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 联力全铝P50机箱详测试

中关村在线
作者:中关村在线 赵子悦
第1页:联力PC-P50机箱体验序言
2624
来自宝岛台湾的联力(Lian Li)公司自成立于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应该算得上是一家“老字号”机箱品牌,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将机箱全铝制概念发挥到极致,因此期间也出品过众多经典之作。
细节决定品质
早在2007年,联力就发布了他们第一款专注于游戏市场的全铝机箱箱产品“ARMORSUIT系列”。而在2009年联力的这款系列有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PC-P50”。在这款产品发布之后,立刻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都迫切地想了解或是体验一下这款机箱的强大散热系统以及独特细节设计,所带来与众不同之处。
联力 PC-P50机箱
联力 PC-P50 | |
机箱类型 | 台式机类 |
机箱结构 | Micro ATX/ATX |
适用主板 | Micro ATX/ATX板型 |
机箱样式 | 立式 |
5.25英寸仓位 | 9个 |
3.5英寸仓位 | 3个 |
PCI插槽 | 7个 |
机箱接口 | USB/音频 |
机箱材质 | 铝 |
产品颜色 | 黑色 |
外型尺寸 | 210×490×490mm |
预留风扇位 | 前:120mm×1 上:140mm×2 后:120mm×1 |
就在近日,我们有幸得到了这款产品,到底其品质如何、性能如何、细节如何,以及又有何众不同之处?还是先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fde第2页:前面板防尘还易拆
我们此次拿到的这款联力P50机箱是其黑化版本,与普通版本有所区别的是,除了机身被黑化处理之外,在前置面板处还增设了一个前置2个eSATA的扩展接口。相较原版来说确实方便不少。
机箱面板网格栅式设计
机箱在前置面板上由于增添了一个前置eSATA的扩展接口,因此只留有8个5.25英寸外露式驱动器盘。并且采用网格栅设计,增强机箱的散热性。
机箱前置面板框
值得一提的是,机箱前置面板框可以很轻松地被取下,不像一般机箱的面板一样费力。有一次,笔者因为需要对一款某品牌机箱前部钢板设计进行拍照,需要将其面板取下,没想到最后钳子、锤子、改锥一起上,最后笔者不得不放弃拍照的计划。
冲孔外网格栅以及防尘过滤网
卸下面板框后,每个驱动器盘位的挡板也都能很轻松的取下,而由于挡板采用冲孔外网格栅处理,因此还将每块挡板都添有防止灰尘进入的防尘网。
如果将最下面四块挡板卸下,会发现后面设有一个120mm的进气风扇,为机箱内部提供充足而且凉爽的空气。
第3页:顶部大开孔 折边细致不划手
机箱顶部设计很有特点,虽然也是向上突起,为顶部风扇提供空间,但其边缘斜面设计,以及四顶角的处理方法,让机箱显得更有立体感,而且可能还会节省一些材料成本。
机箱顶部
机箱顶部顶角设计
机箱顶部散热网
机箱顶部两个140mm风扇
机箱顶部设有超大尺寸的散热网,下部藏有两个140mm的散热风扇,增强其散热性能,也能更好的支持其风道的设计理念。同时这款个大散热网也可以被轻松地拆卸。
位于机箱顶部的I/O区
机箱的I/O也被设置到机箱顶部,位于顶部散热网前端的凹陷处。设有两个USB2.0接口以及一组音频输入输出端口,另外两个eSATA接口被设计在前置面板上。同时在机箱工作时电源按键以及复位键还会发出蓝光和红光,作为电源和硬盘LED指示灯。
第4页:电源下置配水冷孔提升散热
788
机箱后部的设计应该说换全面,大型散热风扇、大量散热网孔、水冷孔等等,应该说你想要的它都具备,应有尽有。
机箱后部设计
机箱后部120mm风扇
机箱后部配有一款120mm的散热风扇十分强劲,笔者在测试机箱温度时,能感受到其风扇转速很高,出风量也十分了得,不过其风扇噪音却是并没有明显的增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黑化版的P50机箱所有装配的风扇全部是可发蓝光的LED静音风扇。同时,在散热风扇下面,机箱还设有两个水冷孔位。
机箱后部侧板处的安全锁眼
并且机箱采用电源下置设计,以贴合机箱的风道理念,是电源散热单独成为一个散热体系,而对机箱整体散热设计不受到影响。
机箱采用电源下置设计
另外,机箱后部除了在四角处,设有四个固定侧板的螺丝外,还设有一个安全锁孔,可用锁具将其锁劳,确保机箱内部配件不被盗走的安全。
c6a第5页:侧板透明增添视觉享受
对于一款全铝材质机箱来说,其机箱本身就是一个超好的散热媒介,因此在全铝机箱侧板上设置散热窗,除了增加冲孔成本之外,好像就没有别的什么优势了。因此,这款机箱并没有采用对侧板进行开散热窗的处理。
机箱侧板采用透明材质 机箱内部一览无余
虽然没开小窗,却倒是开了个“大窗”。与普通版相比,黑化版机箱的侧板出采用透明亚克力材质处理,可以对机箱内部一览无余。
机箱底部设计
机箱底部设有四个造型别致的支撑底座,其设计与机箱整体风格如何为一体,这可已看出联力机箱对细节处理上的把握恰到好处。
机箱底部防尘过滤网
另外,机箱底部除了在电源处设有进风口之外,并无开设其它进风或风扇窗孔,并且在进风口安置一个灰尘过滤网,而且可以对其轻松拆卸以方便清洗。
第6页:风扇易拆配背部走线
这款机箱的内部结构基本与P系列其他产品相同,只是许多地方做了黑化处理,比如仍提供5组5.25英寸光驱舱位,4组3.5硬盘舱位,兼容ATX/M-ATX规格主板。
机箱背部结构 主板托架上留有方便走背线的孔洞
机箱内部结构(侧面板)
机箱内部驱动器盘位设计
机箱可支持ATX、Micro-ATX以及目前市面流行的各种主流主板。并且在主板托架处开有多处开孔,以方便整理线缆,走背线。不至于影响到机箱内部风道的通风效果。
机箱线缆除了可以走背线之外,还可以使用理线卡子,对电源线缆进行整理,使其不至于显得凌乱不堪。
第7页:机箱内部细节——硬盘以及光驱位设计
8e4
机箱硬盘位的被设计为免工具可拆卸式框架,同样也被进行了黑化处理。机箱共设置了3个3.5英寸硬盘位,并且在框架前端配有一个120mm蓝色LED静音风扇,即可为硬盘进行散热,又能为机箱内部提供充足的冷空气。
机箱硬盘位设计
硬盘位免工具固定螺丝
硬盘位框架被免工具处理只要将其四颗固定螺丝取下,便可将其从机箱前部取出,以避免装卸硬盘时,还要牵连到其他部件,这些细节上的处理十分方便,而且人性化。
将硬盘框架取出后,其内的硬盘托架也不用工具就能将其方便抽出。我们可以清晰的看都硬盘托架周围的固定螺丝上,带有防滑橡胶垫。同时框架上的固定孔是斜向开孔,在加上防滑垫圈,是其安装之后十分的牢固可靠。
另外,硬盘托架上带有硬盘固定锁扣,以及防滑、防震橡胶垫,使之进一步增加硬盘固定的牢靠性。
机箱光驱位设计
机箱外露5.25英寸驱动器盘位有8个,除去能硬盘位用掉的3个,能使用位置只有7个,并且其中有三个盘位带有免工具安装系统,同样此处也被黑化处理,就连免工具固定卡子也不能“幸免”。
光驱位免工具设计
用户不需要像其他机箱一样,先将固定卡子取下,安装好光驱之后再将其安装上,很不方便。而这款机箱光驱位的免工具卡子带有合页设计,只需将其打开然后关闭即可。
fb2
第8页:机箱内部细节——PCI扩展槽设计
这款机箱的PCI扩展槽多达7个,并且也采用免工具系统,同时使用起来轻松、方便。只需将锁扣扳上,将显卡或其他PCI设备插入,然后再将其扳下扣紧,整个过程是轻松,并没有丝毫费力之处。
机箱PCI扩展槽挡板
与普通机箱不同的是,这款机箱的PCI扩展槽挡板,也被设计了诸多的散热孔,从而能更好的提高机箱以及显卡的散热效果。
机箱PCI扩展槽免工具设计
另外,这款机箱内部空间十分宽阔,长达31cm的宽度,完全可以支持目前市场上众多的主流显卡。
第9页:机箱内部细节——电源处设计
这款机箱采用电源下置设计,这样处理不但可以稳定机箱的重心,使其更加牢靠,而且还能使电源散热单独成为一个系统,不至于影响机箱整体的风道设计。
机箱在电源的位置上设有电源托架,并且在上面设有防滑条。而且为了使电源更加的牢固,厂商特意为了电源准备了一条“安全带”,可将电源牢固的绑定到机箱上,就算被来回来去的搬运电源也不会有脱落不牢靠的危险。
机箱电源位置设计情况
另外,在机箱底部的进风口,其设计十分特别,也有区别于普通机箱。通常情况下,电源处的进风口一般被进行冲孔处理,然而由于这款机箱材质的特别,铝的强硬度要弱于钢材,如果被处理成冲孔,那么机箱整体的强度将大大削弱。
所以为了避免这一状况,进风口被设计成像鱼鳃一样的样式,不但有效地避免了机身强度的削弱,而且也有效地防止了灰尘的侵袭,同时还能节省工艺成本。
第10页:机箱简单测试以及结果
这次测试平台选用的是时下流行的i7平台,搭载原装风扇。显卡选用的是GTX260显卡,电源选用的是酷冷至尊 龙影850模组电源,能给系统提供充分的稳定,整体来说这套配置符合时下装机用户的需求。
测试软件方面我们选用的是PRIME95和Furmark,把CPU和显卡双双达到满载程度,在用Everest来监控,然后分别记录电脑空闲时与运行满负载90分钟后的各个硬件附近的温度,以测试机箱的散热情况(室内温度24度)。
测试温度结果
这款机箱一共装配了4个风扇,机箱前后各一个120mm风扇,顶部设有两个140mm风扇。在测试其机箱内温度,在一般轻负载或是待机情况下,风扇的噪音几乎听不到,而在满载CPU以及GPU的满负荷工作情况下,风扇转速明显提高(前置风扇1100至1250rpm之间;后置风扇1600rpm左右;上置两个风扇均在1060至1100rpm之间),但是其噪音变化却不是很明显。
第11页:总结——细节决定一切
86e
以上的内容是笔者对这款联力PC-P50机箱做出的一些主要功能、特点以及部分细节的简单介绍。由于笔者虽然也是“阅机”无数,但这还是头一次切身实地的接触到联力全铝材质机箱,因此接下来笔者结合自身体验,小谈一下对这款机箱的受用感受。
联力PC-P50机箱
从外观上看,这款机箱表面的高光金属拉丝十分有质感,而且看上去很扎实,一眼瞧去,就能看出其独具特有的高端品质与气质。总之,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确实是个好玩意儿”。
虽然机箱看起来很有个头儿,但是其总量其实很轻只有6.6kg,与一个普通机箱的而且材质优秀的机箱差不了多少,因此在搬运的条件下十分轻松,一点也不费力。
联力PC-P50机箱
即便是机箱有纯铝打造,其坚实程度一点也不钢板差。给大家举个现实的例子,笔者测试机箱时不慎将机箱侧板摔到地上,并且还是边角先着地,如果平常的机箱碰到这样的情况,其侧板角早就摔的变形了,至少原来的尖角也变成圆角了,而P50不但没事,而且连点儿漆都没掉,足以说明其材质工艺的出色程度。
另外一点,联力这款机箱的细节之处确实是很出色,无论电源、硬盘上的“安全带”,还是PCI扩展槽上的免工具系统,甚至是光驱位合页式的卡扣,就连无人问及过的螺丝,都设计的细致入微。
大家都说设计要讲“人性化”,什么又是“人性化”?那就是细节,只有对细节的把握正确到位,才能体现出人性化的特征,而使其不至于落于一句空话。
当然,笔者并不是宣扬联力的这款机箱有多么多的优秀,是人性化设计的典范。笔者只是想借机说明一点,人性化设计决不能是句空话,而细节设计将决定产品的一切。
另外,这款机箱也有不足之处。比如笔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机箱上怎么也挥之不去的手印,使得笔者在拍照时,不得不为之头疼,因此笔者也为图片上残留的手印向各位网友致歉。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