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白颊长臂猿

新浪科技

关注

白颊长臂猿

拉丁学名:Nomascus leucogenys

英文名:Northern White-cheeked Gibbon

国家保护级别:1级

IUCN濒危级别:极危(CR)

中国分布:云南南部

中国目前数量:少于10只

特征:

躯体更加纤细而四肢显得更长的一种长臂猿。

雄性黑色,唯两颊各具一大型白斑,顶部的簇状冠毛显得更尖长而明显。

雌性暗褐色冠斑呈多角形。躯体大部污黄色,胸腹的黑褐色稀少。

分布:

为中、老、越三国交界地区的特有种,分布区非常狭窄,种的分布总面积可能不及800 km2。在我国云南仅见于西双版纳的勐腊和绿春黄连山。国外见于越南北部红河流域马江以西和老挝北部湄公河以东。

习性:

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栖息的海拔高度通常不超过900m。多在高大的树冠中上部进行觅食,高度在10-25m左右,觅食时不鸣叫。以多种热带型野果、嫩树叶,花苞,树芽等为主要食物,也食昆虫、小鸟和鸟卵。一般每群3-5只,少数可达7-8只。平均3年产1胎,一胎1仔,怀孕期约7-8个月,幼体7-8年性成熟。

种群现状:

50-60年代,白颊长臂猿在云南南部有较多数量,仅西双版纳勐腊县约有130-150群,530-620余只。该物种在中国已经濒临灭绝。

濒危原因:

西双版纳地区因种植橡胶和其它开垦、毁林开荒以及森林火灾等原因,栖息生境大大地缩小和恶化;

人口的增加加剧了这一地区森林的破坏;

偷猎

种群过小,种群分布的不连续,世代周期长(7-8年)是本种致危的因素之一。

野性中国供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