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果粉还是装X?闲谈iPhone用户心理

手机中国
一直以来,小宇都不是一个时尚的人,就像昨天,偶然在网上发现一个火了很久名叫《爱疯时代》的视频,故事的内容很简单,讲的是不同的人对于iPhone的看法以及购买iPhone的心理。或许是职业病在作祟,小宇将视频反复看了好几遍,看完后心情有些复杂,似乎有什么想表达,但又不知从何说起,经过一夜的思考,最终决定写一篇关于iPhone用户心理的文章。就现在来看,iPhone已经不仅仅是一款手机,它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和由其引发的一系列话题逐渐成为一个热点,像新款上市、价格居高不下等新闻总能牵动一些人的神经,而卖肾买iPhone、黄牛肆虐引发三里屯苹果专卖店停售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有多少是真的痴情于iPhone的果粉,又有多少人是盲目跟风的冲动型消费?总而言之,希望借此能引起更多人的思考,让我们的生活不因科技而变得冷漠。
第2页:iPhone的匆匆过客
iPhone的匆匆过客
基于工作的原因,小宇也算是比较早接触到iPhone的一批用户,那时iPhone一代刚刚推出,我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喜欢它质感极强的金属机身和厚重的手感,还有就是因为没体验过电容触控屏,想尝试一下这种拖动的操作感。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外观控,因为当时我对智能机的概念还停留在Windows Mobile和Symbian这种系统上,总感觉iOS就是一个界面华丽的玩具,平时最多就是用iPhone听听歌,玩几个小游戏,对它也没有太多开发。
iPhone一代
不过作为一个手机玩家,肯定不可能轻易放弃这样一个系统,在越狱放出后,我又开始了折腾它的日子。从越狱到解锁,从Cydia到插件,基本当时能折腾的我都折腾了个遍,但即使到了这个时候我也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果粉,因为我对它并没有什么太深的感情,只能说在我心里iPhone已经从玩具变为一个值得探索的数码产品。不过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iOS系统可玩性最高的就是应用,例如刷机这类“技术活”却无法在该平台上实现,而且这个系统的手机仅有iPhone一种,所以在Android推出后我又再次改换阵营。
Android PK iOS
像小宇这种情况既不能称为果粉,也算不上iPhone用户,因为在我购买iPhone前并没有极强的针对性,在购买后也缺乏长期性,更多的是因为工作需要和自身对每个系统的好奇。就像现在,除了Web OS外,已经没有自己没尝试过的系统了,甚至有时都会产生回归非智能机的冲动,如果非要为自己定性的话我也就算是一个电话用户,对每个系统来说我都是匆匆过客,iPhone也不会例外。
第3页:真正的果粉
真正的果粉
当然,并不是每个折腾iPhone的用户都像小宇这样“花心”,就像上面文章中提到的,有一批人可以称得上对iPhone从一而终,专情程度堪比杨过对小龙女,罗密欧对朱丽叶,而他们就是传说中的果粉。
iPhone 4西单专卖店行货购买第一人
还记得2010年的那个夏天么?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苹果专卖店门外聚集了众多排队购买iPhone 4的消费者,那时还不像现在黄牛那么泛滥,更多的是一些真正购买iPhone的果粉。就像上图中这个哥们,他就是当年第一个在西单大悦城实体店购买到iPhone 4的用户,从他手中拿的iPad就不难猜到这位仁兄对于苹果的忠实程度,毕竟当时iPad上市也没多久,而他彻夜排队也只是为了在第一时间拿到心爱的iPhone 4。
苹果产品
其实果粉的心理也很简单,或者说是单纯,就像有的人买车只喜欢买大众的,用香水只喜欢用兰蔻的,吃快餐只喜欢吃肯德基。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专一,就算明天有一个新的系统或者品牌出现,他们依旧不会改变自己的使用习惯,即使这个品牌没落或者退出市场,他们也会将其末代产品一直用到最后,然后珍藏起来。而且,他们不光手机会选择用苹果的,就连其他产品也不例外,小宇就有这样一个同事,所用的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都是苹果的,我也曾问过他为什么不选别的品牌,他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找不到比苹果更好的系统和产品了。”相信这句话正是不少果粉的心声,对于他们来说买苹果是唯一的选择,是理所应当的。
第4页:就这样被你征服
就这样被你征服
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不会说专注于某一款产品或者品牌,他们追求的是更强的用户体验,如果有一款产品的用户体验超过他们正在使用的,那么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将其淘汰。
iPhone的海量应用
如果这类人选择成为iPhone用户,那原因一般会集中在三个方面,或者说他们被iPhone的三个方面所征服:1、iPhone的外观和硬件,不可否认的是iPhone的极简设计风格和精良的做工很容易吸引人的眼球,也可以说这种风格的受众人群更大,这一点在iPhone 4及其之后的产品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还有就是苹果的硬件配置,无论是屏幕、外壳,还是CPU、摄像头,都在实际操作中给人以享受。2、iOS系统的操控体验,在这方面iOS无论从UI设计还是系统优化,甚至是与硬件的结合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同样的配置下它的表现会相对高于其他系统,就像我的一个朋友,他选择iPhone也是因为用了别人的手机后感觉其操作很流畅,所以最终才放弃之前的手机。3、海量应用的支撑,作为智能手机,应用成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虽然别的操作系统也有不少的应用,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与iOS相比,而这也得益于App Store与开发者的分成方法,它更能激发程序员的开发热情。
iOS 5界面
其实这类iPhone用户的心理也很好理解,就像上面说到的,他们一般都是追求品质和体验的人,如果有一款手机或者系统的体验更好,他们必然会改变选择。虽然看起来他们也不是很坚定,但跟小宇又有些不同,如果一定时间内没有能超越他们现下使用的产品的话,他们也不会更换,或者说他们在一定时间内也会成为“果粉”。可是,他们与真正的果粉又不完全相同,主要体现在其专一性上面,他们某段时间对iPhone的坚定是基于没有其他产品将其超越,如果有的话必然会“叛变”,还有一点不同就是他们不一定在电脑、平板等其他产品方面也使用苹果的东西,这依旧取决于上面的原因。由此可以看出,这类用户其实是需要被征服的,而对于众多厂商而言,这种用户也是最难争取、最难留住的。
第5页:你是否也在盲从
你是否也在盲从
经常听人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在路上有个人一直抬头望着天空,不一会就有很多人聚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以同样的姿势看着天。过了很久这个人终于将头低下,当他转身看到旁边一堆人还在以他刚才的姿势站着时感到十分惊讶,心里想道:刚刚我颈椎突然出了问题,难道今天人人都犯颈椎病?”虽然是个笑话,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身边每天都有着这样的事情发生,同样,iPhone用户当中也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只是习惯性的盲从,并没有自己的想法,觉得别人都那样做,自己也应该那样,否则就是不合群。
《爱疯时代》片段
就像《爱疯时代》里的女主角小敏,由于每个月工资不是很高,起初她用的只是一款普通的诺基亚手机。后来她发现周围的朋友和同事用的都是iPhone,尤其是在聚会时大家都拿出iPhone三五成群的玩游戏,没有人理她,突然间她觉得自己已经很难融入之前的人际圈子,为此她也决定买一部iPhone,成为其中一员。在经历了数月喝粥吃咸菜的日子之后,她总算攒够钱买iPhone,这时她却发现大家又都换了某款新手机。最后,她终于明白靠一款手机去弥补一些“差距”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而结尾处她给妈妈打电话,将存了多时的钱打给家里后流露出的释然和轻松让人深思。
《爱疯时代》片段
其实这部分用户并不一定多么喜欢iPhone,就像开头时的那个故事,这些人就像路边模仿抬头看天的人一样,其心理思维的本质就是一种不知所以的盲从。他们更多的是看到周围的人都在用,感觉如果自己不用的话就很难融入到其中,甚至有种被孤立的感觉,而最终通过努力可以得到iPhone的时候才发现这不过是一场空。通过不少报道和市场调查我们了解到,这样的用户并不在少数,甚至出现了卖肾买iPhone的事件,这时,我们大家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iPhone到底为我们带了什么?对于这些朋友,小宇只想说一句,iPhone并不能阻隔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反而这款产品的设计初衷正是想让人们通过它更方便的交流,同时可以共享iPhone带来的乐趣。
第6页:孩子们,买之前请想想父母
孩子们,买之前请想想父母
还记得上高一的那年,看到周围同学都在用手机,后来偶然有一次哥哥问到我手机的事,我就跟他说了自己的想法,月底时他带着我去了手机店,给我买了一部手机。记得刚拿到时自己十分兴奋,但回到家后静下来一想,突然觉得真的不应该跟哥哥提这个要求,毕竟那部手机花了他将近两个月的工资,而自己就是一个中学生,又没有什么工作和业务要联系,一部手机只不过满足了自己的攀比心理。从那以后,我就一直没有换手机,一直用到了大学毕业,直到工作后赚了工资才又换的手机。虽然不知道这种攀比之风什么时候渗透进了校园,但相信现在的学生中这种风气应该更加严重,而热门产品iPhone肯定是首当其冲,作为过来人,小宇不禁要问:“孩子们,你们在买iPhone之前有没有想过自己辛劳的父母?”
《爱疯时代》片段
《爱疯时代》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位穿着普通略显疲态的中年人走进了苹果专卖店,在问好型号后从衣兜内掏出一个塑料袋,里面是准备好的钱,后来又从裤兜里掏出一些五元、一元的纸币,最终凑够了一部手机的钱。这时中年人说出了原因,原来是孩子在学校因为没iPhone而被同学笑话,要求父亲给他买一部iPhone。其实这个部分也是促使小宇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因为看到这里我的心真的有种说不出的酸痛感,看着这位父亲凑起的钱,在为父爱感动的同时也再次产生了一个疑问:究竟孩子该不该用这么贵的手机?iPhone或者说高价机到底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中学生
其实这类用户本不应该算是单一的用户,因为其主体由孩子和家长两部分构成,而且这种购买心理也算是盲从的一种。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心智还不太成熟的初高中学生,当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在使用iPhone的时候,他们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很多时候他们的一些心理活动和决定是不受自己控制的,而青春期的叛逆又潜移默化的使其听不进道理,家长方面刻意的宠溺和迎合也促使了这种心理的发展,双方都在一个大背景下选择了盲从。当然,学校在教育和引导方面也存在缺失,毕竟孩子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这种攀比也是发生在校园中,如果校方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个好的引导,相信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会大大减少。
第7页:谁装X谁知道
谁装X谁知道
也不知道装X这个词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大概意思就是为了面子而打肿脸充胖子,其实这种心理从古至今就从来没有断过,归根到底这也是人的一种虚荣心在作祟。同样,也有不少用户是抱着这种心态才购买iPhone的,但一款手机真的就能给人充脸面么?
《爱疯时代》片段
其实这类用户在哪个阶层都有所存在,《爱疯时代》中第一个到专卖店购买iPhone的用户是一个大款,他进来看了看柜台后第一句话就是:“对对对,就是这个手机,给我来两部。”虽然听起来很是财大气粗,但在身边女孩质疑不会用的时候,他的另一句台词让小宇汗颜:“不会用就拿着,不行就当镜子用,咱们出去不能丢了面子。”而之后的白领情侣更是纯为了装X,女方的一句:“买iPhone还不是为了给你张脸面。”让人不得不感叹现在的人对面子看得是有多重。
《爱疯时代》片段
抛开有钱没钱不说,单就上面两拨用户购买前的对话就能看出其心理状态,其实他们也并不是有多么喜欢iPhone,甚至连手机怎么用都不知道。一项国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对自视紧贴科技潮流的人来说,当他们看见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使用最时尚的手机,可能会产生自我怀疑,担心自己落伍,所以会购买产品消除不安感。其实,一部手机真的就能彰显地位赢得满足感么?事实并不是这样,由于iPhone的普遍泛滥,购买这款手机已经不是什么身份地位的象征了,再加上小宇对于手机市场的了解,iPhone并不能算是高端机,那种几万元的奢华手机现在也有不少,一部几千块钱的手机并不能说明什么,就像一句流行语说的:“有钱的玩表,没钱的玩车。”对于这些人来说,真正有面子的还是自己能力的提升,一些外在的东西仅仅是一个心理安慰罢了。
结束语:
文至于此,相信大家对于iPhone用户的购买心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小宇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向大家展示这些人的心理活动,更多的是想以此来引起众人的反思。科技的进步更多是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如果说科技让人们变得更加虚荣、攀比、庸俗,甚至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那最终感到悲哀的只能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