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好?负压好? 揭秘谁是最佳散热方案

中关村在线
作者:中关村在线 赵子悦
第1页:正压好还是负压好?
什么是风道?其实简单的来说就是空气在电脑机箱内流动的通道,包含有流动方向和风量两个要素。而其原理也十分简单,对于机箱来说,无非就是将硬件发出的热量排出机箱外,再把外界的冷空气补充进来,从而形成一个散热的循环。
我们都知道,机箱风道的形成主要依赖机箱风扇,它使机箱内的空气流动形成一个规则而稳定的路线,说晦涩一点,就是风扇产生的气流压力导致了空气的定向流动。那么根据风扇发射气流的方向,气流压力又有正压和负压之分。而目前对于正负压散热优劣,一直都在争论不休。
然而对于我们普通用户说,无论是正压也好,负压也罢,问题是我们怎么才能用好机箱,怎么才能机箱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这才是关键,无论是理论基础多么雄厚,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但是一切还是得从实际出发,小平同志讲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
那么对于一款市场上的主流机箱产品,我们怎么来搭配风扇,怎么来选择正、负压差,来为机箱进行散热呢?因此我们从市场上找来一款,目前正在热销的机箱“雷诺塔G2”,作为示例来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第2页:什么是正、负压散热机箱?
实际上,根据机箱内气压变化用来辅助机箱散热风道的方式有三种,分为均压风道、正压风道和负压风道。下面我先
● 均压风道常见于主流机箱
当风扇向机箱内部发射气流,可以让机箱内部气压升高,称之为正压;相反,当风扇抽取机箱内空气向外部发射,令机箱内气压下降,便称为负压。当机箱前后各安装一枚正压和负压的风扇,假设风压一致或差别不大,正负压相互抵消,那么实际上机箱内的压力与外界几乎没有区别,可称为均压。(如下图)
常见的均压水平风道
这种均压风道如今已在许多中低端机箱中应用,它的风道类型与机箱结构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它产生的气流路径很容易跟传统架构吻合,设计难度低。由于压力内外均衡,均压风道通常不会产生其它效应,但是确实简单有效。
需要说明的是,均压风道并非仅存在于上置电源机箱中,在部分机箱后部只有一个风扇位的机箱来说,这同样是一个均压风道机箱。
● 负压风道覆盖高低端两极
有一些小型机箱,相对传统机箱而言架构变动较大,内部布局紧凑,所以不能保证同时在恰当的位置拥有进气和排气风扇,设计者往往优先考虑保留排气风扇,能让机箱内的热气更快地排放出去,这样便导致了负压的产生。这种只有排气风扇的机箱是纯粹的负压风道机箱。
纯粹的负压风道只有排气风扇
而很多专为高端硬件玩家设计的机箱,它们要考虑到高发热量的高端硬件,为了能将那些致命的热量更快地释放出去,需要在均压风道的基础上对排气力量做进一步加强。于是我们经常见到高端机箱里只有一个进气风扇,但是却有更多的排气风扇,它们或在机箱后部,活在机箱顶部。
其它类型的负压风道
其它类型的负压风道
更多的排气风扇产生的负压绝对值大于单一进气风扇的正压,因此整体机箱内压力还是呈现为负压,这可看做第二类负压机箱风道。它最大的优点是针对机箱内的高热区域添加额外的排气风扇,能显著减少硬件热量在机箱内停留的时间。因此,目前绝大机箱产品都采用这样的负压式风道设计。
● 正压风道机箱非主流
正压,顾名思义,就是让机箱只有进气没有排气,或是进气量明显大于排气量,致使机箱内气压大于外部环境。事实上这种风道并非第一次被提及,早先散热资深人士就对此做过评价,由于其不能在第一时间将热量直接垂直风道、排出机箱外而被诟病。因此采用正压风道设计的机箱并不多见,也仅仅存在一些垂直风道或者卧式HTPC机箱产品中。
正压风道
不过由于正压风道机箱内部压力大于外部环境,空气只会从机箱网孔缝隙中溢出,只要电脑在运转,风扇在转动,灰尘便几乎没有机会通过这些渠道进入,唯一的途径是往机箱内施加正压的风扇。也就是说,若为所有进气风扇窗口做好严密的滤尘措施,便能有效防止机箱内积尘。用更便于理解的话说,负压机箱四面受敌,防范难免疏漏,而正压机箱是将敌人置于一个方向上集中防范,只要用户勤于更换风扇滤尘网,理论上正压风道确实是个十分巧妙的防尘方案。
虽然前面我们讲述了一大堆的理论基础,但是实际上应用上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谁也不知道,因此对于理论性的东西,还得需要实践来证明。为了验证机箱正压与负压之间的区别,以及如何合理搭配风扇,我们使用了一款目前最主流的机箱产品雷诺塔G2,由于这款机箱具有相当的普及性,所以测试之后的结果也会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也更能说明问题。
第3页:主流风道设计 雷诺塔G2简述
首先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这款雷诺塔G2机箱。
雷诺塔G2机箱
这款雷诺塔G2机箱,是继鑫谷推出雷诺塔系列之后的又一款新品。这款机箱不仅延续了雷诺塔系列整体的外观风格和功能设计,而且还引入了透明侧板的设计。
机箱内部结构
机箱设计有8个PCI扩展槽,并且支持10孔的背板走线设计,另外在机箱电源位设计有一个挡板将电源与板卡区域分隔,形成独立风道设计。同时,为了满足进风量,机箱底部以及挡板处设有风扇孔位。
导流板
机箱背板10个理线孔
雷诺塔G2机箱的风道设计
由于机箱采用封闭的透明侧板设计,因此让机箱构成了水平风道系统,不过由于机箱前部仅提供一个进风位置,并不能完全发挥水平风道的作用,因此必然会对机箱内部的散热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保证机箱内部通风量以及散热要求,机箱内加入了导流板,提高机箱内部的散热效果。
从这款机箱的风道设计来说,是一个典型的“负压风道”设计,进风量远远小于出风量,而这样的设计也是目前比较主流的风道设计。那么这样的风道设计,真的适用于这样的机箱么?风扇如何搭配效果会更好呢?下面就进入我们的测试环节。
第4页:测试平台与温度测试方法简介
为了测试什么样的机箱风道更适用于这样的主流机箱,我们先将4个风扇相同转速的120mm风扇安装到这款雷诺塔G2机箱中(顶部两个、后部一个、导流板一个,前部自带),这样是为了不因为风扇转速不同导致不同的测试结果出现,因此风扇转速尽量保持一致。
装机效效果 平台照
测试方法:
1.将机箱内5个风扇,按照进风方向组合成:“前进后出”的机箱原始属性风道、“全部外排”的纯负压风道、“全部内吸”的纯正压风道,这三种状态;
2.将CPU、GPU、硬盘等机箱内核心部件进行满载拷机;
3.拷机30分钟,记录CPU、GPU以及硬盘的温度;
4.环境温度22度,环境噪音36分贝。
机箱原始风道设计
正压风道
负压风道
测试平台:
测试平台 | |
---|---|
CPU | AMD 1090T 3.2GHz |
主板 | 微星 890FXA-GD70 |
内存 | 宇瞻 DDR3 1600 2G *2 |
显卡 | 镭风 HD6970 |
硬盘 | 希捷 500GB |
散热器 | 超频三 南海五 |
电源 | 康舒 R88 700W 银牌电源 |
软件平台 | |
测试系统 | Windows 7旗舰版 |
测试软件 | Everest V5.50 / Furmark1.8.2 |
第5页:正/负压测试 原来面板是关键
经过数小时的测试之后,记录温度,得出以下结果。
从上面测试数据来看,我们能总结出以下四点结论:
1.正/负压风道,CPU降温作用不明显。从效果来看在正/负压风道的作用下,CPU左右仅有1度的温差,降温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机箱后部以及顶部风扇无论是排风还是送风,都能提供很好通风效果,因此CPU降温效果不明显。
2.足够冷空气,显卡最需要。另外,我们从图表中可以发现,在正/负压风道的作用下,显卡GPU的温度变化比较明显,83度高温,明显很不适合负压风道设计。由于机箱空气外抽,而显卡为外抽散热,因此在负压风道时,并没有足够的冷空气提供支持。因此GPU温度上升也就不奇怪了。
3.热量堆积,硬盘有压力。虽然说满载30分钟后,硬盘最高37度的温度,稳稳处于安全区之内,但是由于在正压风道作用下,机箱顶部的三个风扇,将CPU、主板、内存,甚至是显卡的主要热量全部向机箱面板中下部分吹去,造成热量淤积在硬盘区域附近。
原始属于风道 与 正压风道 硬盘区域温度对比
从上面的图中,我们能更清晰的明白这个道理,由于长时间的热量堆积,又与硬盘进风口形成对峙,因此造成热量不能及时散去,这就造成了硬盘高温的后果。当然,如果时间更长,硬盘受到高温的影响就会越严重。
4.若面板非铁网冲孔,正压风道则是硬件的噩梦。我们也做了一个将机箱面板的铁网冲孔,全部封死,看看正/负压,对机箱内部温度的影响。结果惊人的发现,在正压风道作用下,由于机箱内的热空气无法及时的排除,而造成机箱内热量堆积。而长时间堆积则会导致,机箱内部硬件急速上升,CPU温度飙升到54度,显卡GPU温度为88度,硬盘温度则达到了40度,这就让机箱成为了一个保温箱,散热效果非常不理想。
所以根据上几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有面板铁网冲孔设计机箱,正/负风道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也都各有利弊,而“前进后出”的设计,在“正/负压风道”两个极端做法之间,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点,避免了极端现象的出现。
而对于一些面板没有铁网冲孔设计的机箱,正压风道设计的思路还是免了吧。
第6页:风扇与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