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Uber将上市,那些生而骄傲的Uber中国年轻人去哪儿了?

捕捉翻倍美股

关注

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出行新观察

十年,Uber终于等来了上市。2019年4月,Uber提交招股书,将成为今年最大的IPO之一。

作为共享经济的开创者,Uber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全球用户的出行方式,同时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不过遗憾的是,在这场终于到来的资本盛宴中,曾经的Uber中国创业者们注定无法分享这一红利,因为他们已经在多年前的Uber退出中国市场时,散在共享经济的各个角落。

TK致Uber中国员工的邮件

Uber招股书中,TK的名字仍然在。作为Uber的创始人、前CEO,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以下简称TK)仍持有该公司8.6%的股份,是第三大股东,身价接近90亿美元。

此时距离他离开Uber CEO职位已有两年时间,距离他发出那封致中国Uber员工的公开邮件,宣布Uber中国与滴滴合并,已经过去近3年。

可能,很多中国用户还记得Uber。当年的Uber,最早在中国倡导高端专车理念,用户时不时就能以出租车的价格叫到一辆豪车服务。而且Uber还在中国营销领域开创了很多第一,一键呼叫直升机、一键呼叫佟大为、一键呼叫摇橹船…给用户塑造了深刻的印象。

当年的Uber精神也吸引了一大批优秀年轻人加入。他们英语流利,普遍有海外留学背景,很多都是来自投行、咨询行业或者跨国企业的精英。改变世界,是这些人的职场信条。

2013年8月,Uber正式在中国试运营,第一站选在外国人聚集、开放程度高和经济发达的上海,并推出“Uber Black”的高端专车服务。

此后几年,Uber在中国的发展可谓神速,到2016年已经占据超三成市场份额。在与滴滴合并之前,Uber中国战略负责人柳甄曾放话说,Uber在中国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超过40%,在二三线城市份额超过50%,不惧怕号称占据80%市场份额的滴滴。

Uber中国进击的背后,是与滴滴的烧钱大战。当年还是Uber CEO的TK曾说过,Uber在中国境内为了应对滴滴的市场竞争,2015年的亏损超过了10亿美元,而滴滴的情况更加恶劣,滴滴每周要花掉7000万美元,一年就是40亿美元。

烧掉的钱来来自哪里?

曾有报道,Uber和滴滴在烧钱背后,两家公司至少有4家相同的投资方,自己同时投资的两家公司烧钱竞争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

最终,这场战争以合并收场。2016年8月1日,Uber中国运营4年后,突然宣布,滴滴将全资收购Uber中国的全部资产。TK就是在当天发出了那封致Uber中国全体员工的邮件,开篇即是:“团队们,我希望让你们知道,我们已达成协议,将Uber中国与滴滴出行合并。Uber中国将占合并后实体的20%股份,而Uber将成为滴滴最大的股东。”

有Uber员工说,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感觉是,“我在前线浴血拼杀,而元帅已经投降”。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这些曾经为Uber中国抛洒过热血的,“白天在司机圈里做运营,晚上在时尚圈里做推广”的年轻人们,注定了将与三年后的Uber上市盛宴彻底无缘。

ofo的张严琪

在那封宣告Uber中国和滴滴合并的全员邮件中,排在TK感谢名单里第一位的,就是张严琪。

这个1986年出生、毕业于清华、投行出身的张严琪是Uber中国当年的传奇人物。

他的成功源自于成都,在这个二线城市,Uber当年的市场份额曾一度超越滴滴,单量也是上海和北京的总和。张严琪冲劲十足,狼性作风,他曾将成都的3人团队称为Wolfpack(狼群),挂在嘴边的话是“不要提出问题而是解决问题”。以至于后来,成都做到Uber月单量全球第一的时候,整个团队也只有5个人。

正是因为张严琪出色的战功,2015年,不到30岁的他获得了Uber全球的六级评定,得到了时任Uber CEO卡兰尼克的亲自嘉奖,也应该是从那时候起,两人的友谊就此建立。

2016年8月,Uber中国和滴滴合并后,张严琪进入滴滴,负责汽车后市场业务。而三个月后,张严琪对外宣布,正式加入ofo担任COO,就此开始他在共享经济的第二站。

张严琪加入ofo的同时,2016年12月23日,ofo正式对外发布全球战略,宣布将在硅谷、伦敦等地开启城市服务试运营。这被业内视为中国共享单车企业出征海外市场的首次尝试。

作为ofo国际化业务的操盘手,张严琪在Uber期间所积累的运营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此前Uber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广州五个城市的市场及运营团队也加入ofo,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2017年,被定义为ofo的出海年。当年6月,ofo已经在中国、美国、英国、新加坡、哈萨克斯坦5个国家的多个城市进行单车投放,连接车辆超过600万辆,用户累计骑行达10亿次。2017年下半年,ofo的出海步伐进一步提速。7月,进军泰国;8月进入马来西亚、日本、奥地利;9月,登陆包括捷克、意大利、俄罗斯、荷兰4个国家;10月,进入西班牙、葡萄牙、以色列、澳大利亚;11月,进入印度和匈牙利;12月初,进军法国。

在张严琪的带领下,ofo顺利完成“20国计划”,同时也达到了它的巅峰之年。

摩拜王晓峰和小蓝胡宇沸

张严琪加入ofo的时候,正是共享单车市场最热的时候。彼时,他在Uber时期的老同事王晓峰已经是摩拜CEO,另一位老同事胡宇沸也在早他一个月的时候加入了小蓝单车,任高级副总裁。

摩拜CEO王晓峰很多人都知道,但人们不曾注意到的是,他曾是Uber上海的总经理,是Uber中国的前几号员工之一。Uber于2014年2月进入中国,首站就是上海,王晓峰是其早期负责人。

当时Uber轰动一时的一键呼救叫直升机、一键呼救佟大为等创新市场活动,都由王晓峰团队完成。在2015年底,当时Uber中国与滴滴还未合并,王晓峰选择离职创业,加入共享单车的大潮,成为最早一批将Uber共享经济的理念和经验带到网约车之外领域的年轻人。

2016年10月,Uber中国和滴滴合并后2个月,胡宇沸空降为小蓝单车的高级副总裁,当时他只有29岁,这是他的第三份工作。此前他的两份工作分别是微软的高级解决方案专家和Uber中国华南区市场效率总监。随着胡宇沸加入小蓝单车,40多位前Uber员工也跟随加入,同时Uber颇为有名的价值观也一同跟了过去。胡宇沸曾说过,在Uber的14条核心价值观中,小蓝单车非常重视的就有7条。

Uber退出中国后,若只有一人去了共享单车行业,或许还是个偶然,但一群人相继加入,这其中就有它的必然性。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以Uber为代表的网约车和共享单车在商业模式和游戏规则上,都颇为相似。同样打着共享经济的精神旗帜,同样依靠资本补贴,迅速抢占市场。烧钱的规模决定了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谁的资本实力更强,谁就将笑到最后。

只不过,共享单车的乌托邦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资本寒冬的到来,此前被快速发展所忽视的管理问题相继暴露。

ofo首当其冲遭遇困境,为保国内业务,收缩海外市场,张严琪黯然离开。摩拜虽在烧钱大战中侥幸胜出,最终还是以卖身美团收场,摩拜品牌不复存在,王晓峰卸任CEO。小蓝单车最终也没有逃脱被滴滴收购的命运,胡宇沸再次出走,加盟印度公司OYO酒店任高级副总裁,负责中国市场的开拓。

至此,曾经Uber的年轻人们在共享单车领域的开疆拓土,告一段落。

在“共享”路上继续创业的年轻人们

2015年11月25日,Uber中国举行“2016战略发布会”,Uber中国战略负责人柳甄曾携Uber中国三大区总经理首次集体亮相。三大区总经理分别为北区西区总经理张严琪、中区总经理汪莹以及南区总经理罗岗。

目前,罗岗已经是空客中国创新中心首席执行官。他正准备在中国落地一款名为“Voom”的一键呼叫直升机产品。作为一款“飞的”服务APP,Voom此前已在巴西圣保罗、墨西哥城商用运营,主要与当地的直升机运营商合作,采用拼机模式,用户打开app,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后,便会有汽车将乘客运送到最近的直升机机坪飞往目的地,到达之后还会有汽车接驳。

与滴滴合并后,原来的Uber中区总经理汪莹成为Uber中国负责人,后来是滴滴Uber事业部总经理。2018年,汪莹离职,创立电子烟品牌悦刻RELX,获得来自源码资本、IDG资本、红杉资本投资,目前估值达到8亿美金。

Uber在上海的最后一位总经理蔡光渊,他创立的怪兽充电已经获得了由顺为、小米、紫米、清流、高瓴等联合投资的数千万元资金,充电柜也在全国多个城市铺开。

几个月前,蔡光渊谈起Uber对他的影响时这么说,“共享充电宝是很传统的事,是Uber教会我如何把传统的事情用互联网的形式做出来。当然,Uber烧钱很严重,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创业不能过分烧钱,要回归商业本质,要精耕细作。”

而Uber的创始人,被Uber年轻人们奉为精神领袖的TK,在被迫离开Uber后,也开始了他在共享领域的又一次创业。今年2月9日,有媒体报道,TK正与ofo前首席运营官张严琪合作,考虑将其位于洛杉矶的CloudKitchens(云厨房)项目引入中国市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