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数码

拍出画意作品 光线在摄影创作中的作用

新浪科技综合

关注

本文来自佳友在线

我曾有过一次教训:有一次拍摄长城,我想只要在中午之 前达到拍摄地点即可,那段时间可以采用侧光拍摄。可是路 上延误了时间,等我到达拍摄地点时,光线已成为逆光。逆 光下山体很黑,无法满足我需要的光线条件,只好放弃拍摄, 浪费了此行的人力物力。

阴影干扰最小的顺光

从摄影技法的理论上来讲,各种光线条件都可以运用, 只不过要根据具体的拍摄需要来确定。例如,拍摄白桦林, 我认为选择散射光比较好,因为散射光可以很好地表现白桦 树的色彩与质感。如果是直射光,树干上会出现光斑,光斑 会影响树的质感与色彩表现。又如,拍摄晨雾采用逆光较好, 逆光可以强化画面的氛围……总之采用何种光线效果不能 一成不变,要根据拍摄意图和拍摄题材而定。

TIPS “光线”在摄影创作中发挥的作用

选择光线的照射方向,是掌握摄影用光技法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拍摄风景。当我们决定拍摄一个场景时,要考虑光线 的照射角度是否符合拍摄条件。如果光线的照射角度不符合 拍摄条件,也许就无法完成创作任务。

大自然赋予了红土地鲜艳的色彩,想要 很好地表现这片土地的色彩和造型,就要尽 量排除阴影对色彩造成的干扰,因此采用顺 光拍摄(阴影最少)。如果采用逆光拍摄,

顺光又称正面光,是指光线的方向与 相机镜头的指向相同。也就是说,相对于 被摄体,光源和相机都处于同一方向。顺 光对被摄体的照射比较均匀,没有太多的 明暗面,因此画面明亮,易于掌握。地面的阴影会严重影响对色彩的表现。   

富于造型能力的侧光

采用侧光拍摄,景物会形成明显的阴影, 画面反差大、立体感突出且层次分明。在这 幅作品中,侧光造成的阴影使得被白雪覆盖 的山丘立体感很强,小树的投影显得很生动, 画面的影调丰富,层次感也很好。如果采用 顺光拍摄,明暗反差弱,层次不够丰富,缺 乏立体感。不仅画面效果平淡,被摄物的质 感表现也会减弱。

TIPS

侧光是指从被摄体的左侧或右侧照射 过来的光线。这种光线会让被摄体形成明 显的受光面、阴暗面和投影,使被摄体出 现明显的反差,有明暗对比、空间深度感 和立体感。

表现力最强的逆光

逆光拍摄能够勾勒出物体的轮廓,增加 画面的空间感,但是景物反差最大。逆光在 风景摄影中是表现力最强的一种光效,但是 不好驾驭。拍摄时要注意降低过强的反差, 如使用渐变灰镜或相机的 HDR 功能等;还 可以尝试使用黑卡纸局部遮挡,目的是减少 反差,不使前景过暗。这幅作品利用雪地的 亮度来降低反差,再利用树干去遮挡阳光, 避免阳光直射,获得了很好的画面效果。

表现色彩与质感的散射光

由于散射光没有投影、影调平淡且 立体感差,所以若用它来拍摄大场景, 影像会缺乏立体感,容易显得平淡;但 散射光适合用于表现景物的色彩饱和度 与质感等特点。采用散射光拍摄,借助 色彩、明暗、造型、透视和对比等技术 手段,也能创造出佳作来。这幅作品就 是借助散射光拍摄的。画面中没有明显 的阴影,但是可以利用前景树木与木屋 的透视关系营造出立体感。天边的一点 胭脂色则改变了画面色彩的单一。

TIPS

散射光是指没有主要照射方向的光 线,通常出现在阴云天气里。它会对 景物形成照度均匀且柔和的效果,因而 景物的色彩要比在直射光线下显得更饱 和、鲜艳且细腻。

借和谐的色彩产生画意感

经常有影友问我:“画意照片怎样拍摄?” 我认为按照我们学习的技术和技法,完全可以拍摄出有“画意”的照片来。画意作品主要是模仿油画的构图、形式和氛围等,让照片里出 现油画的“影子”。摄影术发明之后,一些摄影家于 19 世纪后期在英 国和美国成立了摄影组织,进行画意摄影创作,称之为“画意派摄影”。 代表作品有美国画意派摄影家安妮•布里格曼的《疾风劲松》(摄于 1907 年)。画意派刻意追求油画效果,但这种唯美的摄影方式受到了 业内的质疑,有人认为追求画意还不如去画画,摄影就是摄影,它的属 性是纪实。后来画意派摄影被现实主义摄影超越,成为一段历史。

从我对“画意”摄影的理解出发,我认为,拍摄画意照片首先要讲 究基调(影调),这与油画是一样的。基调(影调)可以奠定照片的色 彩倾向与氛围倾向,这一点很重要。以法国画家莫奈的风景油画《威尼 斯大运河》为例,画面中景物的色调为暖色调,紫色和黄色为主导色, 建筑的阴影与木桩的阴影是紫蓝色,为辅助色,画面中其他色彩让位于 主导色彩。因此摄影作品也应该具备主导色,才符合“画意”效果。

而且,莫奈的画风与其他画家不同,《威尼斯大运河》用色细腻,追 求色彩的自然客观存在,追求瞬间光线(色彩)在建筑与水面中的反映。 在这方面摄影更有优势,摄影可以凭借准确的曝光来捕捉光影变化的瞬间。其次,选择景物的线条与造型(前面已叙述过),还要将透视、光 影、质感、动感、对比和内容等因素贯穿在画面之中。我想能够掌握以 上几点,就可以尝试拍摄有“画意”效果的摄影作品了。 

让我们微闭双眼,朦胧地观看这幅作品——它俨然是一幅油画作品。画面色彩淡雅, 从绿色至黄色有过渡,看似淡雅又不失明快。造型存在对比关系——小树与大树之间的大 小对比,单棵树与树林之间的数量对比,这些对比关系既有突出主体的作用,又表现出恰 当的透视效果。画面的色彩、远近比例、造型和色调比较符合绘画的美学要求。一位朋友 在评论这幅作品时说:“画面有俄罗斯风情的味道。”

画意感源自摄影者的审美能力

让我们用刚讲过的知识来分析一下这幅作品。先看基 调,作品的基调是由蓝色和绿色组成主导色,散射光下色 彩柔和,色彩氛围静谧。再看造型,前景的小树树冠饱满, 树干弯曲,造型有特点。前景的小树与远景的树木形成明 暗、大小和虚实的对比关系,透视效果强烈。 构图时,将 小树安排在前景的中间位置,有利于突出小树的造型美感。 正方形画幅画面显得很稳定,不远处的晨雾赋予了画面一 些朦胧感。以上因素让画面产生了画意感,能够将小景拍 摄成具有“画意”感的摄影作品,来自于摄影者的审美能力。

富于想象力的眼光成就画意作品

对于水中的这种景色,有些人可能会视 而不见。因为它既没有鲜艳的色彩,也没有 优美的造型,可是拍摄出来的照片确实有些 创意在里面。画面具有抽象之美,不是吗? 它不像一个简单的倒影,而像是国画家的浓 重笔触;淡淡的暖色调又像油画家的油彩。 抽象之美、画意之美,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 的景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