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或厚积薄发?ZOWIE AM游戏鼠标评测

天极网
第1页 评测前言
在鼠标产品线自从推出了EC之后,ZOWIE沉寂了一段时间,在获取了ZOWIE最新FPS游戏鼠标AM即将推出的新闻之后不久,我们也收到了ZOWIE AM的评测样品,这款鼠标到底是否能够承受ZOWIE以及众多玩家们的期望与期待?还是仍和EC一样在玩家口碑中表现平平?这一切的一切也将在本篇评测中慢慢浮出水面。

不像G-TF和CELERITAS,ZOWIE似乎一直在鼠标产品线上“不给力”,从EC再到后期的RTS鼠标Mico,说不上“失败”,但也在玩家中绝对不像赛睿、罗技、雷蛇的某些鼠标一样好评连连,作为一家眼光独到、具备HeatoN、SpawN两大CS明星坐镇产品开发的ZOWIE自然不会无视玩家们的意见,那么AM就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同样玩家们也表示出对这款左右对称FPS鼠标的极高兴趣。
评测之前,我们先来看看AM有什么令人兴奋的特性吧——在功能上,AM具备450/1150/2300三档硬件DPI调节开关,125/500/1000 Hz硬件可调式USB回报率, Avago ADNS-3090高性能、高稳定性光学传感器,在光学透镜上ZOWIE AM自然沿袭了EC的低光头工作高度,同样它与EC一样,没有驱动……
第2页 包装与附件
AM的包装已经和传统ZOWIE产品的配色有了稍许改变,简明的灰色配以醒目的红色,和FPS游戏所需要的高度稳定、精准相配,半开式的包装能够直接看到鼠标的样子。




包装正面左下角标注了鼠标底部硬件DPI开关的档位和对应颜色,包装的侧面则说明了按住侧键插入USB,可获得相应的USB报告速率,这一大改进就解决了当年第一版的EC因为不可调刷新率导致只认125Hz的CF出问题的可能性……

附件方面,简单实用,一张ZOWIE品牌标贴,一张3M背胶的原装贴脚,这样玩家可以放心随便在任何垫子上用AM,磨损了也不必担心买不到副厂的脚贴,更况且AM的脚贴如此宽大,相当耐磨。

鼠标的包装简单明了,鼠标的底部贴有一张保护膜,防止运输中底盘的磨损。
第3页 外观
ZOWIE AM的外型不用多做介绍,以微软IO为蓝本,但个人认为手感上握感略小一圈,IO左右各一的侧键也增加到了左右各2颗,按键方面也采用了与上盖一体式的设计。

左右按键的下倾和Sensei类似,非常舒适的角度让食指和中指都能获得更佳的点击角度。在外壳材质上,AM统一采用了类肤材质,请注意类肤材质与磨砂外壳是两个概念:如G400的上盖是磨砂处理,表面摸上去有硬硬的磨砂感,AM则是类肤烤漆,有着类似于很薄橡胶的弹性感,且表面细腻但不光滑。在手汗的挥发速度上,磨砂要优于类肤。


在做工、模具方面,编辑发现一个无关痛痒的问题:AM的上盖,与底盘的连接处,并不像我们所常见的鼠标一样接缝在底盘,在鼠标尾部的LOGO上我们就发现了这道缝隙,整个上盖就类似于茶壶盖一样扣在了底盘上。
第4页 线缆和底部
ZOWIE AM的连接线是编辑见过的最有特色的了,线材采用了超柔软的材质,几乎可以用“柔若无骨”形容,大家都知道普通的橡胶线因为硬度、重量都会影响手感,有时候不得不配上线夹等工具,而AM的线材不仅没有尼龙线太硬的缺点,而且重量上也比普通的橡胶线更轻盈,几乎时使用没有任何影响。


极为柔软的连接线
底盘采用了红色,宽大的脚贴也是沿袭了EC的经典设计,光头右侧具备硬件DPI切换开关。虽说125/500/1000 Hz三档都不是我们所常用的,不过配合Windows控制面板内略微下调鼠标指针速度,还是能够基本上接近我们常用的400/800DPI。

就做工方面来看,AM和EC还是比较接近的,不论是接缝处的处理,还是用料上的讲究,ZOWIE都保持在了一个中高端产品的层次上,AM相比一些将看点放在LED灯上的产品要务实。
第5页 内部元件
内部元件方面,这里借用外设天下论坛夜飞行大神的两张图,一来说明AM究竟用的是哪款光学引擎,二来将大家所关心的微动开关也曝光一下——ZOWIE定制的HUANUO微动,压力克数较大,键程适中,回弹迅速,有一种点一下是一下的感觉,但是连续快速点击没有10M版本的7N来的快,相比7N,这颗微动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操控,如果熟悉ZOWIE之前推出的RTS鼠标MICO,就会发现AM和MICO使用的同样是这款“猛力型”微动开关。

以上图片来自于外设天下论坛夜飞行

以上图片来自于外设天下论坛夜飞行
同样的开关,不得不让人怀疑,ZOWIE难道是将MICO用剩下的特制HUANUO,继续用在了AM上?不过从这颗微动的表现上看,显然AM的FPS游戏鼠标的定位更适合使用。
第6页 使用感受&评测总结
AM确实让包括编辑在内的玩家有所期待,在使用时他是否能够延续甚至超越IO1.1的经典地位呢?笔者也怀着这样的迫切心情,将AM插上了USB。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AM方便的USB报告速率切换,通过按住左侧键,再插入USB,可分别获得125、500、1000Hz报告速率,从而避免了繁杂的驱动设置,MouseFreq测试结果125hz稳定在132hz,500hz稳定在525hz,1000hz则稳定在989hz。
至于DPI,450/1150/2300三档都算不上“标准”,不过在win speed下调之后,也总算是可以和编辑常用的800dpi接近。握感方面,AM按键的下倾角和Sensei类似,但总体比Sensei短,比IO又小了一圈,手感接近IO,对于手大的玩家来说,会感觉略小,手小的玩家在操控上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测试使用的仍是CS1.6,游戏分辨率800*600,AM设定在1150DPI/500hz,win speed 5/11,关闭加速,CS内指针灵敏度2.0,游戏参数 -noforcemaccel -noforcemparms -noforcemspd。
刚上手时,编辑从罗技G400换用AM,手感上产生了极大的不适应——从G400饱满的握感,较高的按键转换成拿捏式,按键下倾的AM,在稳定性上稍感略差,在尝试调低了游戏指针灵敏度之后,已经较能适应AM,在一局短暂的iceworld中战纪如上图,kill 45,dead 25。

在这局比赛中,AM的按键点射感觉非常干脆,不过过高的压力克数导致手指很累,滚轮也略紧,使用滚轮跳时也要加大力度,这样使得食指的负荷(编辑使用食指拨滚轮)更大,值得称赞的是AM的“近视眼”透镜令它的光头工作高度果然极低,如果这项以评分来记,AM是100的话,G400最多只有60分。

关于手汗,AM的挥发速度还是相当快的,不必太过于担心
最后提到硫酸手的问题,编辑在CS时也会出大量手汗,算得上是硫酸手的典型,AM的类肤材质能够较快散发手汗,不过反复挥发手汗将在表面形成一层泥垢……在材质上编辑还是比较认同G400上盖这样的磨砂材质。
评测总结:AM算是ZOWIE多年技术沉淀的成果,看得出在做工、材质的选取上都投入了相当大的成本和精力,然而笔者对于AM所使用的特制HUANUO微动不敢苟同,较大的压力克数绝对不适合连续点击,而且三档DPI设定有些和所谓的“标准”脱轨,从实际表现上来,AM较高的稳定性、更佳的性能,无疑是替代IO使用者的最佳装备,左右对称的造型和适中的尺寸让它可以几乎成为万精油的代表作。
ZOWIE AM优点:
极低的光头工作高度
左右对称造型
类肤材质
硬件切换DPI、USB报告速率
无直线修正
ZOWIE AM缺点:
左右键压力克数较高
滚轮略紧,阻尼感不一致
对于手大的玩家而言略轻、略小
无驱,三段DPI不太“标准”
ZOWIE AM销售信息:
参考报价:349元
特约经销商:派来尔数码专营店http://plesm.tmall.com/
Extreme Perfect电竞装备店http://tjep.tao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