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故乡——墨江

新浪科技其他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东部,地处东经101°08′—102°04′,北 纬22°51′—23°59′。其地理位置处于哀牢山中段,北回归线穿城而过,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墨江是昆曼大通道(昆明到曼谷)通往东南亚的交通要塞,素有思(茅)普(洱)门户之称。从昆明经墨江进思茅联接着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从思茅港顺江而下可直达缅甸、寮国、泰国、柬埔寨、越南五个国家。
全县国土面积5312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64个村、4个社区,总人口38万人,居住着哈尼、拉祜、彝等25个民族,其中哈尼族有9个支系,约22万人,占总人口的61%,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哈尼族自治县。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哈尼族文化。
这里群山起伏、山川相间,山高林密、风光绮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被誉为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资源及矿藏资源十分丰富。
墨江历史上曾名“恭顺”、“他郎”,1915年始称墨江。古属西南夷地,唐南诏时期属银生节度(景东县)地,为阿焚诸部所据。明嘉靖十二年(1533)移恭顺州治至他郎寨(今县城)。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墨江县,成立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墨江物产丰富,黄金年产量万两以上,茶叶、紫米品质特优,享誉区内外。各具特色、种类繁多的民族手工艺品,小吃更是别有风采。这些都是旅游业不可多得的理想产品。
清道光年间,当地的文人学士曾将境内的风景名胜,择优选出八景,并得到他郎通判的认可,一直流传至今。“他郎八景”依次如下:
九叠联珠:为县城东北的联珠山,迤逦至县城,形如一串翠绿色珍珠,后来又在第八个山包下建了一座寺观“观音阁”,凑成九九之数,故名“九叠联珠"。九叠联珠第4、5、6、7叠上分别建有玉皇阁、三义庙、文庙、中学、县衙门。
双溪绕阁:观音阁在天溪河和涟漪河交汇处,两河环绕观音阁交汇后向南流去,故得名双溪绕阁,现阁已毁。
青烟古洞:县城西埔佐村头。相传有岩洞,洞口终年冒出一股袅袅青烟,可根据青烟而卜吉凶。现此景点已无。
双峰叠键:城南五素村,有“五素尖山”和“五岗山”两峰对峙。传说哈尼族祖先阿基洛奇洛耶和密扎扎斯扎依为反抗强暴,争取婚姻自由而双双逃到他郎河边。为堵追兵,洛奇洛耶便从天下挑来两座山,要堵住他郎河水,使之变成大海,但正挑到河中,突然扁担铜销断了,两座山便掉在河两岸,长成了两座高大的尖山。
笔架连峰:城南桑田村后的山峰,三峰耸立,形如笔架,故名。
龙泉滚珠:桑田村旁龙树脚下,有一池塘,名龙泉,水从塘底向上翻涌,冲动塘底白沙,滚动如珠。四周古木苍苍,水气弥漫,尤其是盛夏,人临其间,此地却凉风习习暑气顿消,是避署游玩的好地方。
碧岫灵仙:城西北遮碧山,常见彩云绕护,隐士余成龙曾在山上结茅庐修炼成仙。现无遗迹,景点亦不复存。
墨江锦澜:在墨江瞻鲁坪大桥(现忠爱桥)下,每当夕阳余晖照射,清风徐来,江面上金光万道,水波粼粼,颇为壮观。
此外还有涟漪桥:县城南涟漪河与清溪河交汇处。始建于康熙初年;墨江文庙:位于县城东北“九叠联珠"第六峰,清道光元年倡建,系纵向台阶庭院式建筑群,占地面积7600平方米,建筑物面积1600平方米,为墨江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墨江文庙)
墨江称为双胞胎之城,据称,一是北回归线很奇妙地穿过这里,睡了横跨在北回归线上的双胞床就会生双胞胎。二是河西村有口双胞水井,喝了井里的水也会生双胞胎。墨江县旅游局局长曾表示,就北回归线穿过的县城附近有600多对双胞胎,密度之大应该是世界上罕见的。墨江县哈尼研究所所长认为,是北回归线穿越墨江县城,气候不同,温热不同,导致了水土方面,人体的一些元素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双生现象现在还只能是一个谜,不过双生密度大这个事实足以让它的神奇无限放大,引起人们的关注。于是,聪明的墨江人因势利导,从2005年起,一个国际性的品牌节日——“双胞胎节”因应而生。每当5月1日这天,世界各地的双胞胎就会云集墨江,演绎一场双胞文化的迷人传奇。

(双胞胎雕塑)

(墨江双胞胎节上的双胞胎们)
墨江站宣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