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互联网

二手交易挖掘C2C大市场

解放日报

关注

本报记者 蒋娅娅 郭艺珺 实习生 邢天意

最近,身边几位好友不约而同做起了二手货买卖:有人开网店卖起自己的闲置物品;有人动员了一群朋友搞起小范围的跳蚤市场;有人依托公司平台把闲置物品买卖做成同事间的一个长期项目。

因为“你家的闲置物品,很可能正是别人需要的宝贝”,“剁手党”们有了这个理由,二手交易不“火”也难。

再说前不久的毕业季里,“学长们”离校前的各种甩货,校园里二手交易也是红红火火。从淘宝、赶集等二手市场线上平台来看,毕业季里学生“个人闲置”发布商品数量骤增,较之前上涨了好几倍。

这还只是粗粗盘点。二手交易市场潜力之大,已然在互联网巨头们的布局当中。

近日,改版后的淘宝二手移动客户端“闲鱼”高调亮相。都说C2C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起家的淘宝,如今在做的大多已是B2C(企业对个人的电子商务),而“闲鱼”来了,淘宝是否能够借着二手交易“翻身”,打开一片C2C的新天地?

“熟人圈”里的跳蚤市场

时不时总想添置新东西,但闲置的旧物又如何处置?扔掉吧,当废品卖掉,太可惜,很多东西其实很新,只是用不上而已;留着吧,家里的空间又很有限,越堆越满,实在让人心烦。

不过,对于周欣这位全职妈妈来说,这个难题已是“过去式”。因为小区里的宝妈们合计着搞了个跳蚤市场,专门针对闲置物品。模式很简单,就是各家事先把闲置不用的物品整理出来,一一贴上价格标签,就可以在约定时间、约定地点,开张“集市”了。

“今年3月份搞了第一次跳蚤市场,就在小区的花园一角,妈妈们自备地垫陈列商品,搞得有模有样。因为物美价廉,大多数商品都被一抢而空,效果很不错。”周欣坦言,不少宝妈既是卖家,也是买家,有的干脆就物物交换了,反正是各取所需,“我就拿一辆宝宝滑板车,换来了一套红酒杯和开瓶器。”

这样的跳蚤市场一开,大伙儿的热情都很高,第一次还只是7个摊位,第二次“开市”时,参加的人数就多了一倍。因为是熟人圈子,买卖双方彼此信任,对商品自然都很放心。通过这样的交易,宝宝们的玩具可以互相交换着玩,儿童图书也可以从大孩子传递给小宝宝,甚至是衣服、饰品、鞋子,都可以交换和传递。据周欣介绍,目前,宝妈们已经约定,每两个月搞一次跳蚤市场,人太多,地方有限,就分两个时段,上午、下午各一场。

其实,类似的二手交易市场,在熟人圈子里颇为流行。全职妈妈们有闲有精力,可以大张旗鼓搞“集市”,上班人士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换个方式,一样可以盘活闲置物品。

外企小白领林琳,平时工作挺紧张,她也利用起业余时间,集结一帮子同事搞了家微店,专售闲置物品。其实微店只是个平台,大家把各自的闲置物品拍个照、定个价,然后挂到微店上,只要有人点击购买,就算成交了,隔天就可以把物品带来,交到买家手中。

“我们这个微店,买卖都仅限公司范畴,算是内部平台。不过,生意做得还不错,刚开的一周,天天上新,天天有成交,很热闹。现在算是进入平稳期,还基本保持着每周上新,每周有成交呢。”林琳说。

对于这场仅限于同事间的二手交易,林琳觉得货品丰富,而且物美价廉。包括化妆品、日用品、书籍、电子产品、工艺品,甚至连电影兑换券都上架了。虽定位于二手货交易,微店上的很多物品都是全新的,最夸张的是,有同事将去年年会抽奖得来的一台iPad Mini,连包装都没有拆掉,就挂上了微店,售价只是市场价的三折,一上线就遭到了疯抢。“因为大家都是朋友,处理闲置物品,几乎是半卖半送。而且,对于卖家来说,自己用不上的物品,能够在他人那里发挥价值,也是件挺开心的事儿。”林琳说。

校园旧书的N种“重生”

每到毕业季学长们大肆甩货,各类书籍是最主要的商品之一。而不止是学长们,其实每到学年末,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会有一批需要处理的二手教材、二手书。

对不少人来说,苦恼的是短时间内找不到需要这些二手教材的学弟、学妹,又不情愿将几十块的书籍以1折甚至更低的“废纸”价格卖给二手书店,更不忍心将八成新的读本白白丢掉……二手书籍的交易,在校园里着实是个大市场。

在复旦大学,“易书网”是学生自己创建的二手书C2C交易平台。网站的功能设计很简单,却方便着校内互不认识的“书友”:蓝底白字的网页标题,每页纵向排列着书籍关键字搜索框与20条书名条目; 书名前标注着书籍状态,如出售、出借、已出、求购或赠送等;点开书名则可看到书的简要信息:作者、价格、简介、书在网站上的发布日期、发布者ID以及站内评论;新推出的“毕业季”栏目更是按照专业将书籍分门别类。

根据该网站的运营数据,目前已经有2794名“书友”在此扎堆,已经上架了7046本书籍信息,而且已经促成了1567件线下好事,其中约30%的易书活动是以赠送和出借的形式进行的。记者浏览网页发现,学生出售的书籍,价格多在5元-10元,甚至还有的售书标价为“一只可爱多”。

从线上到线下的书籍流通,不但减少了浪费,还成为一个“分布式图书馆”,使每一位同学的书柜都成为了图书馆的一部分;而在校内“基于书籍的陌生人的社交”,也实现了创办者最初的“以书会友”的构想。

“易书网”只是其中一个平台。在校园中,二手书有N种盘活价值的方式。

“当那些非教材、教辅类书籍变旧时,人们或许并不急着把它变成二手书。”这是“同人堂”堂主陈天翔的观点。陈天翔是复旦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之所以被称为“堂主”,是因为他在寝室区运营了一个书香公益图书馆——同人堂。陈天翔手中的书籍,从来都不会被处理成“二手书”,而是会被放在自己的图书馆里,跟更多爱书人分享,让其物尽其用。

同人堂运营4年,由最初的4000多本藏书开始,发展至今已有8000多本藏书,已是一个整整三间寝室的小图书馆。这里有自己的借书证和严格的借阅规则,平时一周书籍的流通量为二三十本,开学和期末能达到上百本,常年处于“在借状态”的图书超过300本。借书的同学会常常过去跟“堂主”陈天翔聊聊读书心得,走的时候再借本陈天翔推荐的书。陈天翔还会定期在自己的人人网主页上推荐书单,并举办读书沙龙。而当藏书越来越多时,陈天翔则开始每月列出一些书籍转让清单,逢年过节还会推出抢购活动,去年“双十二”、“圣诞”的售书活动,曾在人人网上广泛流传。

买和卖都在网上搞定

“用到的在网上买,用不到的在网上卖!”

如今,网购达人们除了混迹淘宝、天猫、京东等各类电商平台购买各类新商品,也正通过越来越多的网络渠道买卖二手货。记者在赶集网上搜索,每天都有20多万条二手物品交易相关的帖子发布。

与传统跳蚤市场、线下二手交易市场相比,网上交易二手货有其独特的吸引力。赶集网二手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主要体现在:信息量大、自由选择;品类齐全、能够满足各种需求;交易灵活、无需固定时间地点;可快速浏览、挑选,节约时间成本等等。而这些优势为消费者和商户提供了交易便利,并直接节省了店铺、摊位等成本。

前不久,淘宝会员小鱼儿正在考虑入手一只“老宝成家”110克重的银镯,以便在闺蜜婚礼上做伴娘时佩戴。但是这家手工铺子的银镯都是定制的,需要2个月以上定制期,完全赶不及婚礼的时间,而且1500多元的价格,不算便宜,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小鱼儿打起了退堂鼓。

喜欢归喜欢,也只得放弃了?此时,在淘宝二手平台上,恰巧有会员转让自己已经定制到手的一款手工镯,正是小鱼儿需要的款式,而且价格也只要1100元,刚好在小鱼儿的心理价位范围。于是,她果断拍下。在小鱼儿看来,“这款银镯子来得正是时候,真是‘急人所急’。而且银镯子这类贵金属饰品,即便是二手的,也是保值的,重量摆在那儿,不是么?”

这仅仅是网上二手平台上发生的众多交易中的一笔。同小鱼儿类似的用户自然有很多。在分析人士看来,这些消费者对商品的实用性有更为强烈的需求,因这不会妨碍他们将选择以更合理的价格去买别人已入手的全新或者非全新商品。

淘宝二手平台近期做了一份用户调研,结果显示,几乎人人(98%)都有闲置物品,而超过一半的用户倾向于让闲置放在一边不作处理。而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大部分用户认为卖闲置物品是件麻烦的事情,小半用户则是不清楚该去哪里卖。而另外一方,对于愿意购买闲置的用户来讲,虽然人们对全新闲置品的接受度更高,但也有多达八成的用户表示认可闲置品“价格便宜且不影响使用”的特性,数码家电类、饰品等耐用品尤受买家的喜爱。

以iPad为例,一台WiFi+16G iPad air专柜价仍要3588元,折算其使用寿命约有3-5年;而一台自2月份开始使用的二手iPad air,转卖价只要2000元,价格便宜了近一半,且能保修到来年2月份,使用寿命也还有2.5-4.5年。从性价比来考量,真的很值。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网上二手交易市场,什么货品最常被“抛出”?有调查显示,目前网上交易的二手物品中,3C类目(手机、笔记本、数码、台式电脑)占到35%,家具和家电占到20%。在赶集网上,日均20多万条二手交易帖中,个人用户的发帖比例占到90%以上。

二手买卖变更“轻”

从二手交易中挖掘 C2C 大市场,在PC端,互联网巨头们已经布局了很久,二手闲置物品的网上交易,也已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比如58同城、赶集、百姓网每天都会促成不少闲置物品交易。而时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端正成为电商开始角力二手经济的新战场。

淘宝二手平台刚刚改版了APP,正式上线全新“闲鱼”客户端。会员只要用淘宝账户登录,无需开店,即可达成包括一键转卖已买到的宝贝、手机拍照发布闲置等二手闲置交易功能。而闲置的宝贝,也能通过高效的流通路径,在新主人手中物尽其用。

记者“尝鲜”体验了一番后发现,使用改版后的“闲鱼”,用户可以“一键转卖”淘宝上已买到的宝贝。在使用淘宝账号登录、点击进入“闲鱼”客户端一键转卖功能后,就会跳出用户在淘宝所买到的宝贝列表;点击宝贝后面的“一键转卖”,便可轻松设置转让价、所在地、联系人等信息。

如今,靠卖闲置能轻松月入过千已不新鲜。“闲鱼”统计发现,更有骨灰级“剁手党”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创下月销80件闲置物品的交易记录。采访中,杭州网友佳佳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正在“闲鱼”上转卖的几双名品美鞋,而转卖售价仅一两百元,显然很是划算。在页面显示中,佳佳近期收入已达到600多元,而据佳佳所说,她的办公室姐妹中有人转卖闲置物品,短短时间里收入已过千元。

除了淘宝这样的“大侠”图谋二手物品交易市场,也有一些初创型的“小虾”公司早已蠢蠢欲动。在手机应用商店中,“有闲”成为热衷二手买卖用户的利器。

与“闲鱼”不同,“有闲”是一个基于朋友、朋友的朋友的闲置物品交易平台,需要售卖闲置物品的卖方直接拍照、上传即可将物品信息发布出来,同时设定转发的奖励额度,激励一度好友转发将信息扩散至更大范围内的二度人脉中。产品形态上类似“垂直闲置物品交易话题的微博+朋友圈”,但“有闲”会让买家在平台上完成付费购买的最后一环。

此外,在“有闲”中,也可以基于LBS(定位服务)查看附近的人在出售什么闲置物品。这是因为“有闲”团队调研时发现,有52%的闲置物品交易发生在一度、二度人脉之间,而22%的交易发生在本地、地理位置相近的人之间,所以“有闲”只为熟人、邻里牵线,不做完全陌生人之间的交易。

针对那些只想出手闲置物品,却懒得拍照上传的用户来说,“有闲”则计划在下半年发布一个闲置物品寄存或代售的产品“闲云”,这样一来,用户只需要付出一键让人上门收货的成本,最后等货物卖出收钱即可,其余中间环节均由“有闲”来完成。这其中,“有闲”也有着自己的心机:形成一个中间的货品站,如此一来便可以通过“闪购”等形式集中统一销售这批成规模的物品。

相关链接

谁来保障网上二手交易?

二手交易 C2C 市场虽越来越热,但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于购买二手货品仍有许多顾虑:质量问题谁把关?个人对个人转售二手闲置,要是在交易过程中发生侵权,又由谁来赔偿?毕竟,二手货品不像全新商品“证件齐全”有保障。

关于网上二手交易的法律风险,嘉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马海容给出答案:如在交易过程中发生侵权或存在质量问题,卖家一方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不过,他也坦言,很多消费者希望网络交易平台商能够给予更多保障,在侵权发生时也承担相应责任。这一点,在实务操作中却是存在争议的。

首先,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没有主动监控侵权信息的义务。对于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帮助侵权责任认定在于其是否具有过错,即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是否知道卖家利用其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通常情况下,不能因为网络交易平台中存在大量的侵权信息而认定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存在过错。

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既没有对卖家发布的商品信息进行事先审查的义务,也没有主动搜寻、删除侵权信息的义务。实践中,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是否知道侵权行为的存在,可以结合权利人是否发出侵权警告、侵权现象的明显程度等因素综合判定。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收到权利人符合要求的侵权通知后,就知道了侵权事实的存在。如放任用户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网络用户承担共同侵权责任。

其次,网络平台经营者对信息的监控适用“通知与移除”规则。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制定了免于承担赔偿责任的“避风港”,而“通知与移除”规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根据“通知与移除”规则,权利人发现网络用户发布侵权内容的,可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侵权信息或屏蔽相关链接。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权利人符合条件的通知后,即知道有网络用户实施了侵权行为,若此时未及时删除侵权信息,其主观上存在过错,客观上扩大了侵权行为的影响范围,构成帮助侵权。若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权利人的通知后及时删除了侵权信息,通常情况下,其就不应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