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妻与肥龙 2008年CPU市场大事回顾(8)

太平洋科技
2009年春节将至,大家都在对去年做最后的总结,回顾2008年CPU市场,Intel/AMD两大CPU厂商的竞争依旧激烈,Intel全年在主推45nm产品,并在年底发布了新一代旗舰产品——Core i7,网友给予它一个动听的名字“爱妻”。而AMD方面则是力推整合平台和Phenom CPU,网友则称之为“肥龙”,以其核心数量的优势与Intel 45nm CPU进行竞争。“爱妻”与“肥龙”已成为Intel/AMD 08年最受关注的CPU。
Intel新一代处理器Core i7
Intel新一代CPU Core i7,基于全新Nehalem架构的CPU,采用LGA 1366接口,集众多先进技术于一身,如集成内存控制器、三通道技术支持、全新QPI总线、超线程技术的回归、Turbo Mode智能加速技术等。正因为它是一款划时代的CPU,其性能表现受到业界及用户的广泛关注。
AMD Phenom系列处理器
AMD的Phenom系列,则是把多核CPU向平民化推进,尤其是主流市场的Phenom X3,“以三打二”,即三核战双核,在多线程、多任务方面表现出其多核的优势,并以良好的性价比获得用户的好评,因此成为08年最受关注的AMD CPU。
当然,除了“爱妻”与“肥龙”外,08年还有不少具有重大意义的CPU发布。在春节前,我们和大家回顾2008年的CPU市场,看看在过去的一年里,CPU市场发布了哪些大事,有哪些产品是值得回顾的。
本文导航
首款零售版Intel E1200
Intel总是带领着桌面CPU市场的发展,为使全民进入双核时代,Intel向入门市场推出了Celeron E1200 CPU。将拥有1.6GHz核心主频,800MHz FSB和512KB L2缓存,并于08年初高调上市。最重要的是E1200使用了性能强劲的Conroe架构,以较低的频率便能获得很高的执行效率,功耗控制也十分出色。双核赛扬E1200的出现,将取代单核CPU成为入门级的首选产品,同时宣告了单核时代的终结,08年将的CPU市场将全面进入双核时代。
E1200的对手——闪龙2100+
为应双核赛扬E1200,AMD也向入门级市场推出了双核CPU,那就是Sempron X2 2100+,主频为1.8G,采用65nm制造工艺,相比A64 X2,只是二级缓存上被砍掉了一半变成了256Kx2,每个核心使用256K二级缓存容量;在HT总线上也由原来的1GHz变成了800MHz,但是在性能上并没有太多的影响。而在性能方面Sempron 2100+基本上同E1200处于同一档次。
Intel Celeron E1200和AMD Sempron X2 2100+的推出具有很大意义,宣告单核时代的终结,入门级市场也进入了双核时代。从过去08年的市场来看,确实是终结了单核时代,无论是从性能表现还是市场定位来看,现在E1200只有230元、X2 2100+也仅为200元出头,还有选择单核的理由吗?
本文导航
Phenom X4 9550零售版
2007年,AMD推出了基于K10架构的第一代处理器,并没有继续使用沿用多年的“Athlon”品牌来命名新一代处理器,而是起用全新的品牌“Phenom”,中文名“弈龙”,而网友们也给了它一个亲切的昵称——“肥龙”。Phenom发布当初并不顺利,由于L3缓存协议上出现了TLB BUG,使其运行某些特定程序会崩溃,通过主板BIOS修复该BUG,会使性能下降。
2008年4月,采用B3步进全新的Phenom X4正式上市,解决了TLB BUG,并以最后两位数为50与旧版加以区分,如Phenom X4 9550和Phenom X4 9500。在性能和超频潜力上,新版的Phenom均有了不少的提升。Phenom CPU与AMD 7系列主板、HD 3800系列显卡组建成3A“蜘蛛”平台,并以良好的兼容性和较好的性价比获得用户的青睐。
本文导航
Phenom X3系列
过去一年,AMD在高端领域仍然由 K8架构坚守,全新K10架构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尽管如此AMD依旧对真四核架构充满了信心,希望以自身灵活的多核架构来迎接intel更加猛烈的挑战。于是我们看到了基于三核心架构的Phenom火速推出,它的目的非常明确:通过田忌赛马的策略来抢占中端市场份额,来应对Intel来势凶猛的45nm双核心处理器。
三核心处理器正是AMD在频率大战中再次落于下风的产物
从技术方面讲,三核心处理器正是AMD在频率大战中再次落于下风的产物。据称,AMD内部工程师指出,在FAB工厂内部进行测试的时候,四核心处理器多个核心的频率会在某些时候发生不匹配的情况,比如三个核心能运行在2.6GHz,而第四个只能达到2.0GHz。这个时候,AMD就有两种选择:一是将三个核心降级到2.0GHz,以此频率制作成品;二就是屏蔽掉体质不足的2.0GHz核心,从而得到2.6GHz的三核心处理器。显然,后者无疑会更明智,这样能得到更高频率的产品,而且由于AMD采用的是直连架构,这也可以说就是原生三核心产品。
剑走偏锋的三核心很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当AMD突然宣布将在2008年第一季度推出原生三核心处理器Phenom Tripe-Core的时候,整个业界都感到有些措手不及,毕竟大家一心关注的是1-2-4-8-16这样一个翻番式的核心增长模式。在Intel的凌厉攻势下艰难前进了几个季度的AMD迫切需要注入新鲜血液,而在K10前景不明的时候,剑走偏锋的三核心很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由于在三核心处理器领域AMD可以说是“仅此一家”,所以AMD方面对这款处理器也充满信心。现在来看AMD的三核CPU策略,市场证明这样的策略是正确的,现在中端较为热门的Phenom X3 8450/8650三核处理器在多任务/多线程应用方面取得不少优势,成为AMD竞争主流市场最有力的武器。
本文导航
高端双核,Core 2 Duo E8000系列
Intel Core 2 Duo E8000处理器是面向中高端用户推出的双核处理器,改进的Core架构,采用45nm制作工艺,主频从2.66GHz起跳,最高达到3.33GHz。外频333MHz,双核心共享6MB的二级缓存,TDP功耗值为65W。支持MMX、SSE、SSE2、SSE3、SSSE3指令集,同时还加入了最新的SSE4.1指令集。具备EM64T 64位运算指令集,EIST节能技术,提供支持商业用博锐(Intel VPro)技术。
主流45nm双核,Core 2 Duo E7200/E7300
Core 2 Duo E7000系列CPU是Intel面向中端主流市场推出的45nm CPU。在08年里,主要是以E7200和E7300两款产品主打主流市场,采用了45nm制程的Wolfdale核心,主频分别为2.53GHz和2.66GHz,外频266MHz,倍频为9.5和10,双核心共享3MB的二级缓存,TDP功耗值为65W。支持MMX、SSE、SSE2、SSE3、SSSE3指令集,同时还加入了最新的SSE4.1指令集。支持EIST、Intel 64、Execute Disable bit以及ViiV技术。
入门45nm四核,Core 2 Quad Q8200
Intel Core 2 Quad Q8200是Intel面向主流市场推出的入门级四核处理器,采用技术成熟的45nm技术制造,在散热性和稳定性上有良好的表现。CPU外频为333MHz,倍频为7,主频2.33。前端总线为1333MHz,二级缓存为2×2M,加入了SSE4.1指令集。Q8200推出的目的是用于取代65nm的Q6600,在性能上Q8200稍强,功耗控制也更加出色。到现在已基本取代上代的Q6600。
Intel 45nm CPU的全面上市,宣布INTEL再次以工艺优势领先竞争对手,并带来更低功耗、更低发热以及更好的超频潜力。
本文导航
新一代移动网络设备平台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可以说是近段时间最受关注的移动产品之一,小巧的体积以及灵活多变的移动性更加适合日常生活和办公。而作为这个移动产品的灵魂——处理器无疑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英特尔在2008年的春季IDF正式发布了新的低功耗处理器家族,并且命名为Atom。
全新的Atom品牌
Atom处理器是英特尔历史上体积最小和功耗最小的处理器。Atom基于英特尔最新的微处理架构,专门为小型设备设计,旨在降低产品功耗,同时也保持了同酷睿2双核指令集的兼容,产品还支持多线程处理。而所有这些只是集成在了面积不足25平方毫米的芯片上,内含4700万个晶体管。从规格上面来看这款处理器,在拥有超低功耗的同时还具备不错的性能,这对低端想要追求低功耗的用户来说绝对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更重要的是Atom这款处理器不仅仅是针对移动平台,即使在桌面平台上面Atom也有着非常宽广的发展空间。
Atom基于45纳米工艺和hi-k技术制造
其实Atom处理器就是我们之前所称为的“Silverthrone”以及“Diamondville”。Atom基于45纳米工艺和hi-k技术制造。产品的热设计功耗为0.6瓦到2.5瓦之间,但是处理器的频率却能达到1.8GHz。而目前主流的酷睿2双核处理器的热设计功耗也要25瓦-35瓦。英特尔推出Atom是基于对市场的认识。英特尔认为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对低功耗和能够上网的移动电脑设备(MID)以及以上网为应用中心的电脑(UMPC)的需求,并在接下去的几年中出现显著增长。Atom处理器迎合了市场需求。
在移动平台里面Atom的优势更加明显
与Centrino迅驰一样,Intel也给Atom处理器取了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叫“凌动”。而与之搭配的Menlow平台则被改称为“迅驰凌动(Centrino Atom)”。 在移动平台里面Atom的优势更加明显,但是在桌面级产品中Atom依然存在非常大的竞争优势。同时基于Intel自身芯片组的整合平台也是非常理想的选择。尤其是对于办公一族来说超低功耗和不俗的性能更加被发挥的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搭配Atom的桌面级产品一般产品的体积都比较小,而且更容易移动。
Atom是Intel今年推出的新品牌,中文名为“凌动”,搭配一款小型的整合主板,便组成一个超低功耗的平台。它的发布有很大意义,把整机功耗降到超低水平,以更好满足移动电脑以及以上网电脑的需求。
本文导航
Intel Pentium E5200/盒装
自从酷睿2架构的奔腾上市之后,很多消费者对Intel奔腾系列产品不错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都称赞有佳。而随着45nm工艺的成熟,Intel也向中低端市场推出了新的Pentium E5200。这次Pentium E5200可谓是大幅度的加强,频率达到2.5G,并拥有2MB二级缓存,采用改进的45nm酷睿架构,拥有更出色的执行效率和更佳的能耗比。性能相比Pentium E2000系列有了质的飞跃,甚至超过了Core Duo E4000系列,远把竞争对手的双核Athlon X2 64抛在后面。
与Core 2 Duo E7200相比,E5200只是在前端总线从1066MHz降为800MHz,二级缓存由3MB削减到2MB,还有就是去掉了SSE4.1多媒体指令。在性能上与E7200仅有10%以内的性能差异,而现在两者的价格已相差300元。由于E5200外频较高,且采用45nm制作工艺,超频潜力更是不能忽视。
E5200的优点众多,且价格非常便宜,受到用户的广泛关注,同时对AMD的产品线造成较大的影响,导致K8双核只能降价竞争。
本文导航
2006年,Intel正式发布了酷睿2/Core 2处理器,同时宣布了每年更新CPU的“Tick-Tock”计划,“Tick”代表CPU制作工艺上的改进,而“Tock”则代表CPU架构上的更新。作为“Tock”计划的65nm Core 2,先进的Core架构使得其拥有强大的性能与更好的能耗比,一直处于领先水平。2007年,“Tick”计划的45nm Core 2(Penryn)如期发布,性能继续保持领先。2008年,“Tock”计划如期到来,采用全新Nehalem架构的CPU即将发布,那就是Core i7。
Core i7(Nehalem)属于Tock计划
Core i7是一款基于全新Nehalem架构的CPU,采用LGA 1366接口,集众多先进技术于一身,如集成内存控制器、三通道技术支持、全新QPI总线、超线程技术的回归、Turbo Mode内核加速等。
Core i7家族来访,从左到右分别是Core i7 920、965、940
Core i7采用的是全新Nehalem架构,虽然是新架构,但Nehalem还建立在Core微架构(Core Microarchitecture)的基础上,通过大幅增强改进而来的,外加增添了超线程(HT)、三级Cache、TLB和分支预测的等级化、集成内存控制器(IMC)、QPI总线和支持DDR3等技术。比起从Pentium 4的NetBurst架构到Core 微架构的较大变化来说,从Core 微架到Nehalem架构的基本核心部分的变化则要小一些,因为Nehalem还是4指令宽度的解码/重命名/撤销。
Nehalem微架构比Core微架构改进了以下部分:
全新缓存设计:采用三级缓存设计,L1的设计与Core微架构一样为内核缓存;L2采用超低延迟的设计,每个核心各拥有256KB的L2缓存,同时L2缓存也是内核缓存;L3则是采用共享式设计,被所有核心共享使用。
集成了内存控制器(IMC):内存控制器从北桥芯片组上转移到CPU片上,支持三通道DDR3内存,内存读取延迟大幅减少,内存带宽则大幅提升,最多可达三倍。
快速通道互联(QPI):取代前端总线(FSB)的一种点到点连接技术,20位宽的QPI连接其带宽可达惊人的每秒25.6GB,远超过原来的FSB。QPI最初能够发放异彩的是支持多个处理器的服务器平台,QPI可以用于多处理器之间的互联。
Nehalem微架构比Core微架构新增加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New SSE4.2 Instructions (新增加SSE4.2指令)
Turbo Mode (内核加速模式)
Improved Lock Support (改进的锁定支持)
Additional Caching Hierarchy (新的缓存层次体系)
Deeper Buffers (更深的缓冲)
Improved Loop Streaming (改进的循环流)
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 (同步多线程)
Faster Virtualization (更快的虚拟化)
Better Branch Prediction (更好的分支预测)
Core i7是继Core 2处理器之后又一款全新的处理器,兑现了Intel两年更新一次微架构的承诺。Core i7基于全新的Nehalem架构,集众多优势技术于一身,目前最高型号是Core i7 965 Extreme Edition,相比上代顶级的Core 2 QX9770性能提升到新的高度,也是当前地球上最强的桌面处理器。
本文导航
K10 Athlon X2 7750黑盒版
作为AMD新一代双核心产品,Athlon X2 7750依然采用65nm制作工艺,采用全新Socket AM2+接口,采用双核心设计,每颗核心频率高达2.7GHz,外频为200MHz,倍频为13.5x,支持SSE、SSE2、SSE3、SSE4A多媒体指令集和X86-64运算指令集。处理器内置了2MB的三级缓存,同时所有核心共享使用。另外,每颗核心都拥有独立的一级和二级缓存,容量分别是64KBytes和512KBytes。
K10双核的发布,向AMD中低市场添加了新的动力,更强的K10架构,使其性能比原来K8双核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游戏性能方面。目前价格500元出头,并有下降的可能,将成为09年AMD竞争入门级有力的武器。
本文导航
回顾2008年CPU市场,Intel/AMD的竞争仍是非常激烈。Intel方面在全力推广45nm CPU,到现在已经全面过渡完毕,以Pentium E5200主打中低端市场;Core 2 Duo E7000/E8000系列主打中高端市场;四核市场则以Core 2 Quad Q8000/Q9000为主。最后还发布了新旗舰Core i7(“爱妻”),面向发烧级市场,并把CPU性能再次提升到新的高度。
AMD方面则是力推3A平台的概念,并走性价比路线与Intel竞争。入门市场以高性能780G整合平台为主打,主流市场则以多核Phenom对抗Intel 45nm 双核的策略,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到今年年初,AMD也发布了新一代旗舰Phenom II (“肥龙2”)。
09年初,AMD新旗舰Phenom II正式发布
Phenom II是AMD首款采用45nm制作工艺的CPU,把频率提高到3GHz,性能相比上代旗舰Phenom X4 9950有了很大提升,而功耗却大幅降低。Phenom II的发布,宣告AMD CPU开始进入45nm时代,从AMD路线图可看到,在09年AMD将推出更多的多核CPU,如Phenom II X3系列、Athlon X3/X4系列,继续以多核CPU与Intel竞争,而Intel方面则会继续以Core 2为主打产品,到第三季度才推出新一代的主流产品Core i5。相信09年CPU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我们期待Intel/AMD能在09年带给我们更多好的产品。
作者:Hero 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