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散热器选购一文定音 最强评测百科全书

中关村在线

关注

作者:中关村在线 潘轲


第1页:2009高端散热器横向评测

玩电脑的朋友肯定都听说过PCMark,这个软件能够测试一台主机里CPU、显卡、内存、硬盘的性能,然后给出综合评定,是业内最权威的性能测量标准,但这个软件无法测试散热器、电源、机箱,这种空缺由谁来弥补?这就是我们ZOL中关村平台组件事业部努力的方向。坦白地说,我们目前尚未达到PCMark的高度,但我们的每一篇评测都致力于揭示真相,为每一款产品盖棺论定。

最近3个月我们测试了市售60元-599元的所有散热器产品,本文把他们汇总,每一页是一篇文章的索引,散热器领域最专业的百科全书由此诞生。

●高端散热器横评

风冷之王谁说了算? 高端散热器横评

Core i7在2008年11月就吹响了CPU换代的号角,十个月之后,Core i5作为革新的执行人姗姗来迟,它的到来宣告了酷睿2时代的终结,同时揭开了新的CPU纪元。PC核心的巨大变革必然会给周边产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长期与CPU亲密接触的散热器,所以散热产业的明天不难猜测:Core i5,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2009年9月,业界最先上市的九款Core i5散热器齐聚中关村在线,P55主板与Core i5 750也尽数到位,我们得以在国内首发Core i5散热器横评。本文将揭示Core i5的最佳散热器产品,把业内九款高端散热器盖棺论定,树立专业散热测试的理念。


第2页:2009中端散热器横向评测

● 中端散热器横评

买谁温度说了算 60元-100元散热器横评

当今风冷CPU散热器无非有两种模式,侧吹式和下压式,它们的特点和优劣我们已通过多篇系列测试文章说明。侧吹式散热器的优点是容易对热管效率作出优化,与大多数水平机箱风道吻合,缺点是它的风扇气流通常照顾不到CPU周边发热元件。下压式散热器则正好相反,它能全面地帮助CPU周边元件散热,缺点是不易对热管效率以及机箱风道作出优化。简单地来说,它们是呈优劣势互补关系。

本次横评,我们挑选了当前市场中炙手可热且具有代表性的七款60~100元散热器产品参与测试,其中分为四款侧吹式散热器和三款下压式散热器。


 
极冻酷凌 Igloo5610+          超频三 红海标准版

 
酷冷至尊 暴风Z200              九州风神 冰凌200


九州风神 阿尔法400plus

 
超频三 金蚂蚁Q版          AVC 亚历山大透明板

以上七款散热器基本都为纯铜热管+裁切铝鳍片的设计结构,只有一款例外,它就是“金蚂蚁Q版”。这款散热器是超频三前几年的经典产品,采用纯铜鳍片压固制成,代表了非热管CPU散热器的最高性能设计。在文章的第二页,我们将详细介绍本次横评所用的测试平台以及测试方案。


第3页:2009低端散热器横向评测

● 低端散热器横评

不说软话披露真相 60元散热器静音横评

作为媒体,我们的职责是从鱼龙混杂的低端市场中寻觅真正有价值的产品,让用户花最少的预算做最好的事情。60元散热器在性能方面可以架空百元中端,在静音方面足已使Intel原装散热器沦为弃儿!目的之二是教大家用这些廉价产品打造静音平台,玩游戏看电影都有惬意的环境。


散热器横评单纯地比较温度太乏味,个人实在没兴趣做那种测试,用户中又有谁在乎买这个比那个能多降3、4℃?谈所谓的“坚固耐久”更是无聊,有谁买来散热器是当球踢的?本次测试我们以散热器的噪音为导向,在明确噪音的前提下比较所有参测产品的散热性能及设计,采用这种测试方案是因为ZOL论坛网友经常问散热器噪音,但这个问题一直无从回答,只有亲自测试一下了。根据我们的实际测试经验,两款散热器相同转速相同性能,结果一个是拖拉机,一个却很安静。个人认为,这种测试数据才能帮到消费者采购。


第4页:超频三南海5 一刀两半性能反强

● 超频三南海5

散热器一刀两半性能反强? 暴力测南海5

    本次暴力改造测试使用超频三提供的南海5散热器,我们使用电锯把中间切出一条6mm左右的空隙,然后对比切割前后的散热性能。本次暴力测试的理论依据源自Megahalems的散热设计:双塔式鳍片阵列遵循风扇风力的特性优化,把热量集中在鳍片外围的强风区,把效率低下的中间风洞弱化。相比传统散热架构,这种设计弱化了均衡的概念,按照风扇气流强弱来优化鳍片布局,提升单位面积的鳍片散热效率。


如果我们对Megahalems的理解没有错,用电锯将南海5做成与Megahalems一样的双塔式架构后也会变得更强,而南海5原本就有与U120E一较高下的实力,那么砍一刀后能否变成风冷之王?


第5页:九州风神冰凌200 侧吹散热如何用?

● 九州风神冰凌200

双扇低转PK单扇高转 侧吹散热如何用?

问题现在浮出水面,按照厂商的设计思路,配备两枚风扇的侧吹式散热器性能究竟能不能增强呢?如果我们让两枚风扇转速更低,能否在保持散热效果不变的前提下增强静音效果呢?本文即通过直观的对比测试为用户解答这个问题。



九州风扇 冰凌200


极冻酷凌 Igloo 5610+

对称的风扇固定槽已经普遍在侧吹式散热器上应用,这不仅仅是高端产品的专利,售价百元以内的侧吹式散热器也可以安装两枚风扇。例如九州风神刚刚发布的冰凌200散热器,极冻酷凌热销的Igloo 5610散热器等等,都是典型的代表。


第6页:Megahalems 变形金刚PK猫头鹰

● Megahalems变形金刚

Core i5最佳散热器 变形金刚PK猫头鹰

Megahalems(变形金刚)是最近关注度最高的散热产品,它的重量为790g,与猫头鹰U12P近似。我们拿到了这两个相同重量级的旗舰散热产品,看一看静音领域谁能称王。


高端散热器之间的散热性能差距不过1℃~2℃,消费者买高端散热器真正看中的是静音效果,而不是它能把CPU多降1℃。所以“风冷之王”只是浮云而已,真正对消费者采购有帮助的是静音效果,“静音之王”才是未来散热业界应该追逐的方向。


第7页:超频三南海5 大陆最强CPU散热器首测

● 超频三南海5

8mm热管扬国威 大陆最强CPU散热器首测

国内计算机散热器行业的领军品牌之一“超频三”,多年来从未停止过在产品技术创新上的探索,同时以散热器行业的国际高标准要求自身,在衡量散热器品质的一大重要标准—金属工艺上也不断进步,这一切都是有目共睹的。随着超频三不断拉近与世界顶级散热器品牌的差距,它即将迎来量变转向质变的过程。在这个时刻,往往会出现一款经典的产品成为见证历史的里程碑。



超频三南海五包装


超频三南海五整体外观

南海五拥有5根直径8mm的纯铜热管,热管以“人”字形排列贯穿在鳍片中,可让每一张鳍片受热更加均匀。另外迎风面的三根热管组成的斜面可以将气流导向鳍片中间。大多数侧吹式散热器鳍片阵列中央部分正对风扇轴承,属风力盲区,南海五的设计从理论上而言可以有效缓解此区域鳍片的积热问题。


第8页:九州风神冰凌200 侧吹PK下压III

● 九州风神冰凌200

侧吹还是下压 选散热器应以什么为准?

塔式侧吹型散热器因其新颖独到的散热理念,最初以定位发烧人群的高调态势登场,鲜有廉价产品。但事实上侧吹型散热器的优势并不仅仅只有高端玩家人群需要,它对主流大众用户仍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同时制造侧吹式散热器并不一定需要高额成本,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它的大众化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侧吹式机箱风道、热管效率出色但难以照顾CPU周边


下压式机箱风道、热管效率一般却可以照顾CPU周边

   侧吹式的两大优势是下压式散热器难以企及的,不过它也有自己的杀手锏。下压风力可以穿越鳍片散射在周边,CPU附近的供电模块、北桥芯片的热量都能得到有效缓解,这无疑更有利于整体系统的稳定。

我们之前通过多篇测试证实了两种散热模式各自的独特优势,这已经无需再讨论,现在摆在面前的问题只剩下一个:我们如何判定自己的电脑适合使用哪种散热器?


第9页:九州风神冰凌400 测100元与500元差距

● 九州风神冰凌400

散热器附加值太大?测100元与500元差距

发烧友的选择取向势必会影响到有发烧倾向的准发烧友,以及那些对DIY硬件有一定了解的用户。人们对发烧友的定义是性能至上,无论自身需求高低,都会尽可能地追求最高性能。当这种现象出现在散热器上,人们便往往会误解或在心中过分夸大那些欧洲“奢侈品”的性能。

那么抛开外观和工艺,欧洲昂贵散热器相对于价格更平易近人的国产散热器而言,两者价格之间的差价真能与使用效果差距完全对应吗?本文我们引出两款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做个对比,用实测数据揭露真相。



猫头鹰NH-U12P


九州风神 冰凌400黑玉

相对于拥挤而繁忙的国内,欧洲人的生活更加清闲。他们有相当多的闲情雅致将散热器打造成工艺品,而欧元体系也拥有与其吻合的购买力来消化这些产品。不可否认,一款精雕细琢,性能出众的散热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发烧友都会十分青睐。
第10页:九州风神冰凌400 E6500K超频仲裁

● 九州风神冰凌400黑玉

E6500K超频仲裁 散热器几根热管够用?

热管的数量往往决定了散热器的定位与价格,多一根少一根势必会影响散热效果,不过里面有个困扰用户已久的问题仍未找到答案,那就是热管的数量对的散热性能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这关乎用户是否能用合理的预算买到足够的散热效果。而今天,我们恰好拥有难得的机会彻底解决这个疑问。



九州风神冰凌400黑玉“黑玉”


九州风神冰凌200

定位较高的冰凌400,又名“黑玉”,通体采用二次镀镍技术,造就冰黑质感。镀镍处理可以有效防止散热器铝材和铜材氧化,避免美观度和散热性能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


第11页:Megahalems 散热器巅峰之战

● Megahalems变形金刚

散热器巅峰之战 变形金刚PK残废U120

任何一个散热器厂商都可以做出远远超越U120E散热性能的产品,因为堆彻热管与鳍片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优秀的散热器产品需要具备很多元素,而不仅仅是用庞大的规模获得散热优势,这一点在十大经典散热器逐一点评中有过详细的剖析。今天,我们会用Megahalems与True Black 120做详细的分析对比,阐述高端散热器的定义。



Megahalems又名变形金刚


True Black 120

Megahalems与True Black 120,一个是2009年玩家们的新贵,一个是历久不衰的经典。Megahalems配得上称之为高端么?True Black 120能否保持利民在800g以下重量级的权威?下面我们来解说散热领域的巅峰之战。


第12页:超频三红海Mini版 风道要哪种散热器?

● 超频三红海Mini版

谈热管兴起 机箱风道需要哪种散热器?

我们精心选择了两款风扇尺寸相同,体积、质量旗鼓相当的CPU原装散热器和热管塔式侧吹散热器,用毋庸置疑的实际测试像读者说明问题。本次测试的命题是:机箱风道对哪种CPU散热器效果更明显?



小型机箱风道测试


玩家机箱风道测试

内含热管的散热器可以拥有更高的导热效率,只要结构设计没有缺陷,它可以更快地将热量从导热底座处传递到散热片。而热管散热器中的塔式侧吹型,它通常明显高于主板,侧面吸气吹风,与主板平行的机箱风道恰好可以通过塔式侧吹散热器的鳍片。因此仅用肉眼观察也可判断出机箱风道对它起到的帮助将大于传统的CPU原装散热器,或者说是下压式结构。通俗地来讲,即更顺应机箱风道的作用。


第13页:酷冷至尊V10 钢铁怪兽散热器首测

● 酷冷至尊V10

侧吹与下压混血 钢铁怪兽V10散热器首测

对骨灰发烧友而言,如果你不太在乎价格,那么酷冷至尊不久前发布的一款终极CPU散热器几乎可以同时解决所有问题。那就是体积空前硕大,如同钢铁怪兽一般的V10散热器。本文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并测试这款产品。



整体外观


整体外观

V10散热器整体由棱角分明的导风罩包裹,充满力量感,造型酷似“悍马”越野车。长236.5mm、宽129.6mm、高161.3mm,重量为1.2Kg,由于V10主体部分为铝材制成,所以重量在CPU散热器中并不算夸张,用户完全不必担心压坏主板。只是装入立式机箱后,主板与地面垂直,支撑散热器的热管形成的力臂较长,搬动机箱时需轻拿轻放。


第14页:超频三红海Mini版 便宜就没好货?

● 超频三红海Mini版

便宜就没好货? 拿60元CPU散热器谈做工

谈论一款天价散热器的特点很容易,也很没意思,今天我们拿一款60元的塔式热管散热器解析做工架构,希望大家看过之后能够一眼洞穿其他散热器的品质。



塔式热管散热器散热原理

堆料是无能妥协,毫无技术水平的表现。我们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让热管工作均衡?如何排布鳍片获得最大热排面积?如何让风扇效能发挥到极致?散热器做工优劣的话题由这些疑问开启。


第15页:热管工艺巅峰 十大经典散热器逐一点评

    摩尔定律主导硅芯片晶体管数量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决定了芯片功耗会不断提升,随着更高功耗的CPU与GPU不断出现,散热器成为电脑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它随着CPU的发展不断进化。散热器的发展历程虽然不如CPU那样轰轰烈烈,但散热器千变万化的金属艺术更值得玩味,原因很简单,如果说CPU是越变越聪明,散热器则是越变越漂亮,才女与美女比起来,后者显然更撩人心弦。


最初的散热器产品多是铝积压工艺,这些卧式散热器因为兼容性很难扩充规模,面对Pentium 4一路飙升的频率已经力不从心。从2002年开始,塔式散热器渐渐取而代之,直到现在一统天下。如果说积压工艺代表了散热器的过去,液冷与半导体制冷代表了散热器的未来,目前我们所处的毫无疑问是热管散热器的巅峰时代。

热管的兴起对塔式散热器成为主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它催化了无数经典热管散热器诞生,历代经典热管散热器代表了各大厂商对散热设计的理解,它们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热管使用的理想状态,所以今天我们把它们作为热管工艺的教材。

世界上公认的经典散热器产品并不多,其中大部分从未在国内市场出现,这些经典散热器不仅仅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它们为业界解释什么叫做高端,启发我们重新思考散热器的设计理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