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做决定
决策是一个先民主后集中的过程——理越辩越明,一定要听取最广泛的意见,包括公司内外的一切专家与相关人士,然后与做这件事的核心人员商量,但最终的决定只能自己来做。是所谓谁负责,谁做主。
2006年的一天中午,Robin约任旭阳一起吃午饭,席间说到百度当时的形势与未来的方向,谈到了国际化时机将要成熟时,Robin忽然问:“你觉得我们现在进军日本如何?”
任旭阳一愣,但听完Robin分析,他知道,这件事,Robin已经深思熟虑了,而这些论据和推理也都非常成立,心下里颇为认同,但还是问了一句,“这将是百度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怎么能保证决策的正确呢?”
Robin说,“这件事要分成三步走。听到的意见越广泛,前期的调研越充分,就离正确决策越近。”所以第一步,就是在6月,Robin和任旭阳一起到日本进行考察,连续拜访了多家日本互联网公司,请教了七八家有成功国际化经验的中国企业。
回国后,旭阳马不停蹄地整理了调研结果给Robin,非常欣喜地说:“这些调研确实证明了你的推断,出兵日本是百度国际化第一步的最佳落点。”Robin告诉旭阳,“现在可以走第二步了,咱们分头与公司相关的重要人员商量一下。”
公司内首先成立了由技术、产品部门抽调来的骨干组成的日本项目小组,在小组的讨论中,很多人心存疑虑:“百度不是更懂中文吗,为什么要进军日本呢?”Robin给大家分析了未来五年的形势,并提出了2012年划洋而治的计划,任旭阳则将前期考察走访的情况给大家做了概述,然后引导大家一起讨论进军日本的步骤和细节。
与此同时,Robin与任旭阳已经找到了首席代表的人选——陈海腾。
一天,Robin发邮件给旭阳问:“百度进军日本的计划你觉得何时可以正式启动?”
旭阳有些担心地来找Robin问:“内部意见对于进军日本似乎还存在分歧,怎么办?”
Robin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前期听取各方意见后,你的判断是什么?”
旭阳迅速说:“现在正是走出国际化这一步的最佳时机,虽然一定会面临不少的难题,但日本肯定是最合适的第一落点。”
Robin点点头:“我同意你的看法,听了多数人的意见,与少数人商量之后,决定还是要自己来做,因为你才是掌握最全面情况的人。”
旭阳如释重负地笑了:“好,我们就在这个月开始启动吧。”
7月的总监会上,Robin宣布了进军日本的计划。年底,百度在日本的办事处便开张了,虽然采取一贯的循序渐进策略,只派了一名首席代表负责前期准备——在日本寻找办公地点和人才,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日本市场从此成为百度全球化战略打下的第一根桩。
客户端的开会秘笈
一场激烈的讨论过后,会议室里涌出了多位客户端软件部的同学,彼此还在讨论着什么。
原来,随着Hi进入紧锣密鼓的开发阶段,PM(产品经理)和RD(技术人员)的争执越来越不可避免。
这一次,技术工程师小A在工作中发现了原来的产品设计不尽合理,于是向大家提出重新review这个设计。PM和RD为了评估这个需求,9个人争论了近3个小时,结果彼此谁也没法说服谁。
小A有点儿过意不去,“我们这样一讨论,其实花的是27个小时——每个人3小时嘛——就为了一个问题,似乎也太不值得了吧。”
RD团队的leader也主动检讨说,“这样的讨论,虽然大家都有机会表达意见,但是意见越多分歧也越多。我觉得,既然这是关于产品需求的问题,就应该让PM做决定。就像有关设计的问题,应该让UE做决定;要是有关技术的问题,就由我们RD做决定。”
“Robin说过一句话,‘听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做决定’”,总监王啸得知这个情况后说,“记住这一条,这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不久,客户端软件部订立了三条特别针对棘手问题的开会准则:
第一,遇到难统一意见的问题,可以先期在底下更广泛地征集意见,然后再小范围开会讨论。
第二,如果在20分钟的讨论里,彼此不能达成共识,那就不要争了,会下分头聊。因为分歧其实一般只在一两个人之间发生。
第三,即便最终还有分歧,请项目的第一负责人自己来拍板。
渐渐地,这个秘笈被很多部门学了去,大家发现,会议的效率悄然提高了。
这句话可以说是众多成功企业家英雄所见略同的一种表达。在百度上搜索一下,你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家说过相似的话,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采用一言堂的决策方式,通常效率极高,但有可能犯下不可逆转的错误,而且使团队推动激情与创造力,让优秀的人才无用武之地;可如果采用充分“民主”的方式,又让话题永远陷在争论环节,迟迟拿不出结论,从而大大降低效率,怎么办?百度的做法中显露出东西方企业智慧的结晶:听多数人的意见,是民主;和少数人商量,是为了快速获得做出判断的依据;自己做决定,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