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被降级更名“类冥王星”

新浪新闻
本报综合报道 在两年前被太阳系开除后被降级为“矮行星”的冥王星有了新地位,国际天文联合会6月10日正式宣布冥王星将同一些“矮行星”一起被称为“类冥王星”天体。
据美国媒体报道,国际天文联合会辖下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1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会议,会后发表声明指出,冥王星与厄里斯(Eris)应归为“类冥王星”新类别。
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的定义,“类冥王星”是指绕着太阳轨道运转,轨道平均距离大于海王星,质量约相当于地球1/12000,围绕太阳运转周期在200年以上且自身重力须能使其形状维持圆球形的矮行星。“类冥王星”在运转时,不会撞击其他星体。
国际天文联合会大会2006年8月24日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把冥王星除名的理由是:新的行星定义要求行星轨道附近不能有明显的“邻居”。冥王星的轨道与海王星重叠,根据新的定义只能算是一个矮行星。
冥王星是于1930年2月18日被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