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数码

24mm焦距镜头 在全幅和APS-C上表现简析

中关村在线

关注

    无论对全画幅还是APS-C画幅相机,24mm都是个非常有趣的焦距。在全画幅上,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广角镜头,也许最广的焦距在透视畸变上并不能够提供明显的提升。我引述“透视畸变”,因为在光学上超宽视角并不是真正的畸变,它更多的是一个视点问题。

    在一个非全幅的机身如佳能EOS 450D或者EOS 50D,一个24mm镜头可以给你等效于38.4mm镜头在全幅机身上的视角。这是个有用的“标准广角”焦距。如果您将焦距等于传感器对角线距离的镜头定义为“标准”镜头的话,那么24mm镜头在APS-C上就非常接近于标准镜头,因为APS-C画幅的传感器对角线为26.8mm。在20世纪50、60年代的全幅相机上,35-40mm范围内的焦距是非常普遍的,这和现在24mm镜头在50D或450D上的观点相似。

镜头在不同画幅上的视角对比

    我决定搜集几支带有24mm焦距的佳能镜头来看看他们的成像。它们是:

    Canon EF 24/2.8 
    Canon EF 24-105/4L IS USM 
    Canon EF 20-35/3.5-4.5 USM 
    Canon EF 22-55/3.5-5.6 USM 
    Tamron 24/2.5 (手动对焦) 
    Samyang 18-28/4-4.5 (手动对焦, 宾得卡口)

    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含有24mm焦距的镜头我没有覆盖到,因为我现在还没办法把它们凑齐。

    注意,尽管还可以买到新的EF 24-85/3.5-5.6,但它在佳能官网上已经不在现任镜头之列,看来它已经安静地退休了。我使用每支镜头的全开光圈和F8各拍摄了一张,并对比全画幅和APS-C画幅的中心和边缘。我并不打算在这页中放上大量的测试图片,而是要在测试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然后评论。放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当然,我仔细观察了每支镜头的样张,但是很有可能你手中所拥有的与此相同型号的镜头却和我所有的同样的镜头有着不同的表现。

    文字结论

    中心画质

    所有镜头的中心都非常好,即使是在全开光圈时。影响画面中央画质的镜头球面像差引起的像差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像畸变、彗差、像散、像场弯曲和色象差都是偏离光轴的畸变。这次测试(以及其他所有的测试)中排名最后的是Samyang 18-28mm变焦镜头。这并不令人惊奇。它不是一支好镜头,并且我认为它是我判断差镜头的一个标准。它是10年前的廉价镜头,而且也没有被更新过。中心锐度不糟糕,但是全开光圈时的对比度很低,甚至是在F8的时候整体表现也欠佳。

其余镜头在画面中心全开光圈时的画质都很好,随着光圈收小到F8,对比度和锐度有所增高。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在至少11X14的尺寸打印时产生足够锐利的中心图像。

    APS-C画幅的边缘质量

    所有这些镜头都是为全画幅相机而设计,所以你理所当然地期待它们在APS-C画幅的边缘有着好的表现。通常情况下,你会如你所愿,只要你不适用最大光圈拍摄。在F8时,所有镜头(包括Samyang)在边缘的表现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就像你可能曾经期待的那样,24/2.8和24-105L IS USM镜头的画质更好。

    全画幅相机的边缘质量

    这个测试能区分男孩和男人,或者说可以区分优秀的镜头和狗头!这些镜头在全画幅的边缘各种像差色差畸变都达到了最大。收小光圈会有所减轻,但是一支最大光圈不够好的镜头在收小光圈时也不会变得太好。如果你放大图像看,就算是24/2.8和24-105L IS USM在每一个全画幅的边角的画质都有一点软,但是它们明显比这组测试里的其他镜头好。

    样张对比

    第一组对比是24/2.8在F4时与22-55在24mm、F4时的对比。图片没有进行任何的畸变纠正。机身适用EOS 5D,图片截取画面的中心部和两种规格相机的边缘部分。

对比样张

    像你看到的一样,两支镜头的中心都很锐利,不过细比较起来,24mm定焦头的中心还是要更好。而在边角上,定焦镜头的优势非常明显,不管是全画幅还是APS-C,24mm明显好过22-55。

    将光圈收到F8,两支镜头的画质都得到提高。不过24/2.8仍然要更锐利。

对比样张

    结论

    这里是腾龙24/2.5、佳能24/2.8和佳能20-35/3.5-4.5在全画幅边缘的100%截图对比。所有图片都是F8拍摄,机身为EOS 5D,ISO 1600。

对比样张

    你可以看到两支佳能镜头在DPP里纠正了色差后的效果,它更有效地帮助20-35/3.5-4.5。

    结论:

    佳能EF 24/2.8:结论再次证实定焦胜过变焦。畸变非常轻,对比度和锐度无论是边角还是中心都非常好。但是镜头有一定的色差,在最大光圈时有一些暗角,但是很轻微。色散可以通过拍摄RAW格式然后在佳能软件DPP中消除。

    佳能EF 24-105/4L IS USM:这支镜头和24mm/2.8这支镜头的表现惊人的近似。事实上如果不是放大到100%,我们很难将它们两的图像分辨出来。它的画面同样可以通过使用RAW格式在DPP里纠正畸变、色差和暗角。

    佳能EF 20-35/3.5-4.5 USM:这支镜头发布于1993年,貌似佳能在2008悄悄停产了。但是似乎还是可以从一些经销商那里买到。它在APS-C画幅上有着非常优秀的中心表现,边缘成像也不太坏,但是在全画幅上的大光圈下,边缘成像就不那么好了。如果光圈收小到F8,在DPP里纠正了色散后还是相当不错的。这支镜头的成像自然比不上上面两支镜头,但从光学质量上来说,它比22-55要好,从做工和人体工程学上说,它比22-55要好很多。(它有USM、全时手动对焦、金属机身卡口等等)

    佳能22-55/4-5.6:这是一支你也许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镜头!它是作为佳能IX系列的APS-C相机套机而推出。它是全塑料的(除了镜片),包括卡口。当然,由于APS格式的芯片没有得以流行,所以这支镜头也不再生产。它是一个全画幅镜头,但是它在全画幅边角的成像并没有给人什么好印象,我想它更是为了APS画幅而设计。APS-C画幅和APS画幅接近,所以我们看到这支镜头在APS-C上的边缘表现还能接受。

    腾龙24/2.5:我很惊奇地发现这支镜头没有我发现它时那么好。这是一支做工非常漂亮的镜头,坚固地金属镜身,平滑的对焦手感,但是在光学上却很难跟上佳能镜头。全画幅边缘的画质不够好,在APS-C的边缘还比较不错,中心非常好。

    Samyang 18-28/4-4.5:对这支没有太多要说的。它是个不折不扣的狗头。它的做工看起来相当好,但是但是锐度不够,对比度低,在全画幅上的边缘画质令人无法接受,除非你只准备打印4X6的照片(甚至是这个尺寸都让人无法满意)。如果要有一支镜头排在最后,这支镜头必然是当之无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