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文都 和谐桐城

新浪科技其他

文、供图/桐城市科学技术协会
桐城,地处皖中,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是“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早在春秋时代,即称“桐国”;公元757年正式建县。1996年桐城撤县设市,现辖12个镇、2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1571平方千米,人口75万人。
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唐末曹松、北宋李公麟,一以诗名,一以画显。明清时期中进士者就达240余人。明末以来桐城文化更是异峰突起,声誉高涨,产生了一大批影响卓著的大家名流,有被誉为“十七世纪罕无伦比的百科全书式”大学者方以智;有以方苞、戴名世、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雄霸文坛200余年的“桐城派”。清代著名教育家、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吴汝纶,“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美学家宗师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黄镇,农工民主党创建人章伯钧,计算机之父慈云桂,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云集一地,他们或是土生土长,或是长期生活、创业于斯。可以想见,这片厚重的黄土地,其实是本载着沧桑的史书。
桐城丰富瑰丽的文化遗存与青山绿水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五孔四垛古朴典雅的紫来桥,宏伟壮观凤鸣铎响的文庙,保存完好古意盎然的东、南大街古建筑群,妇孺皆知传为美谈的六尺巷等,这里,自古以来就留下了名目繁多、旷世叫绝的人文景点68处,经过开发和整理,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基本风貌,大致可分为“一带三区”:以城区的文庙、六尺巷为中心,龙眠、孔城为两翼的桐城文化旅游带;嬉子湖湿地生态旅游区、三道岩幽谷飞瀑旅游区和古洞岩古战场遗址旅游区。这些景点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互相衬托交织,成为既能品味古老文化气息、又能从中获得天然和人文精神陶冶的理想之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和国务委员唐家璇等国家领导人曾专程来桐参观考察六尺巷、文庙等文物名胜,唐家璇国务委员在参观六尺巷后,欣然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
龙眠秀色
龙眠山两脉逶迤,峰回路转,绵亘54千米,龙眠河从两脉间斗折蛇行流出。沿河西岩诸多名胜古迹:李公麟的山庄别业、双宰相的园林墓葬、各路文人的石刻崖泉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龙眠紫气,生发万千气象。
从龙门而入,幽壑深寨,竹木葱茏。远处接天而处的梯田,拾级而上,一壁青山托起的峭崖,几处涓流,喷珠溅玉,空谷回响,此为龙眠山绝妙奇观——璎珞泉。登上璎珞崖,只见梯田阡陌,炊烟袅袅,如诗如画,难怪有明代进士归隐于此,寻觅五柳先生的“世外桃源”。颂嘉湖湖面广阔,岸线曲折,岛屿点缀;碾玉峡亭台伫立,峡谷幽深,景色宜人;大小龙井瀑布飞流直泻,空谷回响,蔚为壮观。
孔城老街
巍巍的桐梓山层峦叠翠,潺潺的孔城河婉转流淌,一代代的延续传承,衍生了一座历史和现实无法抗拒的千年古镇——孔城镇。她位于桐城市的东部、美丽的菜子湖畔。
品味孔城,置身于孔城老街,一股氤氲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在历史与现实交错的时空里,小桥、流水、人家、古屋、老街、弄堂,鳞次栉比的黛瓦,错落有致的砖墙,古朴美观的门洞,本色朴拙的版门,雕工精美的窗棂,风雅别致的茶馆楼阁,还有那令人眼花缭乱的传统和工艺等等,将一座千年古镇的秀美神韵演绎得淋漓尽致。老街南北走向,石板街道全长2千米,共十甲七巷十三弄,为安徽现存最长的古街。春秋中期,为古桐国南部门户,扼直通长江之水运通衢要冲,是重要的军事要塞。三国时吴将吕蒙在此屯兵筑城,历隋至唐渐成水镇雏形,北宋已为江北名镇,明清乃至民国处鼎盛时期,位居枞、汤、孔、练四大古镇之首,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军事防御城池到水运商埠重地,再到某一地区物资集散中心城镇的漫长衍变过程,形成了以商业文化为基础,以多元宗教为内涵,以桐城派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亮点,以水乡古镇民俗民间文化为特色的综合文化类型。清代中叶,这里相继出现了“桐城派”开山鼻祖戴名世、桐城散文八大家之一的刘开,“桐城派”中坚作家、教育家戴存庄等一大批硕学通儒。桐乡书院的创立,开启了孔城悠久历史文化的精美华章,群贤毕至,学长咸集,极显一时兴学之盛。
孔城不仅拥有远古的财富,还有秀美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存,桐城八景中的“孔城暮雪”、“桐梓晴岚”、“荻埠归帆”让人们津津乐道。藻青山上禅林佛寺晨钟暮鼓连绵不绝,桐梓山山环水绕,四季风景如画,同横跨孔城河上的都会桥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江淮第一水乡古镇。
嬉子湖
国家4A级景区嬉子湖,是一个天然安谥的生态家园,她位于桐城东南部,因沿湖儿童常嬉戏湖中而得名。得天独厚的湖光山色,酣畅淳朴的风土民情,丰饶富足的水陆物产,给人以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美的滋润。沿湖湿地连绵,珍稀飞禽随季迁徙栖息,形成罕见的湿地景观。湖水上涨季节,嬉子墩一山独秀,远近岛屿风光秀丽,渔村古朴,梭飞网亮,船家生活趣味盎然。雄峙湖滨的松山,三峰相连,植被茂密,黛色山石纵横交错。登高远眺,四周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漫步湖边,柳醉春烟,鸥鹭翔集,皆为美景。放舟湖上,碧波白浪,波光潋滟,似一匹无边无沿的丝绸。无论朝霞初上,夕阳西下,亦或繁星闪烁,明月中天,还是渔歌唱晚,雁阵惊寒,乡村岁末,水国春来,都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嬉子湖恰似有声的画,无字的诗,使人遐想,回味绵长,也就形成了桐城八景之中的“松湖落雁”。
离嬉子湖不远,有个落凤窝,是个“日有千人唱喏,夜有万盏明灯”(之胜)的滨湖胜地,自张英之父葬母于此,便出了父子宰相,就有了“帝许江南第一家”的显赫尊荣。传说模糊了历史,但历史证明了地灵人杰的古城,其后世子孙的神龙威武,衣锦还乡,享受有国之栋梁的殊荣。
三道岩
三道岩位于桐城西南的陶冲镇。古老的陶冲驿,始建于元代,史料记载中最早的驿站之一,是粤闽赣等南方官员、商贾、士庶、行人前往京师的必经之路。境内群山环抱,沃野平畴,掩映在崇山峻岭之中,有一条秀丽幽深的峡谷,谓之“三道岩”,也是军屯河的源头。昔日太平天国起义军曾在此屯兵驻守,扼守长江天堑,痛击摇摇欲坠的清王朝。
沿山谷蜿蜒上行,真可谓是移步换景,路转峰回。小憩石上,(乏了稍歇,)捡起石块敲打岩面,只听见浑厚悠长的空谷回音,当地人称“石鼓”;渴了弯腰拢手,掬捧河水润喉,似一注甘泉滋润心田。三道岩瀑布深藏山谷中,远闻清泉跌落的阵阵回响,近前一帘瀑布岩口落下,似一架斜靠山崖的银梯,高百余米,飞泉喷射,蔚为壮观。屹立岩上,只见峰峦叠嶂,石笋排空,丹霞炫彩、烟岚腾霄,不禁叹服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与神奇。
古洞岩
古洞岩位于桐城北端与舒城县交界处,群山连绵,挺拔俊秀。有一主峰云雾尖,峰巅有古洞,故称“古洞岩”。洞前建一庙宇,名曰“龙泉庵”。龙泉庵占地百余亩,庵堂前一株罗汉树,荫翳匝地,秀木参天;后峰崖间的古洞曲折幽深,浑然天成。立于主峰顶,远眺南峡山,那里曾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甘宁与魏国大将曹休鏖战之地,史称“硖石之战”。俯瞰平川,公路山峦现于脚下,田畴、村庄尽收眼底,使人感受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势和“得失系江东”的险要,仿佛置身于古战场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壮丽场面。
桐城地处皖中腹地,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皖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206国道、沪蓉和京福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合肥、安庆机场和港口毗邻市境,与上海、杭州、武汉、南昌等外围大城市和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著名旅游区都是“朝发夕至”,是环合肥一小时旅游经济圈、泛巢湖旅游经济圈、大天柱山旅游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皖西南旅游圈的门户。(桐城)市内公路南通北畅,城乡道路纵横交错。邮电通讯方便快捷,城乡供电能力富足,商贸流通业繁荣兴旺。目前,全市拥有的2100多家工业企业在全市经济格局中大放光彩,已成为市域经济的主体力量。全市形成了包装印刷、机械制造、家纺服装、橡塑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优势行业。中国包装联合会认定桐城市为“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新渡镇、金神镇被授予“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带中心线经过桐城,时间最长达6分钟。使桐城成为全球最佳观测点之一。届时,桐城将在“嬉子湖畔”、盛唐广场等地设立六个观测点,并提供食、住、行等一系列服务,使来桐城观测的朋友能如愿一睹这难得的天文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