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特斯联:智能联接城市动态微场景

科技日报

关注

未来物联网智慧城市示意图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创业故事

“区别于从顶层设计层面制定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特斯联科技从一个个社区和建筑的多维通行场景着手进行智慧化改造,把城市拆解为社区、写字楼、商超酒店、医院、学校、停车场等诸多细胞单元,再连点成线、以线带面,最终搭建起整个城市的智能化人口管理系统。”

“我背着行李,不用掏钥匙,站在这个屏幕前‘露个脸’,门‘嘀’一声就打开了。”在重庆市南岸区海棠溪街道长化家园居住了40多年的“资深业主”王大爷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王大爷8月20日访亲归来,喜滋滋地在自家老小区门洞前,过了一把不用带钥匙直接“刷脸进门”的瘾。

重庆长化家园小区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原来的小区没有围墙、没有大门,每栋楼就靠一扇铁门把守着,很多老居民搬走之后就把房子出租了,来来往往的人都不认识。

为加强小区治安管理,前几年政府在小区里安装了不少的监控摄像头。但“通常意义上的‘监控摄像头’没有识别功能,没有后台大数据支撑,真正到了破案时候,还需要办案人员一帧一帧地寻找对比画面。即使找到线索,也无法迅速判定嫌疑人身份,还必须与其他信息进行反复对比。”长化家园智能化改造技术提供方——特斯联科技公司副总裁李杨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他表示,当一个小区流动人口占比达到25%以上时,就很难再依靠传统手段实现安全防护了。特斯联科技提供的智慧城市人口管理解决方案,能变“人工采集”为“以门管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为各级城市管理者(公安、住建、街道、居委会等)提供管控抓手,使城市管理由被动向主动、分散式向动态智能管理迈进。

智能改造:老小区的新故事

那么问题来了。

做智慧城市的创业者比比皆是,特斯联又是如何凭借一把把智能门锁、地锁以及门禁、道闸、梯控等一系列智能通行硬件,在锁住用户人身财产安全的同时,又开启了万物互联时代智慧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呢?在5亿元人民币巨额A轮融资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未来城市景象?

目前,在全国各地像长化家园这样的老旧小区数量庞大,随着时代发展都不同程度出现了空心化、高流动性、安防改造难度大、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

若放过去,年久失修的老旧小区几乎都摆脱不掉成为被盗窃的重点目标,毕竟成本低、易上手。而如今,在资本世界被吹得天花乱坠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端科技理念终于化身成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智能护卫”,从眉目到大脑、从前端到后台、从里到外地帮助老旧小区变得“聪明”起来。

“比如我们给长化家园安装的智能门禁系统就增加了人脸识别、指纹开锁、手机APP开门等功能,门禁上装有的视频探头,能将进门前后20秒的画面迅速保存到后台,配合小区内的监控,实现对小区流动人口的高精度监控。”李杨说。如果某户的访客数量极为不正常,相关部门可以及时了解到。

记者从社区居委会了解到,新门禁卡采用实名制发放,居委会在发放过程中便掌握了确切的人口数据。根据出入数据,居委会还可以为独居老人做标签,如果老人一段时间之内没有出入记录,系统会及时提醒。上班族家长也可以开通联动提醒功能,孩子放学回家,只要一刷门禁卡,家长就能收到消息提示。

以点带面:给城市微场景赋予智慧

“长化家园是我们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进行社区改造的典型案例,也是推动城市管理模式转型升级的一个支点。”李杨说。区别于从顶层设计层面制定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特斯联科技从一个个社区和建筑的多维通行场景着手进行智慧化改造,把城市拆解为社区、写字楼、商超酒店、医院、学校、停车场等诸多细胞单元,再连点成线、以线带面,最终搭建起整个城市的智能化人口管理系统,从而走出了一条以个体创业带动群体创新、“自下而上”的智慧城市新赛道。

从时间上看,特斯联的成长可谓“飞速发展”。截至2017年6月,创业还不到两年,特斯联已在全国范围完成智慧项目7000多个,累计覆盖物业面积约6亿平方米(全国第一),改变了30个省区、70多座城市约千万人的生活方式。

但从创业起点和行业特性看,特斯联最初并没有太多比较优势。在获得A轮融资之前,特斯联科技其实是一个以智能硬件为核心产品的生产商,产品主要包括智能蓝牙门锁、门禁、地锁、道闸、梯控等泛智慧社区智能硬件。“有一定技术含量,能够满足多维场景或领域内的用户需求。”李杨分析道,“但是仅凭这些,很难跳出当时国内智能硬件发展的‘瓶颈’和局限,比如使用场景单一,关联度不高。”在整个社会已经向着物联网时代迈进的当下,这种打法会掣肘企业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旁观者看来,从智能硬件生产商升级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这简直是特斯联团队“脑洞大开”的神来之笔。但只有团队人才知道,这其中经历过怎样的探索与思考。“移动互联网已经是过去式了。”用李杨的话说,“技术出身的人,接触的都是前沿领域,所以相对于一般创业者,总是能最先抓住风口。”在特斯联那里,他看到了时代飓风翻滚的方向。

2017年7月,美国某智库公布了一份长达35页的《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报告认为,到本世纪中叶(2045年),最保守预测将会有超过1千亿的设备连接在互联网上。这些设备包括了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工业探测器、监控摄像头、汽车以及服装等。

报告称:“到那个时候,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这三大技术之间的合作,将会在世界上创造出一个巨大的智能机器网络,在不需人力介入的情况下实现巨量的商业交易。”而这,正是特斯联团队瞄准的蓝海。

小切口大格局:串联生活每一个角落

虽然互联网创业切入的角度很多,但不是每个都能做强做大,前提是要在风口到来之前提前布局。但追风的创业项目很多,真正能够迎风飞扬的却很少。

在转型之初,特斯联科技就明确了两件事。第一,要做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创业。“物联网连接海量的智能设备,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产生数据,这背后需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李杨说,那第二件“就是从B端市场切入,先To B再 To C。因为C端铺设智能设备的运维成本较高,而相比C端用户,B端更容易培育起来。”

事实证明,“小切口大格局”的思路,能够让创业规划迅速落地。为了支撑更多城市单元的智慧化升级改造,特斯联开拓了更多战线的商业模式。于是,从老旧社区、现代化社区到专业写字楼,从商超酒店到医院院校、产业园区,特斯联团队反复考察、走访、权衡、思考,在智慧通行多维场景、智慧停车、智慧建筑改造、智慧安防、智慧城市管理等诸多看似不相关联的“孤岛”之间,发现了隐秘的链接。

“建筑和通行场景是城市运营大数据的重要汇集处,也是物联网的最佳切入口。”李杨说,当人员通行、建筑运行、能源设备、停车管理、考勤办公等数据结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海量的数据库,为各级城市管理者提供基于移动物联网技术的城市级动态人口实时管理系统,并可集成政府或第三方已有的人口、交通、环境等数据及应用,结合人脸、指纹等生物识别和多态技防设施,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机器学习,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关爱人群、重点监控人群等)。由此,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助力各级城市管理者提高决策效率,预防群体性事件,帮助解决城市安防、数据互联、人口普查、群租房治理、设备设施管理预警、主动式的能源节约等多种刚需,从而实现真正可落地的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绿色城市。

如今,特斯联科技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已在重庆、上海、南京等地多点开花结果。已有约千万用户可享受特斯联所带来的物联网生活方式。正如特斯联团队高层的创业初心:“不做这个创业,挣钱可能更简单一些。但既然做了,走了很多以前没走过的路,做了很多以前没想过的事情,所以我们的目标绝不是赚点小钱,而是真正做出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产品,做能改变用户生活的伟大的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