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我在“金三角”送快递

商业人物

关注

来源:商业人物


4009公里长的湄公河穿过了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和柬埔寨,将崇山峻岭拦腰截断。深谷、湍流与绝壁天然交织,罪恶潜藏其中。在泰国、缅甸、老挝的交界处,有一座牌坊,上面刻着“金三角”。

金三角,在中国云南的身边,在西双版纳的身边。在西双版纳,它曾经是一个神秘而残忍的意象,代表死亡和罪恶。中国“金三角”的年轻人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绝望,一条通往比绝望还令人窒息的贫穷。

今天,通往中国“金三角”的依旧是两条路。一条通往绝望,已被阻断,另一条通往希望,正在延展。

“拉出去了就是钱,拉不出去就是个死”

刀和酒,他们挂在身上。

歌谣与佛祖,他们放在心里。

绝望和希望,轮流缠绕他们。

这是他们的命运,是他们努力想修订的命运。

“一车香蕉(藏有毒品)拉出去了就是钱,拉不出去就是个死。”

黄蓉的婆家在嘎洒镇曼达村,这是离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市区约4公里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如今,阳光下的曼达村似乎铅华洗尽,金三角的神秘诱惑逐渐褪色。因为种植橡胶和香蕉,村民的生活尚算富裕,两三层的傣家风格小楼随处可见。只有在车辆进出景洪被持枪荷弹的边防武警拦截检查时,才会令人想起,这片土地曾是金三角毒品入境的重要通道。

随着时间推移,毒品交易不再,在这个特殊的边境口岸,欣欣向荣的边境贸易让不甘平庸的闯荡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年轻时,黄蓉曾跟随朋友去缅甸小勐拉的赌场做叠码妹,收入很是丰厚。生完孩子后,她告别以往的生活,做起了景洪菜鸟乡村服务站的客服。

和黄蓉一样,快递员岩况也是土生土长的景洪人。每天送完货,他都会和同事们一起吃饭,交流途中见闻,卸下一整天的疲累。据他们回忆,西双版纳一度治安状况堪忧,晚上连当地人也不敢在街上逗留,像现在这样半夜还在街边吃烧烤更是难以想象。

在风暴中穿行

9月11日9点,和往常一样,大批包裹陆续到达景洪菜鸟乡村服务站。黄蓉和另一名客服玉香伦逐一扫描核对订单信息,分拣员现场分拣、分配线路,快递员装车准备送往每条线路上各个乡镇的村淘服务点。

“小到洗衣液、食用油,大到装修用的建材、摩托车、汽车,只要是村民急需的,无论路途多远,我们都要准时送到。在农村地区,快递员承担的是从市、县的服务站把包裹送进每个村落这段最末端的配送任务。”景洪菜鸟乡村服务站站长詹衡说道。

詹衡,36岁,昆明人。大学毕业后在昆明机场做物流,后来辞职和朋友合伙种植秋葵亏了几十万。2017年加盟菜鸟乡村站点,重操旧业,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物流。据其介绍,景洪菜鸟乡村服务站于今年2月正式启动,目前服务区域内30个村淘服务点,形成了一张末端网络。

一路狂风暴雨,塌方、泥石流、树木横七竖八倒在路中间......晚上7点半,在经历盘山公路快把人绕吐了的颠簸之后,岩况驾驶的菜鸟乡村物流车终于抵达勐宋村。货车刚在村淘服务点门口停稳,一群小男孩就一拥而上,当从村小二李国栋手上接过盼望许久的运动鞋,他们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这是一个位于山顶的哈尼族村寨,翻过山头就是缅甸。少数民族跨境而居,边民交往频繁,很多住在村子里的缅甸人也会通过村淘服务点买东西。

2月14日,村里的服务站刚开通,一笔单价为1159元的订单就交到了李国栋的手里——对方预订了一台32寸的酷开电视机。四天后,搭载着电视机的物流车刚刚抵达这里,下单的缅甸边民老七就乐颠颠地骑着摩托车,从村里来到服务点提货。

乡村的送货路况不比城市,大多是盘山路、泥石路,但对于岩况来说早已司空见惯。遇上雨季,路况环境会迅速恶化,他经常被山体塌方、泥石流困在路上,原来完整的路面无法正常通过,还要小心被山顶碎石砸到,注意路上随时出没的象群。被困最久的一次,他次日凌晨五点才返回景洪市区。

今年8月份,他送过一趟特殊的货物——一套饲料加工机器和电缆,500多公斤,货车差点装不下。仅仅为了送这一个订单,就要驱车百余公里。在物流的血液还未流入这些“毛细血管”之前,配送成本居高不下,对于景哈乡的养猪大户岩在翁来说,要把几百公斤的庞然大物运送到家就是个大麻烦。

岩在翁的苦恼也是所有农村网购者的苦恼。表面上看他们已经和互联网世界触手可及,但他们同时却又身处物联网的盲区,没走完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他们可望而不可即的鸿沟天堑。

菜鸟乡村站点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岩况说:“以前,村民自己网购的商品包裹只能到景洪市区或者镇上,现在菜鸟乡村解决了‘最后一公里’,让包裹真正进到了村里。”

这样的事情在菜鸟乡村站上已经成了常态。近半年,村民们通过集包订单团购过最重的一单是4.2吨的洗衣液,还有几笔订单分别是3吨重的手纸、1.7吨的蚊香、2.2吨花生油。

随着订单的不断增多,詹衡开心地说,服务站将很快搬进900多平米的新仓库,未来会新增服务点,进一步加大布点密度,让村民收货更加便利。

“多远的期待,都会抵达”

澜沧江从景洪境内流过,出境称湄公河,东岸为老挝,西岸为缅甸,一江连六国。两岸起伏连绵的群山中雨林茂密,茶树等树木包裹在蓊郁的雾气中拼命往上生长,争夺水和阳光。沿途风光虽美,但要将包裹送达对岸的橄榄坝,物流车必须搭乘轮渡横跨澜沧江。

一场暴雨过后,澜沧江的支流普腾河混杂着红泥水逶迤奔流,走在老旧的吊桥上,不禁让人心惊胆战。这是通往普文镇曼飞龙村大窝塘村的必经之路,四川人袁昌贵的村淘服务点就在吊桥边。五年前,他跟随哈尼族的妻子回到景洪,在吊桥边盖房子做起了小卖部的生意。

菜鸟乡村到达这里之前,村民只能穿过吊桥,走上很远的一段泥巴路到镇上拿包裹。需要支付部分取件费尚且不论,到了雨季,路途的艰辛与危险可想而知。因为乡间小路太窄,物流车进不去,每次只能由詹衡开着小面包进村。在吊桥的另一头,袁昌贵总是倚着栏杆,翘首期盼这辆熟悉的厢车出现。

不管是在遥远的山顶,还是水流湍急的澜沧江畔......有农村淘宝点的地方就有菜鸟乡村快递员的身影,就像车上印着的那句口号:“多远的期待,都会抵达”。

9月18日,曼南坎村的玉万香收到了一个天猫的包裹,那是4天前自己下单的一套小香风女士套装,原价130元,打五折只要65元。9月15日,快递由广州白云区发货,16日到达昆明转运中心,17日下午4点到达景洪菜鸟乡村服务站,18日一早,快递员岩温囡便将包裹送到了玉万香所在的村子。

如今,天猫订单在景洪服务站越来越多。除了服饰、大米、食用油等日常用品之外,还有王者荣耀蓝牙无线游戏手柄、儿童摩托车,学生教辅,老人手机、蔬菜育苗盘、清洗汽车的高压水枪.......

5月22日,在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詹衡和在西湖边送包裹的孟金梅、全球海拔最高的快递网点站长杨涛、分拣能手马成,代表全国200多万一线物流人员,启动了菜鸟的新LOGO,一组科技感十足的符号取代了原先的小鸟。

今年3月1日,交通部官网刊登的一则报道称:“据农业部统计,全国累计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点约30万个。这些遍地开花的服务点,携商贸、物流、金融、供销、邮政等各类社会资源而来,不仅改换着千千万万村庄的经济链条,也改善着远远近近乡邻的民生环境。”

然而,如果没有乡村物流网络的触达与连接,这些村淘服务点就像一座座孤岛,漂浮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上。

可以说,菜鸟在阿里发起的这场农村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枢纽作用,也为年轻人返乡创业扫清了路障。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广袤的农村提供了巨大的活力,呈现出城市反哺农村的新趋势。

回到曼搭

25的玉喃恩放弃幼师的稳定工作,回到景罕村做了一名村淘小二;97年出生的玉金开学的是口腔医学,2月份在橄榄坝诊所实习时接触到招募消息,还没毕业就决定回到曼搭村创业......事实上,景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开出一个长长的名单。

在大雨滂沱中穿过香蕉林中的烂泥路,一辆粉红的死飞映入眼帘,那是10岁的玉金欢最喜欢的礼物。放学后,她骑着这俩酷炫的小车路过玉金开的村淘服务点,要骑去给村里的小伙伴看看。最近,她的朋友们也想买一辆这样的死飞。

曼搭村的村民们常常聚集在服务点门前的空地上卖菜,63岁的咪金奔摆弄着一个大红色的手机,51岁的咪卖控用电子秤称着地瓜......这些都是托玉金开在淘宝上代购的。“在这儿买一包猪饲料能比镇上便宜60多元,而且还不用跑远路。”咪卖卡今年75岁了,家里养了几头猪,村淘开通后,买饲料方便多了。

往前走几百米,一大片芒果树林中,咪温金搭建的临时工棚显得过于简陋。楼下拴着狗,堆放着柴火,踩着木扶梯上到楼上,一间不足十平米的房间承担了厨房、客厅、卧室的功能。灯光昏暗,一台锃亮崭新的冰箱是房间里最值钱的电器,那是咪温金今年3月添置的新家什。

车都是基诺族聚居的新司土村的村淘小二,她还有一个汉族的名字,叫李晓慧。

快递员刀建平送货去寨子的那天,正好赶上一个新生儿的百日宴,120桌的排场,车都和她的小姑子车吕也在帮忙。89岁的奇珍奶奶摆弄着收音机,爱不释手,而这台收音机正是车都为她代买的,里面放着的基诺族歌曲也是车都帮忙下载好的。

饭后,车都要赶去给村里的妇女们开会。她是村里的妇联主任,政府推选她为全国人大代表,明年两会去北京开会,但她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实在走不开。20多岁时,车都大专毕业,曾去北京待过几年,不过那时是去当服务员。

基诺族世代聚居于景洪基诺山,2月6日的特懋克节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盛装打扮,就像车都的这身花棉粗布衣服一样。车吕是织布的行家,家里的露台上就摆着织机,不过平日里,她和村里的姑娘们一样,也经常网购衣服和美妆。

“手上沾着的胶搓一搓,就能吃顿早点。”景洪境内橡胶树林随处可见,五六年前,橡胶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36元/公斤,詹衡描述的这个细节并不夸张。

车都前些年种了10亩百香果,苦于没有销路,改种了橡胶树。可今年夏天连日暴雨,橡胶树得了白粉病,价格跌到了8元/公斤,稻田被冲毁,茶叶不好卖,村民的收入将大不如前。

“胶割得多就买得多,胶割得少就买得少”村淘生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收入水平。关于未来,车都希望“通过大量买入把物流成本降下来后,发展上行,把村民家的基诺族民族特产品卖出去”。

陕西人程三红经营得法,在他位于东风农场六分场的服务点,订单量是景洪众多村淘点中的榜首。因为生意火爆,其他村小二都很羡慕。

“他们只看到收获,没看到我背后的付出”程三红深知,在电商意识还待普及的西南边陲,要想做好淘宝生意,就必须下乡宣传推广。为此,他招募了四个帮手走乡下户,手把手教村民下载APP,绑定支付宝,学会在淘宝上选购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6.18,程三红搞了一次抽奖活动,村民反响不错。而景洪服务站的客服玉香伦那一周一直都在加班,订单量比平时翻了五倍,询问订单的电话响个不停。詹衡招了3个临时工帮忙,忙起来还是顾不上吃饭。

不久后,他们又将为双11做准备。

曾剃度为僧的分拣员

行至曼庄尖村,雨点密集起来,远处佛寺的尖顶清晰可见,一袭黄色僧衣的小和尚撑着伞,向玉光尖的农村淘宝服务点走来。小和尚名叫岩朋马,15岁,虽已剃度为僧,但是孩童的天性并未消泯,收到网购的运动鞋,满脸肃穆中掩不住稚气与欢喜。

傣族全民信奉小乘佛教,在许多村寨都能看到这样的佛寺和小和尚。以前,几乎所有傣族人家,都会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寺庙里去。如今,仍有不少人家将适龄男童送入寺院。

分拣员岩温香12岁时曾剃度为僧,学习了三年傣族文字。住在其邻村的岩况错过了当小和尚的机会,现在只能听说傣语,不会读写傣文,对自己车里天天放着的傣歌也是一知半解。提及此事,他有些遗憾,发愿等儿子再长大些,要将其送进佛寺。

岩温囡和岩况是同村,都是景洪市近郊的曼听人,因为政府征地赔款,他俩家里都盖起了楼房。据岩温囡回忆,早些年寨子里的年轻人很多都不出去工作,天天喝酒斗鸡,一天输掉好几万也稀松平常。岩况的父亲以前对儿子很失望,父子俩一年也说不了几次话,自从做了快递员,父亲每天都会打电话嘘寒问暖。

如今,4个快递员、4个分拣员、2个客服、3辆车,就是景洪菜鸟乡村服务站的全部家当。詹衡计算过,景洪站近半年单日最高单量超1200件,平均下来每天能有800单,快递员平均每天要往返600公里山路。

景洪服务站的快递员并非孤例。截止2017年年初,全国菜鸟乡村已覆盖全国600个县的30000多个村。正是这一个个站点和快递员,支撑起了末端物流体系。

“阿里巴巴要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地投入到农村发展之中,技术不应该成为贫富差距拉开的驱动剂,技术是一种完全的、彻底的、更普惠共享的东西,必须让全人类能够共享这样的技术。所以阿里巴巴今天必须参加到中国的脱贫之中去。”

詹衡在朋友圈转发了马云9月8日在阿里年会上的这段言论。三年间,几万名招募的村淘小二,那些和詹衡一样的菜鸟乡村站长,正在改变无数个偏远乡村的命运。

“坚持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有了这群基层物流人的坚持,马云曾经描绘的美好未来“我希望10年后,只要你在网上购物,无论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24小时内均可送达”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