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背景资料:中国人在南极

新浪科技

关注

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为冰雪覆盖的白色寒冷荒凉的大陆,平均海拔23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星罗旗布,面积共约1400平方公里,但只有不到5%的基岩出露,素有“世界寒极”、“世界风级”之称。

令人南极置信的是,按照年降水量标准,南极大陆与撒哈拉沙漠同样干燥,因此又称“白色沙漠”。谁也没有想到,面对白雪皑皑的冰雪大地,能与沙漠联系在一起。

对南极的考察,是一个国家势力的有效体现。

从1984年中国第一次排除南极科学考察队以来,中国共进行了16次南极考察,共有2488个中国人到达了南极,当然这其间有接近一半的人是船员。

在独立派出南极科考队之前,中国科学家主要参与其他国家的科学考察。1980年1月8日的深夜,一架波音747飞机栽者两名中国科学家向墨西哥这个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飞去。他们带着的是一个国家的使命。这两个人,一个是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董兆乾。另一个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张青松。他们是应澳大利亚南极局的邀请,前往南极进行访问和考察的。他们两人是中国最早到达南极的科学家。

在这之后,一批又一批中国科学家到达了南极。他们分别在袄大力的凯西站、戴维斯站、莫森站、智利的马尔什基、普兰特站、阿根廷的马兰比奥站、尤巴站,新西兰的斯科特站和日本的昭和站越冬。

1983年11月,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的李华梅,前往信息蓝的司科特站进行为期32天的科学考察。她成为中国第一个到达南极洲的女性。

从1980年到1984年,共有38名中国科学家到上述国家的工作站工作和考察。

1989-1990年,中国冰川学家秦大河参加了六国(中国、法国、美国、前苏联、英国和日本)组成的国际徒步横穿南极探险队,从南极半岛的海豹冰原岛峰出发,历时219天,行程6300公里,途径南极点和难以接近的地区,到达东南极的前苏联和平站,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国际合作横穿南极大陆的壮举。六个人只有他在极度疲惫、几近达到生理极限的状况下坚持沿途取样,他深知这些样品对于我国科学研究的意义。

1984年11月,由23个部六委局的60个单位591名考察队,从上海登上“向阳红10”号船和“JI21”船,开始了中华民族史上远征南极洲的处女航。他们是人们仰慕的幸运者,也是不为艰难的拼搏者和我国南极考察事业的无私奉献者。考察队员们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沸腾的热血和辛勤的汗水凝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这就是“爱国、拼搏、求实、创新”的南极精神,南极精神由以后的历次南极考察对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南极洲自然资源潜力极为丰富,例如:南极大陆冰盖的淡水占地球表面淡水资源的72%,南极大陆边缘的大陆架的石油天阉气资源也无法估量。此外,还有东南极的铁矿、西南极的多金属矿产和在南极附近海域的海洋生物资源,如磷虾、海豹等。正由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自从发现南极以来,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地球上唯一没有土著居民的大陆和没有开发的大陆,南极大陆至尽仍然是禁止开发的处女地。

在1057年7月1日国际地球物理年开始时,南极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还是人迹未到。此后,虽偶有诸如彼得。希拉瑞等的徒步探险,人类在南极的活动基本以科学考察为主,短短的四十多年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南极科学考察的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扩大,由早期以商业为目的进行的海洋、气象观测,逐渐发展到今天的海陆空及外层空间的全方位的科学考察,考察的学科几乎涉及到整个自然学科的各个领域,包括冰川学、地址学和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气象学、低层和高层大气科学、大地测绘、人体生理和医学,以及海洋科学等。

尽管被狂暴的西风带、环极洋流、大片浮冰区和冰山包围,气候恶劣,但南极洲以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实验室的姿态吸引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带的科学们前仆后继地倾尽心血去探索她的奥秘。迄今为止,已有50个左右的国家在南极建立了常年考察站,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夏季考察站,每年赴南极考察研究人员多达数千人,并且各个国家之间进行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共同研究南极。

南极大陆的科学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近纪念,由于空间科学的发展和南极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意识到南极大陆与火星的相似性,开始在这个迷人的大陆的并该雪原寻找极端环境中生命的迹象,甚至设想将其构筑成空间旅行的实验室,成为未来的载人宇宙飞船训练基地。而绿色和平和其他环境组织则希望南极大陆能成为一个世界公园。

我国的南极考察工作自从1980年以来,已经在南极简称了两个常年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这两个考察站就是我们在南极的家。我们所有的供给皆仰赖于此。

长城站建于1985年2月20日,以世界著名的中国长城而命名。它位于西南极洲,在乔治王岛的南端。乔治王岛总面积为1160平方千米,是南极地区科学考察最为密集的抵御。这里分布着9个国家的考察站。

作为中国首次南极考察,这次南极考察的使命就是建起中国的考察站。经过50天时间的建设,1985年2月20日上午10时,长城站在乔治王岛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按照中国人传统的习惯,长城站主楼披红挂绿。1997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南极站题写了站名。中国南极考察站站区面积长2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经过多次扩建,这里有建筑20多座,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应该说,这里的设施是比较完善的。包括有办公栋、宿舍栋、医务文体栋、气象栋、通讯栋和科研栋等7个主体建筑。

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的一座科研城。

中山站建于1989年2月26日,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由邓小平题写站名。它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沙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上。这里比长城站的温度要低。在中山站附近有澳大利亚和劳基地和俄罗斯的进步站。

我们到格罗夫山考察,基地选择在中山站。

中山站现有建筑15座,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我们到南极考察一般的行程是这样的:现在海上坐船经过一个多月到达我国设在南极的考察站,然后根据每个科学家的科考任务进行考察。这两个站就是我们到达南极的共同的家。

从90年代开始,我国的南极考察工作逐渐转入了以科研为中心,我们一方面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力争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跻身于世界南极研究强国之林,另一方面,广泛地进行 国际合作,积极参加国际南极考察计划,

人类在南极的足迹史,是随着西方探险家的探险活动展开的,。

尽管当今南极的国际科学合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但究其根源,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国家民族的权益。像南极大陆这样广袤的土地,从一开始就是西方强国眼中的目标。早在1908年,英国率先宣布南纬50度以西经20度-50度之间、南纬58度以南西经50度-80度之间的广大陆地和海洋属于英国领土。随后,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挪威、智利、阿根廷也陆续提出了对南极大陆的领土要求,就像切蛋糕一样把南极大陆瓜分完毕,仅剩下西经90度-150度之间那片基本上处于海平面以下无人感兴趣的地区。其中南极半岛地区同时被3个国家宣布为自己的领土,并且发生过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国提出领土要求之后,虽然当时的日本国政府尚无暇顾及遥远的南极,但白中尉凭着近乎穷酸的劣等装备,勇敢地参加了阿蒙森和斯科特冲击南极点的竞赛。他驾驶204吨的小帆船“开南丸”号到达罗丝冰架,并于1912年1月28日乘坐狗拉雪橇直冲南纬80.05度的地方,豪迈地宣布他目之所及的冰雪世界为“大和雪原”仅仅是漂浮在还上的罗丝冰架的一部分浮冰而已。

为缓和对南极领土要求所产生的矛盾,适应科学考察的需要,经过多次协商,1959年12月1日,12个国家(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挪威、新西兰、南非、英国、美国和前苏联)的政府代表在华盛顿签订了“南极条约”。经所有缔约国政府批准以后,该条约于1961年6月23日起生效。1983年5月9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中国决定参加南极条约。南极条约的宗旨是和平与科学,并且立即将已有的领土要求永久冻结起来,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但是,也有些国家如美国和前苏联,虽然没有提出领土要求,却宣布保留提出领土要求的权力。的确,领土从来都是国际事务最敏感的问题,国际社会确立了判别领土归属的两个基本原则,即首先发现和实施行政管辖。而在南极大陆,既然南极条约已明确回避了领土问题。所以这两条原则也相应演变成国家考察机构(考察站)的实际存在,以及对处女地首先开展实质性的科学考察。

     资料由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