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Pro视网膜屏幕深入分析

驱动之家
视网膜屏幕终于走入了MacBook Pro,15.4寸存面板分辨率高达惊人的2880×1800,是现在的整整四倍,不过我们都知道,小屏幕搭配超高分辨率就意味着像素点距非常小,相应地文字也会很小很小,导致阅读起来非常困难,苹果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视网膜屏幕MacBook Pro
这个自然就是体现苹果系统和软件设计高明之处的时候了。默认情况下,视网膜版MBP采用的是双倍像素配置,用户眼中看到的是标准的15寸MBP 1440×900分辨率面板,但屏幕上每一个视觉像素背后都是四个物理像素。这种配置看起来是最舒服的,但缺点是屏幕空间还是那么大。
好在苹果还同时提供了五种不同的缩放配置,可以在分辨率、屏幕空间上进行自由选择。这五种配置的视觉分辨率分别是1024×640、1280×800、1440×900、1680×1050、1920×1200(Best for Retina display选项其实就对应1440×900),选择任意一种都会得到相应的桌面分辨率,但在幕后,苹果始终都是以2880×1800分辨率进行渲染的,只不过最后输出的时候缩放下来而已,有点儿像游戏中的缩减采样(downsampling)抗锯齿技术,自然也会对性能、画质都产生影响。
当然大家也注意到了,这里是没有2880×1800的原生分辨率选项的。考虑到文字在这种分辨率下会多么“渺小”,没有也可以理解,但自然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随着系统和软件优化的到位,相信苹果最终会开放2880×1800,就算不开放估计也会很快被破解出来。
下边就是以AnandTech首页为例的五种缩放比例显示效果对比:
屏幕性能分析
光面标准版MBP使用了标准的液晶屏排列方式,两层玻璃加一层玻璃罩。MacBook Air和雾面MBP则没有玻璃罩,而是直接把液晶面板藏到了边框后边以减少厚度。
视网膜版MBP同样没有玻璃罩,但两个玻璃层的尺寸是不一样的。去掉玻璃罩的好处就是反射和强光更少,但注意仍是雾面,对比标准版更光滑一些但基本差不多。
一如既往,苹果对付反射和强光的方法是使用拥有很高黑度的极亮的面板。视网膜版MBP是苹果第一次在MBP里使用IPS面板,可视角度和黑度大大改善,特别是后者仅次于Razer的首款游戏笔记本Razer Blade,不过白度还是比较普通。
亮度似乎比去年的高分辨率型号下降了一些,但黑度的提升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
对比度也大大迈进了,仅次于1080p IPS屏幕的华硕超极本Zenbook Prim UX21A。
视网膜屏幕软件支持
苹果Mac系统虽然封闭,但硬件、软件都自己一家供应的好处就是可以同时引入新功能,做到完美的软硬兼施。Mac OS X操作系统和Mail、Safari、iPhoto、iMovie等软件都已经更新支持MBP视网膜屏幕,视觉效果都极为出色。
不过第三方应用还要有个更新的过程。下边就是Google Chrome、Safari在视网膜版MBP上的显示效果对比。不用多说了吧。
2880×1800玩游戏
Mac OS X现在默认没有开放2880×1800的原生分辨率,而是提供了不同的缩放级别,最高只有1920×1200,但事实上,视网膜版MBP到了游戏里就能体现出2880×1800的魅力,比如《暗黑3》里就可以选择这种分辨率了。
下边的截图就是在2880×1800下获取的。初步体验显示,《暗黑3》这时候依然是比较流畅的,大场面的平均帧率也能超过20FPS,不过注意1920×1200分辨率下游戏画面会稍微有些异常,其它16:10倒没问题。
不过不是所有游戏和3D程序都能做到这样,比如Unigine Heaven撑死就到1920×1200分辨率了,《Portal 2》则虽然也能选择2880×1800,但依然需要好好做做“抗锯齿”工作。这其实正是苹果现在不直接开放2880×1800分辨率的主要原因。
其它
SD读卡器比以前好多了。去年的MBP上不少SD卡要么得反复插拔,要么得给点压力,现在看起来有不小的进步,当然还需要更多测试。
按键键程似乎短了一些,但这个很依赖个人感觉。
便携性明显更佳了,但不感觉小。
2199美元配置要是有512GB固态硬盘就几近完美了,256GB容量有些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