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稳上900MHz 非公版GTX580超频测试

中关村在线
作为NVIDIA全球重要的AIC级别合作伙伴,影驰对Fermi架构高端芯片相关产品保持了极高的跟进速度,在推出公版GTX580显 卡之后,影驰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推出了非公版设计的影GTX580黑将显卡。这款产品是我们收到的第一款采用了非公版设计的GTX580产品,其庞大的热管 散热器别具特色。作为Fermi架构顶级产品,这款黑将显卡拥有极强的超频和散热能力。
GF110 GPU基于图形处理团簇(翻译为GPC),可扩展流阵列多处理器(SM)和内存控制器(MC)。一个完整GF110实现四个GPC,16个SM和6个内存 控制器。每个GPC之间通过一致的L2 Cache来进行通讯和数据共享。通过这种结构,程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分开管理并为不同的GPC分派不同的线程,也正因为此,费米构架甚至可以实现分支论 断和基于线程块(CTA)级别的乱序执行操作。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称GF110构架是一个拥有4个GPC核心并行的GPU。
图中我们可以看到GF110的总线接口、GigaThread线程调度器、四个完整的GPC单元、六个内存控制器、六个ROP簇和768KB二级缓存。每个GPC单元包含四个多边形引擎。六个ROP簇紧邻二级缓存。
影驰GTX580黑将版拆解赏析
影驰在NVIDIA发布了GTX500家族所有产品之后选择继续对高端产品进行强化,最终推出了这款顶级单芯显卡的设计工作并成功推向市 场。在加强了散热系统之后,这款影驰GTX580骨灰黑将显卡拥有更强的超频能力,无论是游戏测试还是GPU通用计算能力都体现出远超对手的性能水准。下 面就让我们进入对这款显卡的做工分析阶段。
作为Fermi架构的最高端产品,任何一家厂商在GTX580公版设计思路的指导下都不敢有任何改变或者发挥,而影驰则用自己的研发实力则彻底击碎NVIDIA对于产品的限制,所以这款非公版显卡独有的三风扇AC散热器让GTX580进一步摆脱高温炙烤。
公版的GTX580虽然配备了高效的均热板散热体 系,但对于核心显存公用吸热端这种设计来说始终还是有些捉襟见肘的。作为Fermi架构顶级显卡GTX580中最为低温的散热方案,影驰GTX580骨灰 黑将显卡所配备的3风扇AC3散热器方案可以在额定频率下获得低于公版30摄氏度以上的满载温度,还可以通过超频进一步提升性能。
影驰为这款显卡设计了坚实的背板,背板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①辅助显卡背面的散热,确保显卡稳定正常工作;
②背板加固,防止应力导致的PCB弯曲以及由此产生的内部线路弯曲;
③保护PCB背面电气原件,使其能够免受物理冲击导致的损伤。
影驰GTX 580黑将采用AC COOLER,出色的三风扇、五热管低噪音散热器。利用五根热管提升散热效率,快速的将热量迅速传递至有效面积巨大的散热鳍片上,三个风扇保证了流经散热 鳍片的充足风量,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噪音。相比公版,降低了30度核心温度。在空载的时候,噪音仅为23分贝,满载为32.5分贝。核心散热模块采用铜加铝 的大众化组合,顶部散热片、热管采用铜材设计,而鳍片和吸热底采用铝材。
除了GPU核心散热之外,这款显卡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供电单元在高频下工作的发热问题,所以我们看到供电部分同样照顾周到。整个MOSFET部分都配置了大面积铝制散热鳍片。
NVIDIA为GF100/GF110公版所配备的PCB和供电部分非常完美,再加上影驰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 推出强化的非公版产品,我们在这款GTX580上并没有看到本质性的PCB以及供电设计方面的变动。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新产品的良好兼容性和稳定性表现, 影驰GTX580黑将采用了已经非常成熟并且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的GTX480公版的PCB布局设计,这从侧面也反映出了GF100和GF110之间pin to pin级的兼容性设计。
影驰GTX580骨灰黑将显卡视频型号输出接口,采用了双DVI搭配Mini HDMI的组合,其中每个DVI均能输出Dual-Link信号,确保高端用户对2560*1600分辨率的使用。而HDMI接口的引入更多的是满足高清 用户,以及满足越来越普及的高清显示终端设备。
不过由于考虑到单槽位接口间距和散热器出风口大小的综合衡量后,NVIDIA的工程师将Mini HDMI引入到产品中,从而有效的在间距、功能以及散热器效能上找到了平衡点。
影驰GTX580黑将基本信息
在这个环节,我们使用了常用的GPU-Z软件来测试影驰GTX580黑将显卡的基本信息。
在GPU-Z信息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使用了集成512个流处理器的GF110核心,40nm工艺,由于重新进行了EDA设计,GF110的晶体管数变为了30亿。
这款显卡的核心和显存频率和公版相同,默认频率达到772/4008MHz,核心与Shader比固定为1:2。
显存方面,受益于DDR5的高频率以及GTX580不计代价使用的384位显存控制器,影驰GTX580黑将显卡最终显存带宽达到了惊人的192.4GB/s。
在传感器页面,我们看到了影驰GTX580黑将显卡显卡的传感器能够准确识别显卡的工作状态。我们用 Furmark做了一个简单的3D负载,发现传感器对于温度的检测非常准确,GPU核心也支持频率自适应变化以降低功耗,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使用了重新设计 的散热系统,该卡的风扇转速依旧可以随温度变化而实时变化,进一步达到了噪音和散热性能的平衡。
影驰GTX580黑将超频实战
本次超频测试中我们使用NVIDIA Inspector来对频率进行调节,这是一款NVIDIA官方推出的不错的小工具。软件仅110KB,用户下载、携带方便;软件拥有类似GPU-Z的硬 件规格识别和频率、电压等实时监控功能;最重要的是其集成超频工具,界面简单易操作。通过这款软件,我们将这款显卡的核心频率提升到950MHz,不过最 后该频率并没有通过全部测试,最终我们将这款显卡的频率稳定在900/4008MHz并通过Furmark稳定性测试。
在性能测试开始之前我们对影驰GTX580黑将显卡的稳定性也做了测试,使用的软件是大家常用的也是公认效果最好的Furmark,版本号1.8.0。
FurMark是oZone3D开发的一款OpenGL基准测试工具,通过毛发渲染来衡量显卡的性能,同时还能迫使GPU处于满载甚至过载状态以考验显卡的稳定性。
影驰豪华的散热设计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GTX580黑将的待机温度仅为26度,满载的最高温度也没有超过 61度,远远低于我们之前测试的公版GTX580。在大约8分钟的满载过程中,影驰GTX580黑将显卡在5热管3风扇散热器的镇压下表现稳定,温度完全 可控,温度线性递增控制优秀,没有明显波动产生。
测试中这款显卡的3风扇AC散热器噪音控制优秀,满载情况下最高转速只有50%(2490RPM),噪音和一款中端显卡并无二致。联想起公版GTX580满载温度和大尺寸涡轮风扇的噪音,这款显卡的优势愈加明显。
测试系统硬件环境
性能测试使用的硬件平台由Intel Core i7-975 Extreme Edition、ASUS P6T Deluxe主板和2GB*3三通道DDR3-1600内存构成。细节及软件 环境设定见下表:
测 试 平 台 硬 件 | |
中央处理器 | Intel Core i7-975 Extreme Edition |
(4核 / 超线程 / 133MHz*25 / 8MB共享缓存 ) | |
散热器 | Thermalright Ultra-120 eXtreme |
(单个120mm*25mm风扇 / 1600RPM) | |
内存模组 | Apacer PC3-12800 猎豹套装 2GB*2 |
(SPD:1600 8-8-8-24-2T) | |
主板 | ASUS P6T Deluxe |
(Intel X58 + ICH10R Chipset) | |
显示卡 | |
AMD 产 品 | |
Radeon HD 6970 | |
(Cayman / 2048MB / 核心:870MHz / Shader:870Mhz / 显存:5500 Mhz) | |
Radeon HD 6950 | |
(Cayman/ 2048MB / 核心:800MHz / Shader:800Mhz / 显存:5000 Mhz) | |
NVIDIA 产 品 | |
影驰GTX 580黑将版1536MB | |
(GF110 / 1536MB / 核心:772MHz / Shader:1536Mhz / 显存:4008 Mhz) | |
GeForce GTX 560 Ti 1024MB | |
(GF114 / 1024MB / 核心:823MHz / Shader:1646Mhz / 显存:4008 Mhz) | |
硬盘 | Hitachi 1T |
(1TB / 7200RPM / 16M缓存 / 50GB NTFS系统分区) | |
电源供应器 | AcBel R8 ATX-700CA-AB8FB |
(ATX12V 2.0 / 700W) | |
显示器 | DELL UltraSharp 3008WFP |
(30英寸LCD / 2560*1600分辨率) |
Thermalright Ultra-120 eXtreme
我们的硬件评测使用的内存模组由宇瞻(Apacer)中国区总代理佳明国际提供,电源供应器、CPU散热器由华硕(ASUS)玩家国度官方店、利民(Thermalright)的北京总代理,COOLIFE玩家国度俱乐部提供。
测试系统的软件环境
为保证系统平台具有最佳的稳定性,此次硬件评测中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均为Microsoft Windows 7 正版授权产品。使用Windows 7正版软件能够获得最好的兼容性以及系统升级更新服务。
用户在体验或购买安装Windows 7的操作系统时请认准所装系统是否已经获得正版授权许可!未经授权的非正版软件将无法获得包括更新等功能在内的Windows 7服务。
操 作 系 统 及 驱 动 | |
操作系统 | |
Microsoft Windows 7 Ultimate RTM | |
(中文版 / 版本号7600) | |
主板芯片组 驱动 | Intel Chipset Device Software for Win7 |
(WHQL / 版本号 9.1.1.1125) | |
显卡驱动 | |
AMD Catalyst for Radeon HD 6900 | |
(Beta / 版本号 11.1) | |
NVIDIA Forceware for Win7 | |
(WHQL / 版本号 266.58) | |
桌面环境 | 2560*1600_32bit 60Hz |
测 试 平 台 软 件 | |
3D合成 测试软件 | 3Dmark Vantage |
Futuremark / 版本号1.2 | |
3Dmark 11 | |
Futuremark / 版本号1.0.1 | |
通用计算测试项目 | |
Folding@home | |
斯坦福大学 / 版本号 6.41 | |
辅助测试软件 | Fraps |
beepa / 版本号 3.2.3 |
各类合成测试软件和直接测速软件都用得分来衡量性能,数值越高越好,以时间计算的几款测试软件则是用时越少越好。
DX10理论性能测试:3Dmark Vantage
3DmarkVantage是Futuremark推出的一款显卡3D性能测试,该款软件仅支持DirectX 10系统及DirectX 10显卡。测试成绩主要由两个显卡测试和两个CPU测试构成,整个测试软件各家偏重整机性能。
测试成绩
测试成绩
DX11理论性能测试:3DMark 11
3DMark 11是Futuremark在2010年12月07日推出的全新3D性能测试软件,该款软件仅支持DirectX 11系统和DirectX 11显卡。显卡测试主要以产品的DirectX 11效能为主,同时通过基于bullet开放式平台的物理引擎来测试平台的物理加速效能。
3DMark 11
测试成绩
测试成绩
Folding@home分布式计算
Folding@home是一个研究 蛋白质折叠,误折,聚合及由此引起的相关疾病的分布式计算项目。该程序通过构筑分子动力学模型来模拟蛋白质大分子体系中各原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震动以及 原子间键能和键角的变化,从而达到通过计算机运算来研究不同环境中蛋白质的状况以及部分疾病病因研究的目的。
Folding@home能了解蛋白质折叠、误折以及相关的疾病。目前进行中的研究有:癌症、阿兹海默症(老年失智症)、亨廷顿病、成骨不全症、帕金森氏症、II型糖尿病、艾滋病及各种流感等。
该项目在中国拥有约2000多 名参与者,其中最强大的China Folding@Home Power(Folding@Home中国力量,团队编号3213)团队已经拥有2600余人,最近活跃用户200人以上,目前贡献计算量排名世界第22 位,团队整体运算能力约为160到200TFLOPS。
测试成绩
影驰GTX580黑将版显卡测试综述
从2011年单品评测开始,ZOL显卡频道将引入评分页面,该页面可以准确完备地点评各款显卡的基本概况和特性,主观评分项目也具备可比性,希望大家多提意见,我们将为此而完善。
影 驰 G T X 5 8 0 黑 将 版 测 试 综 述 | |||
评分项目 | |||
产品设计 | |||
产品定位 | ★★★★★ | ||
用料品质 | ★★★★★ | ||
市场定价 | ★★★★☆ | ||
性能表现 | |||
3D性能 | ★★★★★ | ||
游戏性能 | ★★★★★ | ||
人性化设计 | |||
噪音控制 | ★★★★★ | ||
超频能力 | ★★★★☆ | ||
接口附件 | ★★★★☆ | ||
温度控制 | ★★★★★ | ||
设计细节 | ★★★★☆ | ||
编辑点评 |
总结: | ||
优势: | |||
遗憾: |
满分:★★★★★ 零分:☆☆☆☆☆ 未测试不评价:
产品设计:
1、产品定位:产品的设计是否符合目标用户的需要。
2、用料品质:供电设计是否豪华,用料可否保证显卡长期稳定运行。
3、市场定价:价格是否合理,比同类定位产品高减分,比同类定位产品低加分。
性能表现:
1、3D性能: 与同芯片产品比较,3D基准性能高低。
2、游戏性能:主观评价游戏当中的应用性。
人性化设计:
1、噪音控制:人体感觉得到的噪音带来的负面影响。
2、超频能力:显卡频率的可提升空间。
3、接口附件:通用性是否强,附件能否给用户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
4、温度控制:通过测试了解显卡的温度控制程度。
5、设计细节:产品的美观度、细节的把控、各种人性化的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