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手机

手机照片为什么在电脑上看那么丑 背后谁的锅?

新浪科技综合

关注

本文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手机拍照能力越来越强,加上与生俱来的便携性,甚至在摄影、新闻等专业领域逐渐蚕食了单反相机的地位。

我们也常会在手机上回味摄像头记录下来的美好瞬间,但这些照片一旦去到电脑或大屏的电视,似乎又变得没有我们在手机上看那么“美好”。

为什么手机拍出来的相片在手机上看很不错,但放在电脑上观看就突然不好看了?下面我们就来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屏幕分辨率

在手机和电脑上的观感有所不同,第一原因首先要让分辨率背锅。

目前手机主流分辨率基本上都维持在FHD以上的水准,甚至去到2K或者4K,在千元机上也很少能见到HD级别的分辨率了。主流屏幕尺寸维持在6英寸左右,意味着其显示的像素密度达到264PPI,甚至去到300PPI以上的水准。

所以在手机上,我们看到的超高精细度的照片缩图,画面锐度更高,同等面积也有更清晰的细节,观感更佳。

手机屏幕尺寸PPI对照表

尺寸和分辨率 PPI
iPhone 43.5英寸 960x640 330
iPhone 8 Plus 5.5英寸 1920x1080 401
iPhone X 5.8英寸 2436x1125 458
Galaxy S9 5.7英寸 2960x1440 570
Xerpia XZ P 3.5英寸 3840x2160 861

这个表列出了目前比较常见的手机分辨率,FHD和2K级别为主流,并还有4K级别这样可怕的存在。

反观电脑屏幕,即使在千元手机已经用上FHD屏幕的现在,仍然有不少入门笔记本还有用着祖传1366x768分辨率,而即使是主流的桌面显示器,也只是1080P级别。在网吧、专业工作室,可能才会看到有4K显示器的出现。那么,它们的解析度如何呢?

主流显示器尺寸PPI对照表

尺寸和分辨率 PPI
19寸 1440x900 90
21.5寸 1920x1080 102
27寸 1920x1080 82
27寸 2560x1440 109
23.6寸 3840x2160 195

从上面这个表显而易见,即使是23.6寸的“小显示器”配上4K级别也只有195的PPI,基本是现在主流智能手机的一半。目前主流4K显示器大多是27寸甚至更高,所以像素密度还会下降,更不用说那些只有1080P级别的产品了。

像素密度下降,导致的后果是什么呢?打个比方说,在iPhone 8 Plus和21英寸1080P显示器观看同样大小的画面,前者显示的像素密度是后者约4倍,提供的锐利程度和细节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了。

所以我们在手机上的照片看起来很“毒”很锐利,在显示器看却“糊”到怀疑自己的眼睛。

屏幕色彩、材质

第二个背锅侠,屏幕色彩跑不掉。由于产品定位的不同,手机和电脑的屏幕材质选用有很大的不同。

手机是我们日常离不开的设备,意味着我们会用各种姿势使用它。走着玩手机、躺着玩手机、边做俯卧撑边煲剧…手机屏幕的可视角度必须满足我们对色彩的需要,从四面八方看,不会变色泛白的手机才能称之为合格。

及格往上的,手机屏幕也更加追求屏幕的准度,不只是sRGB色域,DCI-P3色域等更宽泛的色域标准已经成为旗舰手机的标配,无论是发色还是颜色准度,都达到目前显示技术的主流偏上水准。

高色域和高准度,主要得益于手机面板的发展,即使是千元手机,IPS屏幕也是及格线的产品,更好的OLED屏幕,基本上成为高端手机屏幕的主流,色彩和对比度表现自然不用说,看上去就是爽。

而电脑就很大不同,我们不可能抱着显示器在床上玩电脑,更多的是端正地坐在电脑桌前,以固定的角度观看,因此电脑屏幕的材质不需要太优秀,只要从正面看不变色,颜色不跑偏,基本能满足很多人的需求。

并且由于尺寸更大,电脑显示器实现广色域的难度也更大,且成本高。配备DCI-P3色域支持的显示器分分钟比普通显示器卖贵一半的价格,所以主流用笔记本、显示器在颜色显示要输手机一大截。手机拍出来的照片放在上面看,自然都是灰沉沉的了。

目前许多电脑显示屏幕仍然采用TN材质,甚至入门级的4K显示器也有采用,虽然灰阶响应速度快,但TN屏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可视角度不佳,发色也比较一般,所以在好看的手机照片,除非用后期软件拉高饱和度,否则看上去就一点感觉都没有了。

对比一下TN屏和OLED屏幕的差距,电脑的黑色略带灰灰的感觉,红色、绿色也不够鲜艳,而手机OLED则非常养眼,能瞬间抓住眼球的色彩。不过在众多TN屏里面,Macbook Air的色准还是比较不错的,就是分辨率和可视角度差强人意。

同样的照片放在电脑和手机上看就像加了一层灰蒙蒙的滤镜?不是你手机拍照不行,是你该换显示器啦。

后期调校

说完两个比较实在的背锅侠,下面就要来说一些比较玄学的东西。手机的照片为什么感觉比在电脑上好看,主要还是厂商优化的功劳。

毕竟手机和专业相机相比,传感器尺寸的差距是短时间让拍照表现追上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软件上做出一些优化,并利用手机小屏幕的优势,让观看者的大脑认为:“哎呦这照片还不错噢”的感觉。

所以手机拍照表现并不单是靠摄像头的实际能力,一些千元级别的手机想要拍照好看,在自身硬件限制下加以调校,就能有相当不错的效果。

锐度不足怎么办,直接锐化,让细节看上去很锐利。颜色不够饱和怎么办,来个AI色彩滤镜,让你手机拍出的照片瞬间获得“毒!德味!大师!学习了!”的称赞。但放在电脑显示器看就会发现,过渡锐化失真画面、过于饱和的颜色、还有被涂抹到一块块油画般的细节。

在一些千元手机的MTF曲线可以看到,有明显锐化处理造成的“驼峰”现象(曲线驼峰越高,说明锐化越多),并且MTF50P数值明显低于MTF50数值,从而说明有后期锐化照片。

除非手机拍照真的到比较出色的水平,这种情况可能会有改观,即使色彩不够手机上上看。拿DXO拍照仅次于P20 Pro的HTC U12+举例。其MTF 50P数值达到1294 LP/PH,与MTF50相差无几,意味着几乎没有后期的锐化,解析度极佳。这样的照片放在电脑上看,同样令人满意。

人不一定喜欢真实的东西,反而是喜欢比较粉饰过的事物。例如相当经典的华为Leica色彩。在标准模式下,Mate10拍出的色准很高,而开启滤镜后颜色就开始放飞自我,去到ΔE>18.6 。虽然颜色“跑偏”,但却是让人养眼的跑偏,放在朋友圈分享,开启滤镜的必会获赞更多。

所以在目前许多中低端手机还需要后期优化的前提下,手机照片放在电脑上的观感就不会太好了。因为放大之后,锐化、涂抹等后期加工的破绽就自然出现。单反等专业相机在电脑上也有不错的表现,那是因为其解析度已经相当出色,放大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手机照片放在电脑上为什么看起来画质会变差?可能不是电脑的锅,而是你的手机欺骗了你。

结语

为什么手机上看照片都很美好,放在电脑上看却惨不忍睹,背后既有电脑的原因,也有手机的原因。

以后电脑屏幕越来越好,手机拍照能力逐年变强,这种差距可能就不一定会存在了。要不要趁现在,给自己一个借口购入高端显示器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