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员咬人风险大:比被狗咬感染率高一倍

参考消息网

6月26日,一名行人伸出胳膊,与苏亚雷斯的广告牌合影。
参考消息网6月27日报道 外媒称,乌拉圭球员苏亚雷斯在世界杯上咬了意大利球员基耶利尼的肩膀,引来了全世界的嘲讽。这种滑稽的攻击行为背后隐藏着重大风险:对受害者来说,被人咬比被狗咬的危险要大得多。
据德国N-TV电视台网站6月25日报道,被人咬的风险在于唾液。因为含有多种细菌,人的唾液有很强的致病性。因此,被人咬引发感染的风险大于被动物咬。虽然被狗咬伤会因大片皮肤撕裂而触目惊心,但被狗咬的感染率只有10%到20%。被猫和被人咬的感染率则在45%到55%之间。
报道称,而与被猫咬相比,被人咬因创口更大而风险更高。被人咬还可以传播艾滋病、乙型和丙型肝炎等疾病。
虽然与被动物咬相比,被人咬的案例要少见得多——但这种情况还是会经常出现。在80%的情况下,人咬人发生在打斗当中(其中也包括间接咬人,例如当拳头打中对方牙齿时)。在其余20%的情况下,人咬人发生在性行为当中。经常有人因为被人咬伤而不得不去医院接受治疗。
若干年前,发生在慕尼黑啤酒节上的一起案件曾引发国际关注。1998年,一名女性失去自控力,咬了一名在自己餐桌上跳舞的小伙子的腿肚子。小伙子几乎丧命:咬人者将危险的链球菌传染给他。被咬两天后,小伙子入院治疗,数周后才转危为安。
这起案件引发了人们对人咬人的关注。人们调查发现,在抗生素于上世纪30年代广泛使用之前,曾出现过大量人咬人造成的感染导致截肢乃至死亡的病例。
足球赛场上运动员为何会咬人?
足球场上最令人闻之色变的一张嘴再次咬人了。著名的乌拉圭怪人苏亚雷斯在24日的世界杯赛场上对着意大利球员基耶利尼的肩膀来了一口。最近咬的这口让人们不禁对苏神的运动心理产生怀疑。换句话说,在竞技场上,像只得了狂犬病的比特犬那样咬住对手的身体,这出于怎样的一种心理?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6月25日报道,不良运动心理通常儿时就出现了。在赛场上发泄情绪的做法可能表明孩子不能很好地应对竞争氛围,或者还没形成控制情绪的大脑皮层调控机制。不过,等到长大成人后,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再做出有违体育精神的不良行为,除了表明这个人的道德品行尚不成熟外,还有其他意味。
对于并非世界一流运动员的成年人来说,不良的运动心理可能意味着对愤怒情绪的管理存在着问题,要么就是这个人很怪。
但马萨诸塞综合医院临床心理学家理查德·金斯伯格说,职业运动员的突然发怒往往涉及更多东西。他说:“有些运动员具有很强的求胜欲,极具竞争力。”在世界杯这种备受关注的比赛上,他们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高得惊人。金斯伯格说:“这样的重要时刻,这样高的媒体曝光率,要有效且平衡地控制攻击行为并非易事。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有多难。”
金斯伯格说,通常来讲,将控制冲动情绪能力较差的运动员放在压力巨大的场合下,就如同向火炉中扔火药,“这样说来,这种情绪大爆发也就不那么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