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未来地球一天或变成25小时

新浪新闻
据俄罗斯《真理报》3月30日报道,“日子一天天变长”。对于外行人来说,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说北半球的夏季的白天比冬季的白天长。但是,地球学家却对这句话另有解释:他们发现日子逐渐变长的现象不仅仅是北半球的春天的特有现象,地球一天的一天真的在变长,将来一天可能变成25小时。
月球引力致地球自转速度减慢
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原因是月球。据德国报纸《南德意志报》报道,月球引力造成海洋和地球深处产生永久波,使得地球似乎成了“摇动器”。地球好比一个不断转动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若要将旋转的速度降下来,这名运动员则必须将双臂伸展开来。这同样是地球一天在遥远的将来变成25小时的原因。一位英国天文学家证明地球自转速度从公元前700年开始一直在减慢。这位科学家研究了日食和月食的历史资料,用这些数据去计算地球受到影响的运行路线。
在5.3亿年前,地球每天有21小时,而到了一亿年前的恐龙时代,每天则变成了23小时。通过研究珊瑚泥灰质沉积物,这一现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珊瑚似乎起到“日历表”的作用,根据季节差异,新的珊瑚沉积物厚度也有所不同。科学家借此计算出两个春天之间的时间跨度。纵观历史,这一时期地球自转的速度不断在减慢。
大约5.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速度超过今天,但其绕太阳旋转的速度却一直很稳定。在那一时期,地球上的小时数同现在一样,但是天数比现在多出几十天,达到420天。英国达勒姆大学天文学家理查德·斯蒂芬森在《天文学史杂志》撰文称,根据可靠的历史资料,纵观人类历史,地球自转速度一直在减慢。
地球自转速度减缓有物证
斯蒂芬森作出这一论断的依据在于他对过去2700年数百次日食及月食资料的分析。他在文章中写到,基督教创立前巴比伦的粘土块就成了验证地球自转速度减缓的最佳证据。巴比伦科学家用楔形文字记录天文事件发生的准确地点和时间。
此外,斯蒂芬森还研究了源自中国和欧洲的相关资料。在大约300年间,地球上仅仅观测到一次日全食。当月球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太阳全部被遮住,这一天文奇观即称作日全食。古人还指出了日食在哪一天开始和哪一天结束的准确时间,尽管相关资料不多,但是这些信息足以让斯蒂芬森确定太阳数千年来的准确位置。重新计算巴比伦时期日历准确日期变得如探囊取物般轻而易举。
天文学家利用历史上有关太阳方位的数据重新绘制了地球减速的图像。自地球绕太阳的轨道不再与自转轨道发生联系时,天文学家便确定了各自的时间表,也就是所谓的地球时间。如果将地球时间和世界时间进行比较,我们便可发现地球自转速度已经减速。
每隔几年世界时间多出一秒
世界时间是建立在地球自转速度基础上的一个大致时间,由太阳方位决定,也就是所说的格林威治(英国城市)标准时间。将这一时间延长是必要的,因为每隔几年,世界时间便会多出一秒。
理查德·斯蒂芬森利用历史数据确定了地球时间与世界时间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差异取决于月蚀发生的时间。过去1000年来,地球一天的时长便已增加,增长幅度为千分之二秒——卫星测量数据证明地球自旋速度减慢。但在建造传说中的巴别塔时,一天的时长要比现在短,整整减少了千分之四秒。
不管怎样,斯蒂芬森还是根据世界时间的错误确定了这个微小的变化。自公元前700年以来的大约100万天地球一天的时长要短于现在,总计缩短了7个小时。但过去几年却是一个例外。在这段时期里,一天的时长几乎没有出现增长,地球几乎是按照一个稳定速度旋转。地球质量的变化可能提高旋转速度,弥补因月球引起的减速。2004年晚些时候,可怕的南亚地震和海啸又提高了地球旋转速度,一天的时长至少缩减了大约千分之八秒。根据国际地球自转事务中央局提供的数据,2003年7月13日是过去100年来最短的一天,整整缩短了千分之一点五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