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探索

火星奇幻地貌:尘暴肆虐形成交错纹理(组图)

新浪科技

关注
帕弗尼斯山(Pavonis Mons)附近一个平原上的遭侵蚀的陨石坑,平原具有像圆齿一样的图案。
阿巴洛斯乌达(Abalos Undae)沙丘地带的一部分。沙子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里面含有玄武岩,而浅色区域则有可能是覆盖了沙尘。
火星南极冰冠的一部分,因漫长的升华过程,岩石层暴露在外。
堪德峡谷(Candor Chasma)里暴露在外的岩层和矿物。此图显示了水手谷(Valles Marineris)的浅色分层沉积物上的悬岩。很多岩层的边缘因大风侵蚀而留下V型图案。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自2006年发射升空,美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3年多来一直在绕火星轨道飞行,迄今已环绕火星表面飞行大约 300公里。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搭载有高分辨率成像科学设备(简称HiRISE)摄像机,几年来拍摄了大量壮观的高清火星照片。以下便是选自其中的一组照片,集中展现了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地形特征。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更为深入地认识这颗奇冷、干燥、遥远但却真实的红色星球。

在“阿瑞斯”和“蒂尤”两个泄水渠附近的远古冲积平原发现的美宇航局“探路者”号(Pathfinder)火星探测器。此图左下方的亮点便是“探路者”号探测器,它的科学设备以及部分气囊清晰可见。“探路者”号于1997年7月4日在火星登陆,一直工作到那年的9月27日。
火星梅里迪亚尼平原上的“维多利亚”陨石坑。“维多利亚”陨石坑直径约为800米。一层层的沉积岩暴露在陨石坑的内壁上,从陨石坑岩壁滚落坑底的大石头清晰可见。美宇航局“机遇”号火星探测器曾在2006年对“维多利亚”陨石坑及其岩壁进行了探测。
美宇航局“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在“维多利亚”陨石坑附近土壤留下的车辙特写。
火星北极区域的线状沙丘。条条裂纹形成的多边形覆盖了线状沙丘之间的土层,似乎预示着这个地区是由富含冰的永冻土构成,或者最近刚刚形成了这种地质特征。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自2006年发射升空,美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3年多来一直在绕火星轨道飞行,迄今已环绕火星表面飞行大约 300公里。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搭载有高分辨率成像科学设备(简称HiRISE)摄像机,几年来拍摄了大量壮观的高清火星照片。以下便是选自其中的一组照片,集中展现了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地形特征。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更为深入地认识这颗奇冷、干燥、遥远但却真实的红色星球。

此图显示了德特罗尼鲁斯门萨(Deuteronilus Mensae)地区的线状河谷堆积和围裙状裂片残骸。这个区域的谷底大部分都展现出复杂的小山脊和矿坑排列,由此通常被称为“线状河谷堆积”。科学家对这种小范围地质特征的形成原因尚不是十分清楚,据他们推测,可能是因升华(冰转化为水汽)造成的富含冰的土壤或冰消失所致。
一个月牙状的大沙丘。根据科学家的观测结果,在图中所示地区,一些沙丘已多年处于萎缩状态。
这是火星南半球一个直径约为6公里的陨石坑的边缘,以及一路通向坑底的溪谷。
在牛顿盆地(Newton Basin)的一个陨石坑内,沙丘正在侵蚀或覆盖下面更为连贯的岩石结构。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自2006年发射升空,美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3年多来一直在绕火星轨道飞行,迄今已环绕火星表面飞行大约 300公里。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搭载有高分辨率成像科学设备(简称HiRISE)摄像机,几年来拍摄了大量壮观的高清火星照片。以下便是选自其中的一组照片,集中展现了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地形特征。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更为深入地认识这颗奇冷、干燥、遥远但却真实的红色星球。

火星南极多层岩体上的撞击坑。这其实是个小陨石坑,直径大约只有330米。这片火星多层岩体被认为非常年轻,因为它们上面没有任何大的陨石坑,仅分布着很多极小的陨石坑。
尼洛塞蒂斯门萨(Nilosyrtis Mensae)地区的平顶孤丘。“火星快车”和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上的成像分光计发现了这个地区的页硅酸盐矿物。这些矿物对科学家寻找火星上是否曾经存在生命的证据具有很大帮助。
溪谷、条纹、波纹和尘暴在“拉塞尔陨石坑”沙丘留下的痕迹。
在火星南极残留冰盖的边缘附近,一个直径为4公里的地形特征。此图中明亮的区域被干冰结霜所覆盖,而像“瑞士奶酪”一样的南极残留冰盖覆盖着图中所示大部分区域。圆形洼地的黑色围墙确实无助于霜冻的形成,它们在一个多边形的区域中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很显然,围墙表面因水冰的热胀冷缩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另外,南极残留冰盖的“瑞士奶酪”地形彻底覆盖了圆形洼地的底部及其周围地形,让人很难判断圆形洼地是如何形成的。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自2006年发射升空,美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3年多来一直在绕火星轨道飞行,迄今已环绕火星表面飞行大约 300公里。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搭载有高分辨率成像科学设备(简称HiRISE)摄像机,几年来拍摄了大量壮观的高清火星照片。以下便是选自其中的一组照片,集中展现了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地形特征。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更为深入地认识这颗奇冷、干燥、遥远但却真实的红色星球。

被侵蚀的火星南极残留冰盖以及大坑中裸露在外的岩层。大坑被多边形地形特征包围。
贝克勒尔陨石坑(Becquerel Crater)坑底的浅色多层沉积物。贝克勒尔陨石坑位于火星北半球的“阿拉伯地”(Arabia Terra)地带。沉积物由始终只有几米厚的成堆岩体构成。沉积物表面看上去也裂成了一块块长1米左右的片段。
火星北极正在解冻的沙丘。在火星北极严冬,一个由干冰构成的季节性冰盖形成于北极地区。这个冰盖覆盖了处于北极高海拔地区的大片沙丘。在春天,冰会升华(冰直接蒸发为气体),这个动态的过程会使微尘活跃起来。
沙丘在拉顿山谷(Ladon Valles)的谷底呈一条直线。拉顿山谷是条泄水渠,属于一条更大的泄水渠,后者从阿基莱(Argyre)盆地一直向南流去,最后汇入北面的阿瑞斯山谷(Ares Valles)泄水渠。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自2006年发射升空,美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3年多来一直在绕火星轨道飞行,迄今已环绕火星表面飞行大约 300公里。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搭载有高分辨率成像科学设备(简称HiRISE)摄像机,几年来拍摄了大量壮观的高清火星照片。以下便是选自其中的一组照片,集中展现了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地形特征。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更为深入地认识这颗奇冷、干燥、遥远但却真实的红色星球。

塔尔西斯山群(Tharsis Montes)附近看上去很模糊的地貌。乍看上去,你或许以为此图的某些部分焦点没对准。但是,正如我们看到的像陨石坑那样更加清晰的地形,图像模糊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而是极为平滑表面的特征。平滑表面是因一层像毯子一样铺在地貌上的厚厚尘埃所致。
火星伊卡里亚平原(Icaria Planum)的流动特征和其他地貌。
火星南极地区形成的锯齿状干冰。
伊利苏姆(Elysium)火山斜坡上的河谷。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自2006年发射升空,美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3年多来一直在绕火星轨道飞行,迄今已环绕火星表面飞行大约 300公里。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搭载有高分辨率成像科学设备(简称HiRISE)摄像机,几年来拍摄了大量壮观的高清火星照片。以下便是选自其中的一组照片,集中展现了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地形特征。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更为深入地认识这颗奇冷、干燥、遥远但却真实的红色星球。

欧罗姆地带(Aureum Chaos)一片露出地表的多层岩体。这个区域明显出现过塌陷,留下了一片具有很多不规则岩体的区域。与许多岩体不同,发亮的岩层看上去与众不同,几乎是平行于地面。这或许表明它是在欧罗姆地带塌陷之后形成的。
处于“西霍尔陨石坑”(Western Hale Crater)内壁的溪谷,笼罩在高耸的陨石坑边缘的阴影下。
平原和沙丘过渡地带上像溪谷一样的地形特征。
小陨石坑、有凹痕的岩体和交错纵横的尘暴在火星表面留下的痕迹。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自2006年发射升空,美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3年多来一直在绕火星轨道飞行,迄今已环绕火星表面飞行大约 300公里。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搭载有高分辨率成像科学设备(简称HiRISE)摄像机,几年来拍摄了大量壮观的高清火星照片。以下便是选自其中的一组照片,集中展现了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地形特征。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更为深入地认识这颗奇冷、干燥、遥远但却真实的红色星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