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图文:科学普及出版社副社长颜实

新浪科技其他

关注

受中国科协科普部委托,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和科学时报社联合主办的“纳群言,集众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大家谈”之“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大家谈”座谈会,于10月21日在科学时报社举行。图为科学普及出版社副社长颜实发言。

以下为发言实录:

科学普及出版社总编辑: 颜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来自于科学普及出版社,一直做科普图书的出版工作,今天受会议的邀请,谈一下我们在开发未成年读者科普读物以及推动科普读书活动方面的情况,以及把我所了解的现在国内外有关青少年科普资源的开发方面的一些新情况,给大家作以简要的汇报。

中国科协、教育部在青少年的课外科技活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些非常有影响。作为出版单位,我从培养青少年的科技阅读兴趣和开展青少年的科技阅读方面谈一下。

中国公众获得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比较单一,统计数据表示,主要获得的是通过电视和与人交谈、报纸杂志等,但是真正通过图书阅读获得科技素养的比例比较低。我们对这个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考虑,中国和西方的公民科学素质差异比较大的关键点,能不能在青少年时期培养良好阅读的习惯,特别是阅读科技类图书的兴趣和能力?这方面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中国青年报》曾经登了一篇调查文章反响比较大,文章的标题是“应试教育让中小学生患上科技冷漠症”,调查表明现在的学生升学压力太大,导致一些学生认为科技教育和面临的考试和升月无关,有22%的学生认为科技方面的教育可有可无;有55%的学生认为科技教育和考试升学无关。在这种背景下,对更好的推进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以及青少年的科普阅读都是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找到一些出路,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利用青少年的课外时间空间,让他们接受更多的科学方面的知识和素养,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们认为造成青少年对科技没有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跟我们的整个教育体制、各方面的国情都有关系,也不是一时能够完全解决的。但是有一方面,通过阅读优秀的科普图书培养孩子的科技兴趣,这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对发达国家来讲,已经证明这条路是可行的。对未来时代的要求不是仅仅能够死记硬背一些能够考试的知识,而是需要能够激发青少年读者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无论是做青少年课外活动,还是出版资源的开发,这方面都非常重要。如何让他真正的感兴趣?要抓住这个最大的问题。而且对青少年深层次的科学素质的培养,不是简单的通过电视、上网能够取代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国外的情况,首先重视科普阅读是一个国家成熟的标志。比如西方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在科普阅读方面都有非常周密的安排。

(图)这个网页是美国科促会的网站,大概有将近20年的时间,美国科促会每年都在利用寒暑假之前向美国中小学校推荐由专家筛选出来的最优秀的科普读物,以及相关的多媒体产品。

(图)德国也是世界上图书出版大国,我上周刚刚从德国回来,德国人也是以爱读书出名,每年一度的法兰克福书展是德国的一个招牌活动,影响很大。而且德国每年在世界读书日的时候都要组织开展大量的活动,德国所有的城市都有根据各自的特点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而且把鼓励青少年爱读书作为一个重点,德国的许多出版社都为儿童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科普方面的图书。

(图)这是我今年在3月份在参观莫斯科一家最大的青少年科技馆拍摄的一组照片,当时他们在搞一个青少年读书的主题活动,俄罗斯每年都要把全国各地所有优秀的图书在这里进行集中展示,并且向学校推荐。

(图)日本也是通过互联网、通过强势媒体宣传一些优秀的科普读物,而且有很多图书通过这些强势媒体的宣传,成为日本的优秀畅销书,有很多青少年的读物在日本的印量非常大。

(图)我国港、澳、台地区近年来都是由政府支持、民间力量推动开展了一系列科普读书活动。比如2008年香港启动全港科普阅读活动,世界科学大师霍金发来贺信。台湾也在近期每年举办台湾全省青少年科普阅读活动。中国大陆近年来利用世界读书日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每年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在 “六一”前要都开展“三个一百”的青少年优秀图书评选活动。我们出版社近几年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启动了“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全力打造科普阅读盛宴”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在推动青少年的科普阅读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是我们在利用一些大的活动图书的时候,在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宣传和科普阅读推广活动中拍的一些照片。

第二,我想介绍一下当代科普出版物的一些新特征。

我们过去编科普图书的一些理念和世界发达国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在座的很多老师都是一线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现在科普图书虽然出的很多,但是真正适合青少年、抓住青少年兴趣的书非常少,中国科协在提升科普资源质量方面非常重视,近几年也给科普出版社很大的支持,鼓励我们引进和开发优秀的青少年科普读书。当代优秀科普图书有几个重要特点:

1,科学教育理论更新科普观念。大家都听说过美国非常著名的“2061计划”,它是根据哈雷彗星返回地球76年的时期,它提出用70多年的时间制定一个提高全美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庞大计划,它不仅对美国以至世界的教育改革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对当今的科普理念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科普出版社近年来引进和翻译出版了“2061计划”所有核心出版物,这个科学教育改革计划是从学前班一直到高中制定的一整套方案,它是有分期、有步骤地展开。这几年我们出版的这些重要出版物在推动我国科学教育改革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比如我社最近刚刚出版的《科学素养的导航图》一书,把青少年从学前教育一直到高三所有的年龄段,根据生理、心理特点,适合于接受哪些科技知识,进行了科学规范的分类,最后用图表的形式进行完整的展示,这本书对于推动青少年科学教育的研究以及开发相关资源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当前科普出版的第二个特点是专业化的出版机构催生科普精品。(图)这是按英国一家专业科普出版机构的一本图书的封面,封面的图案是用各种虫子组成的,这样一看非常想把它翻开。图书做的非常专业,有大量的插图、示意图、表格等,大家看这页中把一个昆虫分成若干的部分,而且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有图有文,这样的编排方式对掌握知识、增加青少年的兴趣非常有益。

比如这一页展示了有六条腿、十条腿、三十条腿的虫子,还有没有腿的蠕虫,读者看了以后印象非常深刻,通过专业化的制作和编排,能够产生非常出色的图书产品。除了介绍昆虫的局部知识以外,还把它们还原到一个大自然的环境中,读者可以了解在一个自然的环境中,各种昆虫的生存状态如何,而且让青少年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昆虫的生活习性。

3,科普读物非常注意科学和人文的结合,非常注重环保。科技、历史、哲学、人文的结合非常多,专门的讲环境面临的灾害,比如我们出版的《能源的危机》、《环境危机》的一些列产品。

4,现在的科普图书能够和其他的媒体进行互动。这方面在国外有很多精品,确实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这本书,书和光盘是配合的,通过三维虚拟人体模型,读者可以看到的真实人体内在的情况,不只是枯燥的看书和记一些死的知识,这个是模拟进入消化道以后人体的内部情况,非常的生动。比如这是演示一个马蜂把人蜇了以后的情景,模拟毒刺进入皮肤以后,白血球大量的出现,把整个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模拟,再和图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孩子拿到以后觉得这种形式非常吸引人,而且印象非常深刻,也是通过这个来激发他的科学兴趣。

另外,一些独特的创作风格给读者带来心情的愉快,而不只是传授单一的知识。比如这名英国的作者用孩子非常感兴趣的卡通形象,用漫画的形式给你介绍各种各样的知识,比如讲到人类生物的发展史,整个用一个全景式的漫画形式来表示,有图有文。比如人的呼吸器官,通过小的人物形象能够了解到人的呼吸器官内在的很多东西,通过漫画的形式,孩子非常喜欢。比如人体的免疫系统,红血球发生机制等,它把很深奥的科学道理都展示出来。

(图)这些都是我们引进的比较优秀的科普图书,比如介绍物理化学知识的、介绍元素的、介绍碳的,都是用非常生动的方式来表示,确实能够启发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力。

第三,谈一下中国科协在支持开发未成年人科普资源方面的情况。在《纲要》颁布不久,在2006年底我们做出一个大的出版规划——《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书系》出版工程,在《纲要》规定的四大重点人群中,我们认为未成年人是非常重点的一个人群,我社把未成年人的图书开发作为一个重点,这几年集中全社力量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我们计划利用十余年的时间开发若干套标志性的科普图书,而且使之成为中国科协科普资源的一个精品,我们按照计划每年开发50-100种图书,现在每年新推出的优秀科普出版物都在100种以上,比较好的完成了计划。在针对青少年未成年人的资源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积累和优势。

下面介绍“十一五”期间我社开发的主要科普产品。

1,出版有关科学教育理论的专著。

我们从美国科学院引进《21世纪科学教育书系》,这些书的影响都非常大。国内也组织了开发了一些,科协青少中心和上海华东师大开发了中国近代科普和科学教育研究从书,在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科普研究所近年来也支持出版了许多科普理论方面的新书。这是韦钰院士给我社推荐的《居里夫人的科学课》,居里夫人曾经给她的两个女儿和两个邻居的孩子亲自编写教材和授课,体现了大科学家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思路,把这些原始资料公布出版,这对开展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和活动的设计都是非常有启发的。

这套《女科学家丛书》是美国科学院向美国中小学推荐的非常有影响力的一套书,介绍了十个最优秀的美国女性科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鼓励全球的妇女从事科学活动,我们国家妇女的地位非常高,这些年在青少年中女孩子的成绩也都非常出色,但是真正从事科学领域而且成为拔尖人才的比例比较少。如何鼓励女孩子献身科学、培养志向,这套书非常具有启发作用。这套书写的非常贴近孩子的成长经历和校园生活,出版之后影响非常大。

《透视科技》丛书,通过立体透视来展现科技的魅力,还有《有趣的数学探险》、《科学DIY》丛书,主要是教孩子动手的一套书。还有《有趣的科学游戏》丛书,通过做游戏来培养科学兴趣。

我们这几年通过大力度的引进最优秀的图书,同时也带动国内的科普原创,现在这也是科普界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国的科普原创资源非常匮乏。这几年我社和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开发了一系列的科普原创作品。比如和中央电视台开发的《走进科学》丛书和电视栏目相配套,多次再版,在国家的很多评奖中多次获奖,已经出了几十种。

《科学素质丛书》入选出版署农家书屋工程;

《少年科学实验丛书》,如何用最简单的东西开展科学实验,对课外阅读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也是多次再版,是总署推荐的科普读物。

《少年科普热点》丛书出版后也多次再版重印。

《阳光少年心理成长之路》丛书,针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请教育部有关心理教育的专家,针对青少年从小学生、中学生方面针对心理需求开发的一系列丛书,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世博会的科学传奇》丛书,主要是讲通过百年的世博会,真实再现了科技是如何改变了整个人类,这套图书是跟电视台播出同步出版的。

除了引进和开发原创作品以外,还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各种科普资源的整合。比如对低幼的这一方面过去感觉很困难,现在和一些媒体合作,比如这套书是和央视14频道合作利用卡通,针对低幼读者的科学素质培养,通过塑造生动的卡通形象来引申故事、传递科学知识以及情感方面的体验。

我们和北京电影学院等单位合作,试图把各种蔬菜编制成卡通形象,为孩子们编制成各种有趣的科学故事。

我们现在也正在和中国科技馆合作开发《把科技馆带回家》系列,希望把科技馆展览的活动和开发的科普图书资源结合起来,孩子们参观完展览以后,通过图书把一些当时未完全领会透的知识带回去慢慢消化,通过展-读互动起到教育作用。

通过科普阅读活动的推动,我们一方面向全体公民宣传《科学素质纲要》的理念,一方面希望能够和各种青少年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也希望在座的专家、老师在这方面有好的建议、好的资源,跟我们联系,共同做好这件工作。为了下一代的健康,中国科协、科普出版社也愿意和全国的各相关单位共同合作,一起推动我国青少年科普阅读事业健康发展。另外,在配合国家教育部全面推动科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认为科普阅读也将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愿意与教育界以及全国各相关媒体一道推动我国的科学教育和科普事业的振兴。

几年前美国 “2061计划”的前负责人詹姆斯-拉斯福德博士到北京师范大学做过一次关于科学教育的演讲,他在演讲的最后说了一段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感觉值得我们深思。今天我想把它作为我发言的结尾,他是这样说的:“在当今时代任何不把科学当作基础的教育,都不能称之为教育,以后将尤其如此。实现科学素质的普通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如果不是这样做,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我今天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