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多算个摆设 纳伟仕A66C音箱内藏猫腻

电脑报
前不久购买PC时,在经销商的强烈推荐下,我买了套纳伟仕A66C音箱。当时之所以动心,就是看中了这套音箱的卫星音箱采用了双喇叭,认为这样高音会好一些。可买回去一听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音箱整体的高音表现非常差,当我靠近音箱听时,才发现音箱内的高音喇叭根本就不发声。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个体问题,可到经销商那换了几套后都是这样,我不得不怀疑这对音箱的高音喇叭只是个装饰品,根本就不能发声。不仅如此,在整个使用过程中,这对音箱的表现也极差,只要把音量稍微开大一点,音质就变得浑浊不堪,根本达不到标称的35W功率。而每次使用一段时间后,只要调节音量或高低音,喇叭就会传来“噼里啪啦”的杂音,有时还会“失声”。现在我对这对音箱已经完全绝望,只能摆着当装饰品。
![]() |
以上这位李先生的遭遇比较有代表性。接到李先生的投诉我们感觉有些不可思议,音箱的高音喇叭真的有可能只是装饰品?有没有可能是李先生使用不慎烧毁了高音单元呢?本着严谨的态度,为了求证这一系列问题,小编特意在市场上购买了一套纳伟仕A66C音箱。事实上正如李先生所说,无论我们如何设置PC、调整音箱,高音喇叭都不出声,这让我们不得不对其高音喇叭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只能拆解以求真相。
高音喇叭只是块铁皮
拆解A66C的难度远比想象中的高,在拆解卫星音箱的前面板时我们发现,它不仅用常规的卡扣加以固定,而且在卡扣的底部还涂了不少胶水用于加强固定强度。这种做法是有违常规的,因为强度过大的固定方式不仅毫无必要,还会增加维修和拆解时的难度,这更令我们觉得在盖板背后,隐藏着厂商不愿意让消费者知道的秘密。在费尽力量并在箱体上留下不少撬痕后,终于将卫星音箱打开,我们看到了所谓高音喇叭的真面目——一块铝质装饰物。在它上面没有任何线缆与其他连接介质,自然就无法发出任何声音。
![]() |
![]() |
那么,高音喇叭的缺失会对音质产生多大影响呢?为此,我们使用了漫步者煲箱工具中的信号发生器功能,以测试这套音箱的音频响应大致范围。在测试中我们发现,这套音箱的高频响应表现极差,当频率在9kHz左右时,已经能够感觉到高音信号的衰减。而在11kHz左右,高音衰减进一步加剧,14kHz以上的高音信号就基本无法听清。整个音箱的音频响应范围应该在60Hz~10kHz之间,与厂商标称的45Hz~20kHz的音频响应范围简直是天差地远。这意味着在使用这套音箱时,用户难以听到10kHz以上的高频信号,这一测试结果和我们主观听音的表现基本吻合,音箱重放的音乐高频段严重缺失,整体音色显得非常沉闷,缺乏动感与表现力。
![]() |
“老牛”拉“破车”
在音箱的测试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与李先生类似的问题,在音量稍大的情况下,喇叭的控制力明显变差,音场混乱,高中低音混成一片。从现象上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功率不足的表现。但以音量来看,显然远未达到音箱所标注的35W的输出功率,这不由得令我们怀疑其虚标了功率。
在打开内置功放的低音炮后,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一个不足拳头大小的变压器,看到这个变压器,便一下子明白了音箱功率不足的原因——变压器供电能力不足。虽然我们很想弄清楚这个变压器的实际功率到底是多少,但不知道是厂商使用了三无产品还是刻意隐瞒了变压器功率,我们查遍了变压器都找不到任何标记,甚至连输出电压与生产厂商等基本信息都没有,更不要提变压器的功率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依靠称变压器的重量来估算变压器的大概功率,这种方法虽不太精确,但也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出变压器的真实功率。在实测中,这款变压器的重量仅有600g左右,换言之,就是即便它采用了优质的材料,在较为理想的状态下进行计算,其输出功率也仅有15W~20W。这仅能保证音箱有10W左右的输出功率,而要达到这款音箱标称的35W的输出功率,变压器的功率至少要达到50W,其重量应该在1.5kg左右。
也就是说,变压器的缩水使得这款音箱的输出功率降低到标称的1/3左右,如果再考虑到我们听音乐时,功放应该有5~10倍的功率余量,以保障突发信号,如低音鼓的输出需求,那么这款音箱仅能保障1~2W输出功率时的音质要求,这对于日常使用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对于低音要求较为苛刻的音乐来说,即便在正常音量下,一阵低音鼓点的输出也将使得变压器难于承受其负荷,从而因供电不足导致声音破响、低音浑浊等一系列问题。
靓丽外壳内藏着“黑心棉”
实事求是地说,这款音箱的外部工艺还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其抛光工艺的前面板,虽然并不是官方宣称的钢琴漆工艺,但还是相当吸引眼球。不过在拆解后,其内部工艺和用料却令人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虽然在200多元的有源音箱中,我们无法苛求其采用优质品牌的元器件,但至少应该有较好的工艺并使用合格的元器件。但让人遗憾的是,我们在纳伟仕A66C中没有看到这些,歪歪斜斜的板卡,不够平整的焊点都说明了其制造工艺存在严重缺陷。
![]() |
而在细节上,音频线的屏蔽层充当地线,使其屏蔽效果大打折扣,增加了音箱的噪音。同时,我们在电位器的铁质外壳上发现了一些锈痕,而部分电阻上的油漆居然有脱落现象,使得我们对这些元器件的可靠性和耐用程度产生了怀疑。更为严重的是,在我们购买回的这套音箱的功放集成块边上,居然看到了一个明显的烧毁痕迹。相应地,这块集成块的螺丝封口胶也有明显的破坏痕迹,这些现象都说明了这套音箱曾经有过维修史,由于我们在购买这套音箱时封签俱全,这也基本可以判定纳伟仕有“废物再利用”的嫌疑。
![]() |
![]() |
李先生所遇到的转动电位器就产生杂音,甚至音箱无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电位器接触不良,这与音箱用料有直接关系。而我们使用时所遇到的音箱噪音偏大等问题,也与用料不佳、做工不良有关。虽然无法单从一个音箱上有维修痕迹就推断这套音箱是返修货,但我们如此“凑巧”地从正规渠道买到了这样一款有维修痕迹的音箱,这是不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做工和用料上的不足,已经威胁到了音箱的正常使用呢?
编辑观点:
当我们拆解完这套音箱,一直在旁边默不出声的评测工程师突然憋出了一句话:“见过偷工减料和虚标参数的,但没见过做得如此过分的。”的确,虚假的频响范围、虚假的功率标称,这套音箱在标称参数上除了外形尺寸和重量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是真实的。假冒高音、劣质元器件,能省不能省的成本它都省了。说到这里也许厂商要喊冤了,会把这一切归罪于成本所限,难道成本所限就可以造假吗?难道成本所限就可以虚标吗?成本所限就需要把成本全部投入到产品外观,而在用料上大做文章吗?更何况这套音箱虽然不算中高端产品,但200多元的价格也并不足以作为它表现拙劣的借口。也许导致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原因,只是厂商的态度——能骗一个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