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李咏离世!做好这些筛查,别让癌症拖到晚期更重要

科学大家

关注

出品 | 新浪科技《科学大家》

撰文 | 劳伟峰 浙江大学医学博士,微医全科医疗总监

李咏因癌症逝世的噩耗,让网友们感叹不已,生命无常,癌症无情,健康的重量常常让我觉得沉重, 我们不得不意识到肿瘤在中青年人群中发病率越来越高,那些即便年纪不大的人,也随时可能离开我们。这不禁让人开始怀疑:癌症可以预防吗?每年做体检,真的有用么?

早筛查早治疗,永远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每年体检真的有用吗?答案显然是有用,但需要有针对性地做相应的癌症筛查。2017年美国癌症报告表明:过去20年,癌症总体病死率已经下降25%,癌症筛查的推广功不可没,这为中国的肿瘤筛查提供了信心。

当然盲目的癌症筛查不可取,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判断,时刻警惕一些常见癌症的早期症状,做好体检筛查尤为重要,接下来给大家说说常见的癌症有哪些,当我们面对一些高发病率的癌症,肿瘤筛查怎么做?哪些人群需要做肿瘤筛查?

常见癌症有哪些?

目前已知的癌症超过一百种,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肺癌、女性乳腺癌、结肠直肠癌目前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3种癌症,死亡率分别位列第一、第五和第二。

男性最常罹患的癌症是肺癌,其次是前列腺癌、结肠直肠癌、肝癌和胃癌。

女性最常罹患的癌症是乳腺癌,其次是肺癌、结肠直肠癌和宫颈癌。其实,如果发现得早,乳腺癌可能是一种可控的疾病,但它仍成为了造成女性死亡的头号癌症。

这些癌症你需要注意

肺癌高危人群集中在年龄55~80岁,吸烟指数≥400年支(或20包年)。另外有高危职业接触史(长期接触砷、铬、石棉、镍、镉、铍、二氧化硅、柴油和汽油废气及煤焦油等);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有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肺结核病史;戒烟15年内者。

早期症状:咳嗽不停(持续时间超过2~3周)、痰中带血、持续的胸部或者肩背部疼、活动后出现胸闷/喘不上气儿、无法解释的体重骤减。

推荐筛查内容:1。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0);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2。低剂量螺旋CT。

胃癌高风险人群集中于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存在胃癌其它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凡是40岁以上并符合其他任一条者均列为胃癌高危人群,需行胃癌早期筛查。

早期症状:早期胃癌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者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后逐渐出现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部分病人可能出现呕血、黑便、上腹包块等表现。

推荐筛查内容:1。血清胃蛋白酶原(PG1,PG2)检测,2。促胃泌素17检查,3。幽门螺杆菌(HP)检查,4。电子胃镜检查。具体筛查频率及筛查项目需根据个人情况而定,请听从家庭医生的专业建议。

结直肠癌的高风险人群主要集中于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有肠道息肉史;本人有癌症病史;符合以上任意1项者;符合以下任意2项(慢性腹泻、慢性腹痛、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或曾经巨大精神创伤)。

早期症状: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下列症状: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腹痛或腹部不适;腹部肿块;肠梗阻;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

推荐筛查内容:1。大便隐血检查,2。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3。电子结肠镜检查。

推荐筛查策略:(1) 一般风险的人群,从50岁起,每年一次大便隐血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每十年一次肠镜检查;(2)高风险人群:除每年一次大便隐血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外,需要提早且相对频繁的肠镜检查;(3)有明显的肠癌遗传家族史者(如Lynch综合征或FAP家族),要尽早强化性筛查(甚至提早至10-20岁);非明确的遗传家系成员,可从40岁起,或比最小家族成员肠癌诊断年龄提早10年开始做肠镜检查,并可考虑基因检测。筛查一般持续到75岁,不超过85岁。

宫颈癌的高风险人群集中于多个性伴侣,过早性行为等。

早期症状:早期的宫颈癌常无症状,病情发展后可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流液(白色或血性)。

推荐筛查内容:1。宫颈涂片或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检查;2。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查。

推荐筛查策略: (1)21-29岁,根据是否有一定的危险诱因,推荐每三年一次宫颈涂片/TCT检查;(2)30-64岁,推荐每三年一次宫颈涂片/TCT,或每五年一次宫颈涂片/TCT加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查;(3)子宫全切除术后可以停止筛查。

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主要集中于近亲中是否有罹患乳腺癌者;长时间雌激素暴露;初潮时间早、晚绝经、不生育、没有母乳喂养、使用避孕药等;有卵巢癌病史。

早期症状: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有些患者会出现皮肤‘橘皮样’改变,或者皮肤凹陷呈‘酒涡’状,肿瘤邻近乳头可引起乳头凹陷、扁平、回缩,甚至溢液,也有部分患者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

推荐筛查内容:1。临床乳房检查;2。乳腺X线钼靶;3。乳腺B超。

推荐筛查策略:1、40-44岁女性建议每年有一次筛查机会;2、45-70岁女性推荐x线钼靶检查,其中45—54岁女性建议每年一次,55岁及以上女性可每年一次或每两年一次;3、有近亲家族史的高风险女性,应咨询有关遗传性乳腺及卵巢癌综合征,并考虑基因检测

肝癌的高风险人群主要集中于肝炎病毒携带者、长期嗜酒史、慢性肝病或肝硬化病史、原发性肝癌家族史等。

早期症状:早期肝癌多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出现下列症状:右上腹疼痛(最常见),乏力,腹胀(餐后明显),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或者消瘦。

推荐筛查内容:1。血清甲胎蛋白(AFP);2。肝脏B超。

推荐筛查策略:年龄在35岁以上的男性高危人群,应咨询家庭医生建议进行必要的筛查。

前列腺癌的高风险人群主要集中于有家族史(如果家族里有父亲或兄弟有前列腺癌的,建议尽早进行前列腺癌的筛查);老年人(男性在55岁后都应列入高发人群,应定期查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年龄越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就越高)。

早期症状:早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前列腺癌的表现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类似,以排尿障碍为主。

筛查内容: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直肠指检;3。前列腺B超。

推荐筛查策略:(1)对只有一般风险的男性,从50岁开始,每2-4年筛查一次;(2)对有高风险因素的男性,从40-45岁开始筛查。

鼻咽癌的高风险人群主要集中于EB病毒携带人群、家人或亲属有鼻咽癌患者、长期抽烟喝酒的人群、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比如长期大量摄入腌制食品)、长期居住在受污染的环境,经常接触到一些油烟、化学毒物

早期症状:回缩涕中带血或擤鼻涕带血时有时无;单侧鼻塞;耳鸣,耳闭塞感,听力下降;头痛;复视;颈部肿块等。

筛查内容:1.EB病毒检测;2。鼻内镜检查。

推荐筛查策略:(1)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行一次EB病毒检测(包括血浆EB病毒DNA检测、EB病毒抗体检测)和鼻内镜检查。若筛查结果阴性的,可以门诊随访,观察症状;假如EB病毒阳性,建议1-2个月后复查,密切观察症状;若鼻内镜检查有异常,考虑做鼻咽部活检及鼻咽部CT或MR检查;(2)普通人群,建议可做EB病毒DNA和VCA-IgA抗体检测。

远离生活中常见的致癌物

尽管癌症目前仍是医学界的难题,但人类面对癌症并非束手无策,在正确决策的引导下,很多肿瘤是可以预防的,给大家科普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1类和2A类致癌物,以及合理的摄入建议,希望大家能够爱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远离这些致癌物。

1类致癌物

烟草:坚决不要碰,烟草烟雾中至少有69种致癌物,人体30%肿瘤发生与吸烟有关,其中主要是肺癌。

酒精和酒精饮料:坚决不要碰,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黄曲霉素(如:霉变的花生/玉米/黄豆/大米/;发苦的瓜子/杏仁):坚决不要碰,偶尔吃到一两颗问题不大,一次性食用过多或者长期误食,可能引起中毒。

槟榔:最好不吃,根据目前的调查研究,槟榔确实是口腔癌的明确原因。

加工肉类(如:火腿/火腿肠/培根/香肠/腊肉/腊鱼/肉罐头):不要长期大量地吃。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报告显示,每天吃50克加工肉制品会使大肠癌的风险增加18%,偶尔吃一吃问题不大,但最好日常选择新鲜的肉类食用。

2A类致癌物

红肉(如:猪肉/羊肉/牛肉):每日摄入量建议控制在50-75克。尽管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红肉摄入量会增加患结肠癌、胰腺癌、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但要不专注于一类肉,且摄入适量,就不会增加患病风险。

高温油炸食品(如:薯条/炸鸡/油条/麻球):建议少吃。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经油炸后,会产生丙烯酰胺(一种致癌物),因此建议选择蒸煮炖的食物。

烧烤:不要经常、大量的吃。除了食物在烤制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苯并芘(1类致癌物),烧烤食品往往高盐、烫口,容易导致高血压,且对食道及胃粘膜造成伤害。

咸菜和腌制品:不要经常、大量地吃。咸菜和腌制品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盐分,且腌制不当的咸菜中,亚硝酸盐容易超标。

世界癌症基金会和中国癌症基金会曾联合提出防癌12条建议,大家不妨对照一下,看看你能做到几条呢?

1。戒烟限酒。这是防治所有慢性病的必要举措。

2。保持良好心态。这是提高免疫力重要因素之一。

3。在正常体重范围尽可能瘦,不包括糖尿病病人。

4。每天至少从事30分钟身体活动。走路是最好的运动 。

5。避免喝含糖饮料。限制摄入高能量食物。

6。多吃各种蔬菜、水果、全麦和豆类。

7。限制红肉摄入,避免摄入加工的肉制品。

8。男性每天不超两份酒,女性不超一份。(一份酒精含量10-15克)

9。限制盐腌食品或用盐加工的食品。熏制食品也要少吃。

10。不用膳食补充剂预防癌症。医护人员吃保健品的也并不多见。

11。母亲对婴儿最好进行6个月全母乳喂养。减少乳腺癌的发生。

12。癌症患者治疗后应遵循癌症预防建议。

正确认识癌症

“癌症”一词总是让人闻之色变,不少人把“癌症”和“死亡”直接挂钩,癌症到底是什么?通俗来说,癌症就是某种细胞在很多致癌因素作用下不受控制的增生而导致的疾病。其中致癌因素包括环境污染、化学毒素、电离辐射、自由基、微生物、代谢毒素、遗传特性、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紊乱等等…

癌症可以治愈吗?

癌症发病几率高,致死人数多,很多癌症如肝癌、胰腺癌、脑癌、食道癌、皮肤癌,早期难以发觉,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当大家身体极度不适再去检查,往往已经是晚期了,此时再手术、放射、化学药物治疗这些传统治疗方式可能效果十分有限。

癌症虽然棘手,但是不要认为得了癌症就是被宣判死刑,放弃治疗,在临床上很多癌症都能得以控制,生存率很高。有些癌症(乳腺癌、宫颈癌、肺癌、结直肠癌)可以有效筛查,早发现早治疗,而且效果不容置疑。同时也有很多的癌症,没有直接有效的筛查手段,还需要大家多和医生沟通交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切忌讳疾忌医。(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

《科学大家》栏目精彩文章汇总

《科学大家》专栏投稿邮箱:sciencetougao@sina.com  来稿请注明姓名、单位、职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