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为什么有人给自己的朋友圈点赞?

捕捉翻倍美股

关注

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经纬创投

来源:经纬创投(ID:matrixpartnerschina)

如果让你提名朋友圈里最爱给别人点赞的几个人,你或许轻易就能列出Top3。

“点赞“的心态在知乎上有个很好的总结:

1)原教旨主义基本款:对于被赞内容的认可或赞赏;

2)Social款:“礼节性点赞”或是“义务性点赞”

3)“倒霉的不止我一个款”:“一方有难,八方点赞”

但是你有注意到过,在朋友圈这个修罗场里,还有一些朋友会在发完一条朋友圈的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内,给自己点上一个赞吗?

他们不像“点赞狂魔”那样存在感十足,他们的内心或许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却从不轻易表露。你只能从他给自己点的那个赞里揣测一二蛛丝马迹,却终究不好意思去探寻他们波澜壮阔峰峦起伏的内心世界。于是,这个世界里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以下,Enjoy:

为了解开这个谜题,好奇心爆棚的我们采访了29位会在朋友圈给自己点赞的朋友,其中一位的故事让我们很有触动,所以我们匿名分享出来。

给自己点赞,是希望自己能好起来

创业者Y是一家公司的CEO,创业已经十年了,他给自己朋友圈点赞第一个直接的原因是,确认自己的朋友圈发布有没有成功。朋友圈发图片因为网络问题经常会有发不上去的时候,图片上传后也有一个刷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不用管就能完成,但是他总是想确认上传是否成功。为了确认,最直观的办法就是给自己点赞,点赞成功了也就意味着发布成功了。

第二个原因是为了增加“关注度”,朋友圈点赞的人少了,他心里会觉得有落差,“自己给自己点赞,会舒服一些。”

Y很认真地分析说,心理不够强大和创业初期需要认可的人,会喜欢给自己点赞,说到底其实还是在意别人的关注度。他觉得不点赞的人是“更以我为主”或者超级自信的人;另外“大IP们”都有很多“点赞之交”,用不着自己点赞;而那些不在乎,总是把“爱谁谁”挂在嘴边的人,更不需要给自己点赞,因为他们根本就不需要。

自我剖析后,Y总结了下:之所以觉得自己内心不够强大,是因为他刚刚度过了十分艰难的几年——他的公司近年多次遭遇起诉。

他说:

“公司挂了没什么,员工怎么办?他们都是跟着我干了十几年的人。这些事情,我不能告诉任何人,员工,家人……都不能讲,他们的承受能力也不会超过我。我有时会在晚上去爷爷奶奶的墓旁坐会儿。我在心里上触及过死亡,但是一方面想抓住生机。也好在,快熬过来了。

没想过死的企业,可能不叫企业。我一直相信,我这么努力和善良的人,不会对我太差。2019年,是加油的一年,一切都会好起来。”

在Y看来,“需要认可”的人会选择给自己点赞,我们的另外9位采访者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其中一位“95后”说,给自己点赞主要是因为自己认可自己的内容,如果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发的东西,那还为什么要发出来呢?

点赞即认同

不论是Facebook的大拇指还是朋友圈里的爱心,点赞这种行为是一种符号,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种认同和认可,同时也是一种积极评价的体现。

现代社会犹如一个“破碎的竞争系统”,人们不堪重负,坐立难安。很多时候,好像我们自己和别人都不认为我们有价值。

而喜欢给自己点赞的人,往往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自己的认可和认同,即“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1968年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也被称为“自我同一性”,其内涵简单来说就是: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将要去到什么地方,以及和社会与群体有着稳定的认知。自我认同较高的人,通常会有更明确的目标,也更不容易被外界纷扰所惑。

大部分人的自我认同形成于18岁-25岁之间,但受家庭、个体经历、社会影响等因素影响,实际上仅有20%的人能在18岁形成自我认同。

在现代社会,确定“我是谁?我想要去到哪里?将要走向何方”是每一个人的终生任务。

这决定你赞同什么、反对什么、为什么而欢乐,又愿意为什么而战斗。换言之,自我认同会影响我们人生的每一个关键选择。

自我认同并不仅仅“与我有关”,“我”只是其中的一面,认同的另一面是“我”与群体、与社会的相互试探与确认——即社会成员对一定信仰和情感的共拥和分享,“我”将群体价值内化进而进一步确认自身的意义,并从中获取持续动力。

作家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一书中写到:

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我们的“自我”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而经不起哪怕是针尖麦芒大的刺伤。

虽然是“我”,但”我”很多时候是通过他人反馈来建立的,而点赞显然是一种良好的反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