将公司做得更大,于是便想到了自己开发游戏主机。在那时,CD-ROM仍然是尖端科技产品,CD-ROM光盘容量大、易保存、相对卡带造价更为低廉,所以在联系第三方厂商的时候,就有不少厂商对其表示了兴趣,其中就包括业界大厂Namco以及Taito。同时,由于该主机以高速性能表现为主要卖点,作品以移植街机游戏为主,FC时代的一些名作也就没有必要再向上移植了。


PC Engine图像显示控制芯片VDC HuC6270

PCE主机乃Hudson倾全力打造之游戏主机产品,CPU方面使用了6502定制版,并采用HuC62为名的芯片组提供图像处理机能。虽然CPU是8位的,但是图像芯片等外围芯片都是16位的,照样能够实现远强于任天堂FC主机的表现能力。再加上突破性的CD-ROM光驱的搭载使得Hudson的PCE成为了当时的一台划时代的产品,PCE甚至对我们现在的游戏主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Hudson在商业判断的业界上绝对是数一数二。


《天外魔境ZERO》被不少玩家评价为系列最强之作

前面我们说过PCE搭载的CD-ROM光盘媒介容量大、成本低,也就使得游戏公司可以在光盘中塞入更多的内容,其中就包括动画影像。分辨率方面可实现“256×240、320×240、336×240、512×240”多重分辨率输出也比FC要强上不少。在PCE上我们见到了不少以内含动画过场为主要卖点的游戏作品,比如《天外魔境》系列的续作《天外魔境ZERO》,该作也被不少玩家认作是《天外魔境》系列的最强的一款作品。


光凭这一个恐龙头的3D立体演示DEMO 索尼就已经拔得先机

PCE发售时,业界正在兴起一股3D立体影像革命的风潮,而PCE发表初期,索尼PlayStation游戏主机以及世嘉SEGA Saturn游戏主机也几乎同时发表,无论是PlayStation还是SEGA Saturn都具备了3D立体多边形渲染的能力,唯独PCE由于搭载的是HuC62芯片并不能提供多边形处理能力,也使得PCE从根本上就无法与PlayStation以及SEGA Saturn比拼3D能力。当然,以己之弊处拼他人之长处这种没脑子的事儿Hudson也不会去做,他们的PCE所强调的是可提供媲美动画作品画面的游戏软件。用秒间30帧的2D图像力战3D革命听起来确实让人感到魄力十足。那时3D立体尚不如今天这么火热,人们对3D多边形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所以Hudson这一步棋走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看似超酷的PCE举着坚持2D平面画面孤身一人向3D大潮冲去

但是,梦境早晚有幻灭的那一天。由于Hudson对游戏业界未来的估计失误,几乎将这家如日中天的游戏厂商葬送性命——虽然PCE的游戏充斥着大量的精美的动画片段,但是归根结底玩家买回去就是为了“玩游戏”而不是为了“看动画”。Hudson所发售的游戏作品也没有拉到更多的游戏厂商的支持,几乎就是以“动画过场游戏”+“移植街机游戏”为主体,同时又由于3D多边形技术发展迅猛,人们逐渐被3D的美丽吸引开来,PCE也就显得不那么强大了。


那时可渲染3D多边形的游戏主机就像《阿凡达》一样是个稀罕物件儿

您也许会对此产生疑惑,这到底有没有我说的那么严重呢?历史总是相似的,举一个今天的例子来看吧,《阿凡达》为什么能在国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功?距离詹姆斯卡梅隆的上一部国内上映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已经过去了十数年的时间,《阿凡达》携带着更加成熟3D重装上阵,在国人几乎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砸向中国电影市场,那么结果呢?我们都看到了,《阿凡达》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票房第二大的地区。PCE与3D之争也就是这么一回事儿了。

用一台主机去抗衡未来发展的技术,PCE走的这步棋真的是走错了。可惜如战场般残酷的商场并没有游戏中的Save/Load,Hudson也只好独咽苦果,为PCE吹响了送葬曲。大失元气的Hudson收拾精神准备干回自己的老本行踏踏实实做游戏,不时还参上几脚尖端科技技术,但是这也都无法改变Hudson日渐衰败的命运。


第7页:先驱阵亡者的慰藉

先驱阵亡者的慰藉

Hudson就像一个调皮的孩童一般,什么新玩意儿都想尝试,什么新点子都想实现。这固然没有问题,但是决策上的失误一次又一次的向Hudson开着命运的玩笑。



Hudson的几次“押宝”都不怎么成功

在PCE失败之后,Hudson将未来重点放到了世嘉SEGA Saturn主机以及任天堂Nintendo64两台游戏主机上,不仅将由Hudson社长工藤裕司所开发的当家大作《天外魔境》的最新作《天外魔境-第四默示录》放到了SS平台上,更在SEGA Saturn主机上实现了XBAND远距离传输技术,让玩家足不出户就可以对战《炸弹人》。但世嘉SEGA Saturn却也并不是一个好寄主,在与索尼PlayStation的竞争中几乎输的是一败涂地(关于这一点我们日后有机会再详细叙述),等于说Hudson这次押宝又押错了地方。


Hudson在其他的游戏主机上也推出过一些续作 但都不温不火

一九九四年开始,弟弟工藤浩接替哥哥正式成为Hudson公司的社长,而在几次失败之后,Hudson的经营状况也大不如前,再加上技术力上的缺失、3D多边形的大行其道使得Hudson更加苦不堪言。二〇〇〇年三月,Hudson开始展开针对移动手机设备的游戏配信服务。任天堂NDS平台、索尼PSP平台等多款当家游戏的续作发售情况也并不理想,Hudson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Konami官方网站上关于收购Hudson的信息直接跳转到Hudson官网地址

二〇〇一年,一个震惊业界的消息突然放出,Konami正式收购Hudson使之成为Konami的下属子公司。根据日本维基百科上提供的资料来看,Hudson此次被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北海道拓殖银行资金链断裂导致资产出现问题,再加上公司业绩不振,所以沦落到被Konami收购。二〇一一年四月,Hudson正式成为Konami的全资子公司,Hudson牌子虽然健在,但日后将着重从事SNS(网络社交服务),同时Hudson还裁掉了那些“主动请辞”的员工,北美部门正式关门大吉,Hudson游戏事业部正式解散。二〇一一年五月,与Hudson一同成长的高桥名人发表退社声明,这也宣告着Hudson已经彻底被击垮,一个原本应该属于Hudson的时代灭亡了。


Hudson对于“CD-ROM的过于前卫”与“2D游戏的过于保守”成了鲜明对比

有人说Hudson的失败在于过于尖端的业界敏感度,也有人说Hudson是固步自封、在失败后重拾游戏制作也在吃老本。我倒认为还是天运不济,如果Hudson诞生在今天,也许我们就能玩到更多的类似“淘金者”“炸弹人”这样的经典游戏。当然,如果Hudson诞生在今天,也许那一天,兄弟俩人也就不会在商店橱窗前对着任天堂FC游戏机畅想未来了。


冒险岛上的大淘金者 如今已经幻梦崩坏 再也没有1up让他继续游戏

关于Hudson,我们不应该仅仅以看客的身份去对待,正如前文所述,Hudson为无数小男孩们构建了快乐的童年时光。伴随着无数人长大的Hudson的离去也许在商业战场上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但小时候的朋友离开了,却怎么都是让人略感心酸的。

感谢Hudson为我们奉献的那些令人怀念的游戏。

备注:本文资料参考了Darkbaby的相关文章、维基百科,特此声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