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软硬件

打造AI生力军大本营,李开复发起了一场AI造血运动

极客公园

关注

摘要:今天,AI俨然已进入商业应用时代,但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和人才机构失衡危机。

李开复说:AI正在面临一个非常关键的结点。

人工智能作为迄今为止最具颠覆性和变革性的技术之一,不断渗透进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今天,AI俨然已进入商业应用时代,偏重科研发现的‘AI黑科技’不再是AI创业的主旋律,而‘AI赋能行业’的应用模式将在未来迎来高速成长。

目前,中国关于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场景面临严峻的人才瓶颈,大批从校园和研究机构走出来的AI研发者缺乏在行业实际场景中历练、升级。2017年,创新工场首次启动了人工智能训练营DeeCamp。今年的DeeCamp人工智能训练营会更加偏重学员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5周的集中培训,能够将大学生培养成能‘用AI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应用型AI工程师。

无所不在

AI到底值多少钱?根据普华永道的研究显示,人工智能将在2030年左右将给世界带来100万亿人民币左右的净增GDP。这相当于2018年中国和印度两个发展中大国的GDP总和,表明AI明显是一个巨大的增量。

李开复认为,AI正在同时经历四波浪潮。

第一波是‘互联网智能化’。我们能看到,全世界范围内的AI独角兽基本都是互联网公司,他们掌握着海量数据,当人工智能技术有所突破,企业就会把在互联网层面开展的业务快速的人工智能化。

第二波是‘商业智能化’的人工智能应用浪潮。这波浪潮不同于第一波,它的数据和应用不是来自于互联网,而是来自银行、医院、物流公司等企业或机构。他们在使用互联网和计算机之后,沉淀了大量的数据,将这些数据标准化并予以利用。典型的应用场景包括AI医疗和AI金融。

第三波被称作‘实体世界智能化’。它可以理解为机器具备的视觉、听觉、语音、视频能力,用以实现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语音交互、无人商店等应用;

第四波是‘全自动智能化’。AI软件在近两年中发展较快,与之配套的硬件发展取得的突破并不多。一旦AI硬件被攻克,人工智能将具备行动能力,以机械或机器人的形态应用到无人驾驶、智能制造和智慧农业等领域。

伴随着这4波浪潮,一些领域会因为技术和数据方面的阶段性突破,迎来新的机遇和重塑。或许,AI需要经历多次蜕变才能让大范围的智能化尽早到来。而创新工场观察到了四个周期:

第一阶段是成立于2012年左右的AI公司,以旷视、商汤、依图为代表,这些企业均以技术为导向,博士担任CEO,这些企业将技术优势与应用场景结合,挖掘潜在价值。

第二阶段是‘AIB2B’,它是当下主流的商业路径,这类公司创造的价值会更大。无论是零售产业,或者是制造产业,这类企业在初期就有机会与非大型客户合作,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并快速扩张成为自研产品,进而将产品向全行业覆盖。

第三个阶段是‘AI+’。它和过去的高频概念‘互联网+’类似。传统公司向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未来或多或少都会涉及AI的应用。很多传统公司需要一名‘CAIO’,这类AI人才专门为公司解决人工智能‘如何应用’和‘在哪应用’的问题,甚至还需要专门成立一个AI部门,帮助公司从运营到策划,从研发到产品,从制造到物流等流程,实现价值最大化。

第四阶段与互联网的发展状况类似。这个时代AI无所不在,每家企业甚至每个部门都会或多或少的应用到AI技术。在第一个阶段的刚开始,大家会觉得那些互联网公司略带些神秘和玄妙的色彩,毕竟当时互联网人才相对稀缺,传统公司尚未接触到互联网,但后来随着上网和浏览搜索引擎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人们才突然意识到互联网的无所不在。

李开复表示,作为两种同样伟大的技术,AI时代的进程极有可能与互联网时代如出一辙。当只有少数人谈起互联网难掩激动之情时,普及互联网便是种奢求。同理,AI工程师在2012年可能是世界上最稀缺的技术工种,但是到了‘AIB2B’时代,AI工程师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李开复看到,AI正在从黑科技慢慢地变为白科技,这个过程会让AI不断地主流化,创造的价值不断叠加。

变形记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至今,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和人才机构失衡危机。根据腾讯研究院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显示,2017年,全球ML人才需求是2015年的35倍。而高盛《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AI人才储备,中国只有5%左右。而在已有的AI人才里,学术人才和产品研发人才比例严重倒挂,懂技术又懂商业化逻辑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在网上有各种不同的研究,告诉我们AI的需求,成长非常快,但是供不应求,企业也在高薪抢人’,李开复在和企业创始人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企业对AI人才的需求有着极其强烈的需求,遗憾的是,他们招募不到足够适合的AI工程师。

这种‘AI用人荒’赤裸裸地暴露了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两年前,李开复和团队考虑到AI领域的井喷式爆发,在2017年创新工厂联合产业、学界的力量,开启了DeeCamp公益培训计划,面向高校培养新一代AI人才,同时推进AI技术的商业化探索以及产学研的深度结合。

今年,DeeCamp暑期夏令营计划招募600多人,初步预估会有2万名高校同学报名申请。李开复笑言,创新工场的选拔机制‘比哈佛还要挑剔’。2018年,DeeCamp收到了全球600余所高校的近7000名本科、硕士、博士的在线申请。经过在线笔试和视频面试的层层考核,最终来自85所国内外高校的300位学生通过激烈竞争被录取成为2018年DeeCamp人工智能训练营学员。

DeeCamp的人才培养方式非常独特。2019年DeeCamp训练营课程体系分为学术课程、产业课程、实践课程三级课程体系,总时长为5周。开营前,学生需自学视频课程,今年DeeCamp将为学生提供优达学城的十余门人工智能课程。

今年暑期的DeeCamp将围绕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与自动化、自动驾驶这5个全球最热的AI研究方向展开,结合金融、零售、医疗健康、教育、公益、移动互联网等场景,设计出产业一线需求以及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课题,供学员选择。

教学内容将继续遵循‘1+4’的课程设计。第一周学术导师和产业导师将讲授学术课程和产业课程,包括计算视觉概论、深度强化学习综述、机器学习的几何观点、可证明的机器人安全性、机器学习现阶段挑战、智能语音技术原理及最新进展、人工智能从科研到实践、数据驱动下的计算金融实践、TensorFlow基础与实践、自动驾驶的前沿发展与产业实践等知识课程。

完成知识课学习后,学员会被分成AI实战项目组,接受来自产业一线的实战课题的挑战。在接下来的4周实践课里,将由AI企业的研究员和工程师指导学员们按照工业界的标准从事研究与开发,体验完整的AI原型产品开发周期,使用来自工业界的真实数据或案例,完成顶级AI原型项目的设计、研发和示例演示。

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执行院长王咏刚介绍,今年DeeCamp的课题都非常有趣,比如:AI神笔马良——随手涂鸦变成精美卡通画、AI文本滤镜——用AI给稿件润色、AI小向导——复杂室内环境下的机器人重定位、AI定雨神针——提高降雨预报的时空准确度、AI经济学——交易和投资的智能辅助决策等。

DeeCamp汇集了创新工场以及合作伙伴的顶级工程师。不仅仅是课程设置,和生逢其时,也不仅仅是因为AI正好加入B2B和‘AI+’的产业需求,因为中国有大量的工程师,工程系的学生。

‘从2017年的36人,到2018年的300人,再到今年600人的规模,这一计划如果持续到2030年,中国AI人才将会非常可观。’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的很多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但在课程方面还不是很深入。李开复希望DeeCamp的课程能够被更多的高校和专业机构采用,让国内不只是有这600名生力军。

据王咏刚介绍,2019年暑期DeeCamp训练营的导师团队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悉尼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创新工场CEO李开复会继续担任学术导师,并合华为、路孚特、快手、追一科技、科大讯飞、文远知行、Google、旷视科技、地平线等企业的产业导师一同为学员授课。此外,今年Deecamp还引入周志华、张潼两位科学总顾问兼学术导师,还有何晓飞、孙剑、俞勇等AI产学跨界专家。

2019年暑期DeeCamp训练营将于7月15日至8月23日,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四地同时举办。结业后,这些学员将优先获得实习和就业的机会。据了解,前两届DeeCamp毕业的学员目前分布在创新工场、微软亚洲研究院、旷视科技、商汤科技、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地平线、大疆、好未来、爱奇艺等优秀企业中实习或就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