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大火引发气候变化等多重解读

南方都市报
作者:周勇进
俄现代史上最严重的森林大火仍然在17个联邦主体肆虐。
莫斯科一度沦为“雾都”,火灾产生大量烟尘持续笼罩莫斯科超过一周。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其他有毒物质严重超标,呛人烟雾让许多市民戴上口罩,造成口罩脱销。
今年夏天还打破了莫斯科历史上130年以来的最高气温纪录———38.2℃。平均温度比往年高8℃,热浪滚滚、烟熏火燎,有关世界末日的说法在莫斯科老百姓口中不胫而走。被烟熏火燎的还有“梅普组合”,扑灭大火是他们眼下的头等大事。最新的民调显示,俄民众对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的信任度降至近年来最低,俄罗斯、“梅普组合”正在经受火的考验。
科学家从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极端天气现象变得更为频繁,在他们看来,俄罗斯的高温和大火、巴基斯坦的特大洪水、中国的洪水、泥石流、欧洲多国的高温以及南美的寒冬都有着内在的关联;而一些西方媒体则从制度层面进行政治解读,认为这场失去控制的大火折射出俄罗斯政府的失灵、制度的惰性和应对灾难能力的严重不足;也有人说,为什么那么多房子被烧?因为他们的房子基本上都挨着森林。不烧不知道,原来俄罗斯森林覆盖率那么高;甚至还有人相信,俄罗斯的8月遭到了诅咒……
1
莫斯科怎么了?
“宛如世界末日一样”
“8月6日,俄罗斯烟雾浓重,宛如世界末日一样的天空……好想尽快回来。”当时还身处莫斯科的郭女士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郭女士是上海一家演出公司的经纪人,刚从莫斯科回来。她此前在莫斯科呆了一个月,亲身经历了那里的烟熏火燎。
郭女士一行于7月11日抵达莫斯科,当时就感觉特别热,因为往年气温都在30℃以下。她们到莫斯科的第三周,森林大火火已经烧起来了。“我们发觉室外的烟很大,开始以为是雾,后来闻到呛味,也没有多想,以为附近在烧东西。后来才知道俄罗斯发生森林大火。在街上,大家开始都戴起了口罩。有一天,能见度只有200米远。街上几乎没有车,也没有人。”由于烟雾笼罩莫斯科,市民减少出门,郭女士的演出团受到很大影响,与往年相比,看戏的人很少,这次的演出票房不理想。
郭女士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本来我们想买口罩,但口罩都脱销了。我们住的地方都没有空调,当地人从来没有想到会那么热。天气太热,又没有风,打开窗户透气,又有呛人的烟味,虽然昼夜有一些温差,但室外的凉爽进不到室内。那些天真有一种烟熏火燎的感觉。”
郭女士或许还不知道,很多莫斯科人因热浪和烟雾而死。莫斯科卫生局长塞尔佐夫斯基表示,“正常情况下莫斯科日死亡人数在360-380人之间,但目前已增至700人左右。”彭博社报道称,可能至少有7000名莫斯科人死于热浪,俄罗斯全国因高温死亡的人数可能至少是这个数字的两倍。
“俄罗斯的森林大火年年有,不过像今年这样的过火面积之大、蔓延速度之快、破坏程度之深、死伤人数之多却十分罕见。”中青报驻俄罗斯记者关健斌这样形容。
俄罗斯官方称,截至8月7日,有50多人直接由于森林大火而死亡,数千人无家可归。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火灾造成的损失预计将达到150亿美元,约为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1%。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12日表示,今夏俄罗斯1/4的粮食作物已毁于干旱。总理普京下令,出口商在今年剩余的时间里不得再把粮食运往海外。
值得庆幸的是,俄救灾人员9日成功解救了乌拉尔地区斯涅任斯克市附近的一个联邦核中心——— 扎巴巴欣全俄物理技术科研学院,它是俄罗斯现有的两所世界级核武中心之一。郭女士透露,她们的俄罗斯翻译说,最高峰时有40多架灭火飞机在上空盘旋,保护这个核武中心。而在莫斯科以东480公里下诺夫哥罗德地区,曾经诞生苏联核武的萨罗夫大型核研究设施附近火情也在13日得到控制,所有被转移的危险物质已重新转移回核设施内。
对于莫斯科人来说另一个好消息是,莫斯科市13日迎来一个多月以来的第一场大雨,连日来弥漫城市的烟雾被冲散,数周来一直在30℃以上徘徊的气温降至20多摄氏度,不少人干脆在雨中行走享受难得的清凉……
不过,大雨没有能够扑灭莫斯科周边的林火,至少还有29处火点仍在燃烧,而全国范围内燃烧火点总数为611处。
2
气候变化使然?
“全球变暖使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罕见的高温被认为是俄罗斯森林大火扑不灭的原因之一。俄罗斯水文气象和环境监测局局长亚历山大·弗罗洛夫9日表示,俄罗斯目前遭遇的酷暑千年不遇,史无前例。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俄罗斯对外政策室主任万成才也认为,“俄罗斯森林大火的主要祸因是反常的气候。俄罗斯的高温已持续了几个月。往常莫斯科夏季气温一般为28℃-30℃,但今年达到近40℃。气候反常导致大面积的干旱,导致粮食产量锐减。”
在俄罗斯之外,极端天气引发的灾害也频频发生,如巴基斯坦的特大洪水,中国的洪水、泥石流,欧洲多国的高温。为什么极端天气事件如此集中?波茨坦气候冲击研究所教授弗里德里希·威廉·杰斯滕戈伯告诉南都记者,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极端天气现象变得更为频繁。
杰斯滕戈伯教授说:“太阳是地球大气能量的主要提供者,我们观察到,几千年以来,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地球大气能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比太阳辐射的自然变化要大10倍。上一个世纪,大气中人类排放的的二氧化碳增加了1/3,造成的后果是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8℃。更高的大气能量是干旱、洪水、热浪或森林火灾等极端天气事件变得频繁的最主要原因。”
杰斯滕戈伯教授指出,“我们不能说,全球变暖是每一个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但我们可以说,全球变暖使得极端的天气事件变得更加频发和强烈。这就是我们所观察到的情况。”
至于俄罗斯的罕见高温是一个孤立极端天气事件?抑或它和今年夏季欧亚大陆一些地区的异常气候和严重自然灾害一样,是地球向人类发出的预警?目前还没有定论。
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12日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俄罗斯人对这种高温天气原因的看法也不一致。46%的人认为这是受全球暖化的影响,42%的人认为,这仅仅是一次偏离正常气候的个案。
3
政府不合格?
“西方媒体把一切归咎于制度”
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也将异常天气视为罪魁祸首。8月9日,在向内务部官兵和紧急状况部工作人员颁发奖章的仪式上,他表示:“即使在警惕的情况下,这种天气也完全不受人的控制。”
但一些批评人士注意到:火灾发生时,梅德韦杰夫还在黑海度假,直到8月4日才返回莫斯科。他首次前往灾区时,森林大火已经烧了几个星期;当莫斯科市外森林大火引起的烟雾笼罩整个首都时,市长卢日科夫还在欧洲度假。
大火愈烧愈烈,网上充斥着俄罗斯人对政府不满的声音,独立广播电台“莫斯科回声”8月初通过俄政府网向普京转交了一位网民对政府的批评。该电台主编阿列克谢·韦涅季克托夫在致普京的信里说,“当然,没有人会当面告诉你这些,但网上到处是批评和不满。”
外国媒体也加入了进来。德国《明镜周刊》的一篇文章分析了俄罗斯消防能力的不足。文章指出,虽然俄罗斯国土面积辽阔,但它的专业消防人员比德国还要少,俄罗斯没有训练有素的志愿者,俄罗斯的消防车很多是苏联时代制造的。
英国《金融时报》文章认为,在灾难面前俄罗斯总是仓促应对。题为《大火暴露俄罗斯政府运转失灵》的文章称,“本周,他(普京)似乎无处不在,他在森林大火的余烬中奔走,他批评政府官员,他发誓在冬天到来之前重建被烧毁的房屋。然而,这场大火显示俄罗斯什么也没有改变。俄罗斯的国家治理存在问题,应对灾难总显得仓促,基础设施陈旧不堪。”
8月7日,美国《纽约时报》题为《俄救灾应对无法平息怒火》的报道称,“这个夏天,先是酷热、干旱、歉收,现在全国范围内又发生森林火灾,俄罗斯政府面临着民众不断升温的怒火。”文章称,人们发现这个政府并不合格,在多年的制度惰性和官僚腐败后,俄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受到严重的削弱。
《纽约时报》报道称,森林大火发生后,消防人员发现,通往火场的道路失修,消防车也是故障频频。2006年普京牵头修订的森林法允许伐木公司将消防业务外包,护林员的数量也被消减。
万成才不太认同某些指责。他说:“俄罗斯幅员辽阔,很多地方同时发生火灾,政府纵有三头六臂也顾不过来。西方媒体喜欢把一切都归咎于制度,其实是不了解情况。”
4
“梅普”不靠谱?
“他们的支持率会再次上升”
俄罗斯官方突出报道了正面的政府形象———强有力的政府积极投入了一场异常的自然灾难中。同时,俄罗斯各官方电视台还广泛报道了世界其他地方的极端天气灾害。
人们从媒体上看到,普京与梅德韦杰夫亲自挂帅。火灾还未结束,问责已经开始。8月4日,梅德韦杰夫从黑海度假胜地返回莫斯科,他撤销了俄海航部队基地遭林火焚毁事件中负有责任的数名海军将领的职务,对俄海军总司令等人给予警告。
9日,梅德韦杰夫飞赴位于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马里埃尔共和国,视察那里的火灾灾情。他猛烈批判某些地方官员主政无方,管理混乱。他强调,要将那些仍在继续休假而不是返回救灾的林业管理部门官员予以撤职。
普京成为“救火队员”,他亲自回复了一名因地方小型居民点消防状况欠佳而忿忿不已的网民所写的愤怒的信。在一处重灾区视察时,普京被受灾的民众指着鼻子责骂。一向强硬的普京平静地面对人们的愤怒。
10日,俄罗斯总理普京亲自上阵,作为副驾驶员驾驶水陆两栖飞机参加梁赞州的灭火工作。此举被某些外国媒体认为是在“作秀”,是在弥补大火给其带来的政治伤害。《纽约时报》文章将这件事与普京亲自回复愤怒的网民联系在一起,称“普京对两处着火点和一名批评者泼了冷水”。
万成才认为,老百姓当面指责普京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普京很亲民。万成才告诉南都记者:“这样的镜头都能报道出来,说明俄罗斯的开放程度已经相当大。”至于民调显示“梅普”的支持率降至近年来最低,万成才表示,不要对它过于迷信。
严重的森林大火是否会对普京造成政治伤害?莫斯科卡耐基中心的政治分析师玛利亚·李普曼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她认为,普京的人气不但不会下滑,甚至还可能因为他在救灾中“实干家”的形象而有所增长。
同样,俄罗斯政府舆论研究中心V tsIO M的发言人卡敏秋克表示,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支持率即使下降,这种趋势也不会持续很久。路透社援引她的话说:“暑假过后,随着政府的公关机器再次发动,他们的支持率会再次上升。”“在俄罗斯,人们在政治上没有别的选择。没有别的人能指望。”
就在前天,数十名反对派和人权活动人士聚集在莫斯科市政厅前,他们对市长在莫斯科市民受苦之时度假感到愤怒,要求卢日科夫辞职。结果,莫斯科警察拘捕了35人。
南都记者 周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