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重庆公布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93处

新浪新闻

关注
望龙门缆车旧址 记者 刘嵩 摄
状元府 记者 邹飞 摄
嘉陵江索道 记者 邹飞 摄
红卫兵墓园碑刻
坐落在沙坪公园深处的红卫兵墓园 记者 龙在全 摄
嘉陵江大桥 记者 龙在全 摄
佛图关石刻
主城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部分)

本报讯(记者 纪文伶)历史文物作为社会发展的真实记载,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保护。昨日,记者从市文广局获悉,继2000年公布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日前正式出炉,包括沙坪公园的红卫兵墓园、正在使用中的嘉陵江大桥、一度传出要拆除的嘉陵江索道、马王场旧址、重庆大轰炸遗址群等193处,其中近现代史迹占了重要部分,目前我市共有34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申报审批一共花了4年

此次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从旧石器时期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包括江北嘴遗址、蔺市遗址等21处古遗址,蹇氏家族墓地等10个古墓葬,龚滩古建筑群、渝中区状元府等60处古建筑,佛图关石刻、七牌坊碑林等10个石窟寺及石刻。最多的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包括立德乐洋行、胡子昂旧居、鹅岭抗战遗址群、广阳岛机场抗战遗址,共89处。

市文广局文物保护处处长幸军介绍说,此次公布的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结合历史、文化、建筑等多方面因素考虑,突出了抗战遗址、三峡文物、工业遗产、乡土建筑四大特色,代表我市特有历史资源。申报审批过程前后历经了四年多的漫长过程,先由各区文管部门推荐,然后由20多位专家经过多次评审讨论,确定初步名单,再由市级文物部门审批,市政府审定,最后才定下了这19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特别突出抗战历史资源

幸军说,这批文物记载了城市发展历程,我市要通过这些珍贵的文物保护单位,建立起3000年历史序列。“特别是突出抗战历史,这是我市特有的历史资源。”此次文物保护单位中很多属于群落,沙区就有重庆大学近代建筑群、南开中学近代建筑群、山洞抗战遗址群等。而重庆大轰炸遗址群则包括了位于渝中区磁器街、人民公园、北碚文星湾的抗战民用防空洞、重庆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北碚报警台等多处遗址。

据悉,界定这一批市保单位不仅仅是看年代,其具有的价值才是最主要的。比如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嘉陵江索道、长江索道也列入此次名单。市文物局副总工程师吴涛告诉记者,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如果要拆迁或者任何改动,都必须通过市级文物部门审批。

点击1

沙坪公园红卫兵墓园 上世纪差点被拆除

沙坪坝区沙坪公园内的红卫兵墓园,也在此次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市文物局副总工吴涛认为,红卫兵墓园是“文革”历史的见证,作为历史遗存,应该得到保护。

2000年以前曾提出保护

昨日,一位对此段历史颇有研究的文史专家告诉记者,据统计,沙坪坝公园的“红卫兵”墓园里共有131座坟墓,死亡者年龄最小的仅8岁,年龄最大的61岁,他们中有人合葬一墓也有人单独埋葬。造墓立碑时间最早为1967年8月,最晚的是1969年1月。

记者了解到,去年3月,沙区将红卫兵墓园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向市级部门提供了墓园的历史背景介绍、照片、保存现状等材料。据市文广局一位全程参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的专家透露,其实早在2000年以前,申报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就有人提出来过,把这个隐藏在公园中的墓园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最后没有获得通过。

去年20多位专家一致通过

据了解,在2007年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沙区文物部门本着客观、尊重历史的原则,将红卫兵墓园列为文物点,纳入禁止破坏的范围。在去年9月的专家评审会上,20多位来自我市文化、建筑、教育等部门的权威专家在评审中一致认为,应该把红卫兵墓园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没有人提出异议。专家认为,红卫兵墓园是对这段历史的真实记录,有保护价值。

上世纪90年代险遭拆除

据我市文物部门知情人士透露,红卫兵墓园曾险些被拆除。上世纪80年代,在讨论红卫兵墓园的去留时,曾有过两方面的意见,一是炸掉,清除这段不堪的记忆,二是保留下来警示后人。最后决定保留下来,砌起一道高墙,就成了现在的格局。上世纪90年代,曾传出有投资者想在这里建一个项目,将墓园划入了拆除范围,但最终并没有实施。近年来,市、区两级相关部门都曾表示,不能破坏这个墓园,以保留历史。

记者 纪文伶

墓园现状

墓碑字迹大多严重缺损

在沙坪公园一个僻静的角落里,有一梯布满青苔的石阶,向上走几十步,一座拱形的石门将外面热闹的公园和墓园里的座座墓碑隔绝起来。在一道泥瓦砌成的围墙里,有几座火炬头式的塔尖露出来。偶尔有第一次前来的游人好奇地朝里面望一眼,又匆匆离去。墓园前的铁门紧锁,上面布满斑斑锈迹。

在一片墓碑中,绿色植物长得很茂密,墓园地上有一些落叶,能看得出已经有段时间没有人来了。同时,墓园入口处的木质阁楼牌坊已经基本塌陷;每座墓碑的风化也都非常严重,主墓碑上的毛体大字大多严重缺损,而其下方墓体上用简短文字所记载的死者生平简介很多也已模糊不清;有的墓碑已经出现了脱落,有的墓碑上还长出了灌木、树苗。

沙坪公园的工作人员介绍,虽然现在已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目前除了春节、清明等传统扫墓的日子,墓园不对外开放。据悉,此前每逢清明、春节,很多死者的亲人、朋友总总会带上当年死者最爱的食物赶来祭拜。不过,他们进去前,须拿着遗属证明去公园管理处申请。据悉,每年前来探墓的人有近千人次。 记者 纪文伶

修复计划

将收集史料重新修葺

据知情人士透露,有关方面已经开始制定墓园的修复计划,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让这段历史载体尽可能完好地保存下来。

据透露,园中墓碑建造时使用的材料为瓜米石和水泥,而基座由青石打造。修葺时,他们会选择与初建时相同的材料,尽可能地恢复其原貌。据了解,园中墓碑的排列非常不规则,除了一条主干道,园中没有任何支路通往各座墓碑。有关方面透露,首先需要完成的便是墓园的道路指示系统,他们希望修复后可以有小路通往每一座墓碑,为前来探望和扫墓的人提供方便。“修复的工程量非常大,前期的资料搜集也需要较长时间。”据有关方面介绍,由于墓碑上的文字风化严重,只能通过搜集相关史料再结合碑上的残存文字来确认墓主身份,最终还原关于其生平简介的碑文全文。目前,他们正在进行相关准备工作。

“文物,就是人们获取那一时期信息的历史载体。”昨日,三峡博物馆研究部工作人员表示,历史是一种沉淀,任何一段历史,不管是辉煌史还是灾难史,都需要人们去记忆去思考。被列入文物名录的红卫兵墓,是一段历史的一个典型的物质载体。通过参观和与它对话,人们可以获取那个时代的信息,也会得到一些新的感悟和启迪。

记者 杨玥

专家说法

市级文物都将建档 拍电影也需审批

据幸处长介绍,接下来,将为新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制作统一的保护标牌,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并建起完善的档案。据悉,这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除了古代墓葬和古遗址外,大部分目前都仍在使用,保存状况良好。但也有少部分堪忧,破损严重。他说,设立“市保”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该保护的立即保护,该修复的修复,会尽快做好保护规划,可利用的经过修复后会对外开放。

幸处长说,正在使用的“市保”,由其使用者投入资金进行管理,但论保护,则是每个市民的责任。根据《文物保护法》,拍摄电影、电视,利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需要报市文物行政部门审批。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立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用于文物保护。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捐赠等方式支持文物保护事业,设立文物保护社会基金,专门用于文物保护。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的事业性收入,专门用于文物保护和事业发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并有权检举、制止破坏文物的行为。 记者 纪文伶

点击2

嘉陵江索道 拆除必须通过审批

在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中,我们发现了曾经一度要被拆除的嘉陵江索道的名字。去年8月,本报报网互动独家报道了嘉陵江索道的命运后,立即在网络和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昨日,嘉陵江索道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消息传出后,索道的命运出现了转机。

去年12月30日,有关方面在两江大桥开工仪式上表示,嘉陵江索道将拆除,否则将影响大桥施工。拆不拆?或者是拆了重建?这个问题在重庆市民中引起巨大的争论。对于嘉陵江索道的命运,昨日,记者采访了市城投集团。对方告诉记者,该集团有关负责人已将此消息上报集团领导,将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和研究。同时,索道是拆除还是迁建的问题,还需要多个部门进行联合论证和配合。

吴涛表示,城市上空的索道作为山城独特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一道景观,见证了城市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他说,嘉陵江索道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如果要迁移或者拆除,都必须通过市级文物部门的审批。

背景资料:嘉陵江索道建于1980年12月15日,1982年1月1日建成试通行。它是中国第一条城市跨江客运索道,索道全长740米,车厢最大容量 46人,最大牵引速度6.5米/秒,总投资378万元。通车后,江北区和市中区(现渝中区)的人们出行便利了,重庆市旅游业也增加了一个新景点。当时,索道日客流量最大达到25400人次;而现在,日客流量只有1000人次左右,入不敷出。 记者 蔡文沛

点击3

嘉陵江大桥 乱涂乱画就违法

在这批市级文物中,修建于1966年的嘉陵江大桥也进入了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据吴涛介绍,虽然嘉陵江大桥更多的作用是作为交通设施,但它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重庆城市发展的历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是非常重要的建筑。大桥建起后,轮渡逐渐消失,城市结构为之改变。鉴于其重要的历史、建筑价值,专家一致同意将其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涛介绍,嘉陵江大桥成为文物后,对桥梁破坏、乱涂乱画等行为就将按照《文物保护法》来进行处罚,最低罚款50元,最高罚款可以达到几十万元。而此后大桥要维修改动,也要经过文物部门相关程序。

背景资料:据了解,连接渝中区和江北区之间的重庆嘉陵江大桥是我市主城首座城市大桥,1958年12月开工,1966年1月竣工。总长600.56米,宽21.5米。桥型结构主桥为铆合钢桁架双悬臂桥,引桥为钢筋混凝土T型梁。三分之二的桥身为钢材,三分之一的桥身为钢筋混凝土。嘉陵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前后历经8年时间,重庆人克服了苏联专家撤走、三年自然灾害等各方面的艰难困苦,才建成了这座大桥。 记者 纪文伶

点击4

望龙门缆车 今年进行修复

消失了十多年的望龙门缆车有望再次出现在市民眼前。据悉,此次也被列入“市保”的望龙门缆车预计将在今年进行修复,根据初步规划,缆车车厢将被原样复制后作为小型的陈列馆,里面能看到当年的历史资料和老照片。据悉,修复后的缆车将纳入湖广会馆历史街区范围,并作为街区重要的游览景观,同时也兼做联系街区上下的交通设施,缆车两旁还将设立休闲步道。

背景资料:望龙门缆车是国内第一条投入运营的山地交通工具,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始建于1944年2月。缆车全长178米,上下高差46.9米,备有客车车厢两辆,每辆载客50人,日客运量开通时达到了7000人次,一度成为颇具山城特色的景观。由于1993年修建滨江路,望龙门缆车站被拆除。据渝中区文管所透露,缆车轨道在几年前被市民偷偷带走,现在只剩下缆车道。 记者 纪文伶

其他文物

抗战兵器工业遗址群:1938年到1945年建设,分散在江北区望江机械厂抗战生产洞、九龙坡区原建设厂抗战生产洞、万盛飞机洞,包括兵工署第五十兵工厂(望江机械厂)抗战生产洞、兵工署第一兵工厂(建设机械厂)抗战生产洞、兵工署第二十四兵工厂(重庆特殊钢铁厂)遗址、江陵机器厂遗址、第二飞机制造厂生产车间。

铁桅杆:位于南岸区真武山,为明代(1595年)四川总兵刘挺所立,铁桅杆为生铁铸造,高10.5米,直径17厘米。

江北嘴遗址:2005年,考古人员在江北嘴发现一批建筑构件文物,证明汉代的江北嘴就有城池的存在。据史料记载,这里曾是白虎城所在地。

马王场遗址:曾发现旧石器时期遗物600多件,反映了马王场地区当时不仅是古人类居住生息地,且古人类活动相当频繁,是重庆主城最古老的人类活动遗址。

状元府:位于渝中区桂花园,是一座有近百年历史的大院子,具有典型的川东建筑特色,由清末骆昂出资为纪念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骆成骧(1895年中状元) 所建。1918年起,状元府成为重庆联立高级中学即重庆联中的校址所在地,多位名人在该校就读或任教,如邹容、杨沧白、萧楚女等。近年来由于年久失修破败,成为危房,渝中区文管所将其原貌修复后作为重庆教育陈列馆。记者 纪文伶

本报评论

不要再有失踪的上清寺 张浩

一本都市探险小说《失踪的上清寺》,一度勾起了若干人对重庆历史遗存的凝视,但是,正如小说所言,曾经的上清寺真的已经失踪了,今人所有的感知,只有“上清寺”这个地名——这个重庆文脉地标早已从历史地图中抹掉。

从远古到近代,历史曾经在重庆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痕。完好的历史遗存,不仅可以让我们清楚明白地抚摸历史、传承文化,还可以让当代的我们和未来的后代,体味到历史是由多少复杂的元素构建而成,并因此获得精神指引。巴蔓子、钓鱼城、红岩,一个个具有浓厚历史色彩的名词,让这个城市的血液里流淌着特有的气质和精神。拥有他们,我们也就拥有了特有的财富。

但是,在GDP发动机面前,我们看到一些历史遗存曾经被挖掘机摧毁,或者正在挖掘机的震动声里摇摇欲坠。比如,几年前,刘伯承元帅六店子旧居的一些房屋就被拆成了光架架,而且旧居的鱼缸等多件文物已经被盗。好在这次的19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刘伯承元帅六店子旧居已经进入了保护名单。

保护好这些遗存,就是保护这个城市的文脉和文化基座。在这里生活的每个人、从远方到来的每个人,可以通过这些遗存了解她、融入她。因此,面对我们自己,我们不要再有失踪的上清寺,面对后人,我们更不能再有失踪的上清寺。今天的你、我、他,都应该是这些遗存的守护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