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颠覆3>2理论 12款市售主流CPU大混战(5)

太平洋科技
近期AMD在CPU领域异常活跃,继几个月前Phenom重新推出采用B3步进9X50系列四核处理器之后,AMD又于近日推出了8X50系列的三核处理器。
我们获得如下产品阵容:
Cores 内核数 | Stepping 步进 | ClockSpeed 主频 | TDP | L2Cache 二级高缓 | L3Cache三级高缓 | 1KuPrice 千枚单价 | |
AMDPhenomX49850 | 4 | B3 | 2.5GHz | 125W | 2MB | 2MB | $235 |
AMDPhenomX49750 | 4 | B3 | 2.4GHz | 125W | 2MB | 2MB | $215 |
AMDPhenomX49550 | 4 | B3 | 2.2GHz | 95W | 2MB | 2MB | $209 |
AMDPhenomX38750 | 3 | B3 | 2.4GHz | 95W | 1.5MB | 2MB | $195 |
AMDPhenomX38650 | 3 | B3 | 2.3GHz | 95W | 1.5MB | 2MB | $165 |
AMDPhenomX38450 | 3 | B3 | 2.1GHz | 95W | 1.5MB | 2MB | $145 |
通过上表我们不难发现,所有三款三核处理器均为50系列CPU,这表示它们均基于B3步进且不受此前困扰Phenom处理器的TLB错误的影响。AMD目前仍在发运B2步进CPU,不过多数发往OEM。这些OEM不太关注与软件TLB修复相关的性能影响。
AMD 对 CPU 的定价也相当有趣,高端Phenom X3 8750的价位仅比相同主频的四核Phenom X4 9750便宜20美元。而 X3 8650 和8450的定价更让人不可思议,两款CPU价位均在150 美元左右。
AMD的三核Phenom与双核Athlon X2产品在价位方面有部分重合,详见下表:
Cores 内核数 | ClockSpeed 主频 | TDP | L2Cache 二级高缓 | L3Cache 三级高缓 | 1KuPrice 千枚单价 | |
AMDPhenomX38750 | 3 | 2.4GHz | 95W | 1.5MB | 2MB | $195 |
AMDPhenomX38650 | 3 | 2.3GHz | 95W | 1.5MB | 2MB | $165 |
AMDPhenomX38450 | 3 | 2.1GHz | 95W | 1.5MB | 2MB | $145 |
AMDAthlonX26400+ | 2 | 3.2GHz | 125W | 2MB | 0MB | $178 |
AMDAthlonX26000+ | 2 | 3.0GHz | 125W | 2MB | 0MB | $167 |
AMDAthlonX25600+ | 2 | 2.8GHz | 89W | 2MB | 0MB | $146 |
尽管Athlon X2系列产品的主频优势依然明显,但 Phenom可在每时钟周期内完成更多工作。因此,我们很难判断是购买主频2.1GHz的三核Phenom还是主频2.8GHz的双核Athlon X2更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硬件热门文章:
本文导航: | ||
·AMD推出全球首款三核处理器 ·揭秘!从单核到多核性能到底提升多少? ·千元内之决斗Intel E7200显杀手本色 ·决战从这里开始 评测平台介绍 ·12款CPU大混战:SYSMark 2007 | ·12款CPU大混战:CPU3D渲染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视频压缩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游戏性能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实际功耗测试 ·评测总结:谁是最后的王者? |
揭秘!从单核到多核性能到底提升多少?
下表将揭示单核比之双核以及双核较之四核的性能提升情况:
SYSMark2007 | 电子学习 | 视频创建 | 办公效率 | 3D建模 | |
IntelCeleron420(1core,512KB,1.6GHz) | 55 | 52 | 55 | 54 | 58 |
IntelCeleronE1200(2cores,512KB,1.6GHz) | 76 | 68 | 91 | 70 | 78 |
%Increasefrom1to2cores | 38% | 31% | 65% | 30% | 34% |
IntelCore2DuoE6750(2cores,4MB,2.66GHz) | 138 | 147 | 141 | 120 | 145 |
IntelCore2QuadQ6700(4cores,8MB,2.66GHz) | 150 | 145 | 177 | 121 | 163 |
%Increasefrom2to4cores | 8.7% | 0% | 26% | 1% | 12% |
从单核到双核,系统的整体性能获得了显著提升。SYSMark 中的一系列应用及使用模式测试表明,双核系统的整体性能增幅接近 40%。如上表所示,双核系统在视频编码(属于视频创建测试内容)等方面的性能提升最为显著,同时,其它各项增幅也非常令人满意。现在,要在单核和双核的辩论中赢得胜利轻而易举,多数台式机应用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双核带来的优势。
但双核与四核之间的性能差异就不够明显。在单双核的比较中,二级缓存的大小不变,但在双核和四核的比较中,二级缓存则增加了一倍,从理论上讲,后者的性能提升应该更大一些,但事实并非如此,这说明四核处理器只是简单地在一个封装中集成了两枚双核芯片而已。即使抛开二级缓存的增加不说,处理器性能的增幅也很不理想。从双核到四核,系统的整体性能仅提升了 8.7%,而电子学习和办公效率几乎没有什么改进。性能提升最显著的仍是视频创建,然后是 3D 建模。
大多数系统都没有必要采用四核配置。尽管有些应用能够更好地利用四核处理器的性能优势,但总体情况与 2005 年前后双核处理器的境遇非常类似,对四核处理器来说,时机还尚未成熟。英特尔目前的出货量也表明,四核处理器的需求并不高:
目前,英特尔四核处理器的发货量仅占其家用台式机处理器的不到 10%,即使到 2008 年年底,这个比例也只能提高几个百分点。但根据过去在双核处理器方面的经验,我们预计四核处理器产品的发货量在未来几年内将会稳步提高。
我们无需讨论四核处理器存在的必要性,而是应当思考一下,既然市场需求在不断增长,四核处理器为何迟迟不能成为主流?目前,四核处理器仅占有少量市场份额,因此,独立软件提供商并没有急切地抓住机会使所有应用从支持双核升级到支持四核。有些厂商则根本不愿付出任何努力而有些则显得有些过了头,这使我们陷入了那个老套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
对英特尔来说,四核处理器的普及速度慢并不是太大问题。生产酷睿™2 四核与生产酷睿™2 双核一样简单,前者只是在一个封装上集成了两枚(而不是一枚)双核芯片而已。但对 AMD 来说,情况要复杂的多。
对于羿龙处理器的姗姗来迟,AMD总以“真四核设计”为借口。由于要在处理器内部集成片上内存控制器和北桥芯片,AMD 不能简单地将两枚速龙 X2 芯片集成在一个封装中;所有四枚内核都必须在内存接口之后,也就是说,它们必须集成在同一芯片上。
内核数量 | 制程 | 晶体管数量 | 芯片尺寸 | |
AMDPhenomX4 | 4 | 65nm | 450M | 285mm^2 |
AMDPhenomX3 | 3 | 65nm | 450M | 285mm^2 |
AMDAthlonX2 | 2 | 90nm | 243M | 219mm^2 |
AMDAthlonX2 | 2 | 65nm | 221M | 118mm^2 |
IntelCore2Quad | 4 | 65nm | 582M | 286mm^2 |
IntelCore2Duo | 2 | 65nm | 291M | 143mm^2 |
IntelCore2Quad | 4 | 45nm | 820M | 214mm^2 |
IntelCore2Duo | 2 | 45nm | 410M | 107mm^2 |
从上表的芯片面积栏我们不难发现,AMD 当前的处理器产品中存在一个问题。AMD 乐于生产 65 纳米的速龙 X2 处理器,该处理器性能优良、体形较小,芯片面积只有 118 平方毫米,一个 65 纳米晶圆可以生产出多颗这样的处理器。而速龙 X2 6400+ 处理器仍采用 90 纳米制程,其芯片面积也相对较大;因此,AMD 没有大量生产这类芯片(最新消息:90 纳米 AMD 双核处理器实际已全部停产)。
再来看看羿龙处理器。285 平方毫米的芯片面积使每个晶圆上处理器的产量不可能很高,这么大的面积在较小的芯片上产量会更低。三核羿龙 X3 处理器使 AMD 为那些包含一枚残次内核的四核芯片找到了出路,对于这些四核芯片,AMD 没有选择抛弃,而是将其重新封装并贴上三核的标签推向了市场。
但另一个问题出现了,羿龙家族中并没有双核产品,因此,AMD 不得不用其元老级的 65 纳米速龙 X2 来与英特尔 45 纳米双核处理器争夺市场。羿龙 X3 意在 200 美元以下市场中与英特尔双核开展竞争,从而减轻其 K8 处理器的压力。这里还有一个不错的营销说辞:您能够以英特尔双核处理器的价格买到 AMD 三核处理器。
看起来 AMD 还并未糟糕到生产出大量含两枚残次内核的四核羿龙处理器的地步,要不然,市场上肯定会出现 285 平方毫米的羿龙 X2 处理器了。
AMD 并未打算生产专门的三核芯片,原因很简单,这会消耗大量的工程资源,而且随着四核的普及,三核处理器将逐渐淡出市场。不久前,AMD 开始转向 45 纳米处理器的研发市场发力,计划推出了其 45 纳米的羿龙处理器,这几乎占用了其全部可用的工程资源。三核处理器一旦站稳市场,AMD 就可以持续进行三核芯片的设计,但从现在的情况看,这还只是个权宜之计。
本文导航: | ||
·AMD推出全球首款三核处理器 ·揭秘!从单核到多核性能到底提升多少? ·千元内之决斗Intel E7200显杀手本色 ·决战从这里开始 评测平台介绍 ·12款CPU大混战:SYSMark 2007 | ·12款CPU大混战:CPU3D渲染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视频压缩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游戏性能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实际功耗测试 ·评测总结:谁是最后的王者? |
英特尔家族新成员:英特尔® 酷睿™2 双核 E7200 处理器
早在羿龙 X3 处理器推出前几周,英特尔就已开发出了下图中的这个“小宝贝”:
没错,它就是在第一预计于本季度推出的英特尔® 酷睿™2 双核 E7200 处理器(预计售价:133 美元)。这款 45 纳米双核 E7200 处理器具备 2.53GHz 的主频,1066MHz 的前端总线频率,以及 3MB 的二级高速缓存。与上款处理器的定价策略一样,我们本不打算将这款英特尔处理器定价为 133 美元,然而,鉴于我们的 45 纳米双核处理器在第二季度末第三季度初猛增的发运量,我们不得不将售价进行肯定会了下调。今天,E7200 处理器最初的网上报价为 160 美元左右。
此外,英特尔还对部分处理器的价格进行了调整。其中,英特尔® 酷睿™2 四核 Q6600 处理器的当前售价为 224 美元,酷睿™2 双核 E6850 处理器的售价已调整至 183 美元。
对于售价低于 200 美元的 CPU,大多数厂商会选择将这些处理器搭配一款主板和集成显卡出售。英特尔和 AMD 也不例外,两家公司在搭配集成显卡时将分别采用 G35 芯片组和新型 780G 芯片组。在总体性能方面,这两款芯片组与其各自的升级产品(790FX 和 P35/X48)十分接近,但后者主要面向发烧级用户,售价也更高。如果您选择购买组合 CPU 产品,尽管会牺牲 2% 至 3% 的性能优势,但却能够获得更经济的主板和集成显卡优势(只要不运行大型 3D 游戏,使用此类集成显卡已绰绰有余)。
不幸的是,目前英特尔在平台方面的优势尚不十分明显。ATI 已被 AMD 收购,显然英特尔再也不能指望 ATI 为其提供集成显卡解决方案。英特尔同 NVIDIA 之间的激战也正在酝酿之中。同时,NVIDIA 的最新集成显卡 IGP 解决方案还无法支持英特尔的处理器。这样一来,英特尔只能靠自己来为处理器提供集成显卡的芯片组。
尽管G45 芯片组有望为英特尔的集成显卡提供全力 H.264/VC1/MPEG-2 解码加速支持,但该产品尚未推出。老牌显卡芯片制造商 ATI 和 NVIDIA 在集成显卡领域拥有明显的优势,照目前来看,这种势头仍会继续扩大。一旦英特尔的芯片组不支持高清晰度解码标准,不仅将无法令游戏玩家满意,也将进一步阻碍电脑采用蓝光标准。
鉴于上述情况,OEM 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呢?他们也许会选择采用 AMD 平台,或者直接在支持蓝光的英特尔主板上安装 AMD 或 NVIDIA 显卡。但这两种做法都对英特尔不利。英特尔® G45 芯片组至少在理论上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要使用这款芯片组至少还得等上一两个月的时间。
在主流平台方面,AMD 无疑占据了上风。尽管其处理器的性能亟待提高,但头一次(仅此一次),它让用户在台式机领域获得了切实的平台优势。不过,如果您观看的是盗版高清晰度影片,那么这些“优势”一切问题就不复存在了。因为支持 H.264 解码加速的 GPU 对于盗版内容毫无用武之地。
本文导航: | ||
·AMD推出全球首款三核处理器 ·揭秘!从单核到多核性能到底提升多少? ·千元内之决斗Intel E7200显杀手本色 ·决战从这里开始 评测平台介绍 ·12款CPU大混战:SYSMark 2007 | ·12款CPU大混战:CPU3D渲染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视频压缩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游戏性能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实际功耗测试 ·评测总结:谁是最后的王者? |
CPU: | AMDPhenomX49750(2.4GHz) AMDPhenomX38750(2.4GHz) AMDPhenomX38650(2.3GHz) AMDPhenomX38450(2.1GHz) AMDAthlonX26000+(3.0GHz) AMDAthlonX25600+(2.8GHz) IntelCore2QuadQ6600(2.40GHz/1066MHz) IntelCore2DuoE8400(3.00GHz/1333MHz) IntelCore2DuoE6850(3.00GHz/1333MHz) IntelCore2DuoE6550(2.33GHz/1333MHz) IntelCore2DuoE7200(2.53GHz/1066MHz) IntelCore2DuoE4700(2.60GHz/800MHz) |
Motherboard: | GigabyteGA-MA78GM-S2H(AMD780G) IntelDG35EC(IntelG35) |
Chipset: | AMD780G IntelG35 |
ChipsetDrivers: | AMDCatalyst8.4 Intel8.1.1.1010 |
HardDisk: | WesternDigitalRaptor150GB |
Memory: | CorsairXMS2DDR2-8004-4-4-12(1GBx2) CorsairXMS2DDR2-8004-4-4-12(1GBx2) |
VideoCard: | eVGAGeForce8800GTSSC(onlyforGamingTests,IGPfortherest) |
VideoDrivers: | AMDCatalyst8.4 NVIDIAForceWare169.25 |
DesktopResolution: | 1920x1200(VistaBasicTheme) |
OS: | WindowsVistaUltimate32-bitSP1 |
本文导航: | ||
·AMD推出全球首款三核处理器 ·揭秘!从单核到多核性能到底提升多少? ·千元内之决斗Intel E7200显杀手本色 ·决战从这里开始 评测平台介绍 ·12款CPU大混战:SYSMark 2007 | ·12款CPU大混战:CPU3D渲染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视频压缩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游戏性能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实际功耗测试 ·评测总结:谁是最后的王者? |
SYSMark 2007
SYSMark 2007 是一款应用性能指标评测套件,可利用下列应用回放四类真实使用场景(电子学习、视频创建、工作效率和 3D):
Adobe After Effects 7
Adobe Illustrator CS2
Adobe Photoshop CS2
AutoDesk 3ds Max 8
Macromedia Flash 8
Microsoft Excel 2003
Microsoft Outlook 2003
Microsoft PowerPoint 2003
Microsoft Word 2003
Microsoft Project 2003
Microsoft Windows Media Encoder 9 series
Sony Vegas 7
SketchUp 5
WinZip 10.0
测量每类场景的性能,然后上报总分。
由上可知,在 SYSMark 的测试中,AMD 羿龙™ 处理器的总体系统性能持续走低,而英特尔® 酷睿™2 系列产品的表现明显略胜一筹。AMD 最具速度优势的羿龙™ 三核 CPU 与英特尔的价值 133 美元的酷睿™2 双核 E4700 处理器正好打成平手。此外值得一提的是,AMD 三核羿龙™ CPU 的速度勉强胜过它自己的具备较高主频的双核速龙™ X2 系列处理器。
英特尔® 酷睿™2 双核 E7200 处理器的表现尤为突出,这位“小美人”的性能居然超过了 E6550 处理器,尽管它的二级高速缓存容量和 FSB 的速度(3MB 对抗 4MB,1066MHz 对抗 1333MHz)均稍逊后者。
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电子学习套件进行测量的结果与 SYSMark 测量的总体结果基本一致。
视频创建测试结果显示,AMD 三核羿龙™ X3 处理器更具竞争优势。事实上,羿龙™ X4 9750 处理器在本图表排名中位列第一。
最新两款测试套件的测量结果与 SYSMark 的测量结果一致,即:AMD 四核羿龙处理器的速度并非十分突出,三核羿龙处理器的速度也不算十分惊人。
本文导航: | ||
·AMD推出全球首款三核处理器 ·揭秘!从单核到多核性能到底提升多少? ·千元内之决斗Intel E7200显杀手本色 ·决战从这里开始 评测平台介绍 ·12款CPU大混战:SYSMark 2007 | ·12款CPU大混战:CPU3D渲染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视频压缩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游戏性能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实际功耗测试 ·评测总结:谁是最后的王者? |
3dsmax r9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 SPECapc 3dsmax 8 测试作为性能指标评测,但在本文中,我们仅运行 CPU 渲染测试(不运行 GPU 测试)。
测试结果为以秒为单位的渲染速度,最终的 CPU 综合得分将取所有测试分数的加权几何平均值。
采用 Windows Vista Service Pack 1 进行测试后,我们发现英特尔的处理器在 3dsmax 性能指标评测中的表现确实受到了影响。相比从前,CBALLS2 性能指标评测(SPECapc 测试的一部分)在英特尔® 平台上的运行速度明显放慢,以至于反而突出了 3dsmax 测试的优势。
由于采用了片上内存控制器,羿龙™ X3 处理器才得以在主频低于英特尔处理器的情况下保持竞争优势,不过优势并不明显。英特尔® 酷睿™2 双核 E8400 处理器和 AMD 羿龙™ X3 8750 处理器的价格相似,在此测试中的实际表现也并无二致,但两者的主频悬殊较大,E8400 处理器采用两枚内核,而羿龙处理器却采用了三枚内核(3.0GHz 对抗 2.4GHz)。
Cinebench R10
性能指标评测的宠儿 Cinebench R10 经过专门设计,可用来显示处理器在 Cinema 4D 渲染应用中的性能。
在 AMD 处理器中,羿龙™ X3 8650 处理器的速度比速龙™ X2 6000+ 的速度快 12% 左右,而 8450 处理器比同等价位的速龙™ X2 5600+ 处理器快近 9%。但是,这两种 AMD 处理器的芯片速度与英特尔® 酷睿™2 双核 E7200 的速度几乎一样,甚至连速度最快的 X3 8750 处理器都无法超越英特尔® 酷睿™2 双核 E6850 处理器。
AMD 一直在为 Socket-AM2 主板的用户提供合理的升级产品,幸而 Socket-AM2 主板在 AMD 处理器的兼容清单之列。尽管如此,在此领域它们也只不过是为和英特尔处理器竞争的临时替代品。
POV-Ray 3.7 Beta 24POV-Ray 是一款广为应用的光线跟踪器,可支持内建性能指标评测。我们在此测试中采用了支持 SMP 的 POV-Ray 3.7 beta 版,并运行了内建多线程性能指标评测。
本文导航: | ||
·AMD推出全球首款三核处理器 ·揭秘!从单核到多核性能到底提升多少? ·千元内之决斗Intel E7200显杀手本色 ·决战从这里开始 评测平台介绍 ·12款CPU大混战:SYSMark 2007 | ·12款CPU大混战:CPU3D渲染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视频压缩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游戏性能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实际功耗测试 ·评测总结:谁是最后的王者? |
DivX 6.8 with Xmpeg
我们在 CPU 定期审查中也会采用这一 DivX 测试。在 DivX 测试中,我们只需对 1080p MPEG-2 文件进行编码即可。同时,我们还采用不受限的测试方案类,可实现增强型多线程化。
测试结果显示,DivX 编码性能实际上并非羿龙处理器的强项。令人失望的是,尽管羿龙 X3 处理器比速龙 X2 处理器多一枚内核, IPC 也高于后者,但前者的主频实在太低,以至于二者的编码性能并无太大差异。仅羿龙 X3 8650 和 8750 处理器的主频高到足以使它们的编码性能略胜速度较快的速龙 X2 处理器。
如此看来,英特尔® 酷睿™2 双核 E4700 处理器的编码性能远胜所有 AMD X3 系列产品,且售价更低。
Windows Media Encoder 9
我们可以使用 Windows Media Encoder 的高级视频类来对一个 500MB AVI 文件进行编码,这一测试同样适用于其它 CPU 的性能审查。
测试结果显示,Windows Media Encoder 实际上最多只能支持两枚内核,因此它对拥有两枚内核以上的处理器并无增益。除了 Windows Media Encoder 以外,目前还有好几项应用都存在这一问题。除非 ISV (该案例中是微软)主动升级此类应用,否则用户无法从多于双核的处理器中获益回避这类问题。
鉴于在测试中羿龙 X4 9750 处理器的突出表现,我们自然对羿龙 X3 处理器全部运行三枚内核时的表现报有较高的期望。然而,由于羿龙 X3 处理器的三枚内核并未全部运行,因此其编码性能与英特尔® 酷睿™2 双核 E4700 处理器不相上下。
x264 编码(采用 AutoMKV)
凭借 AutoMKV,我们可以将在 WME 测试中所使用的相同源文件压缩至 100MB(采用 x264 编解码器)。在 x264 编码测试中我们还采用了 2-pass 平衡编码类。
x264 编码测试结果显示,羿龙 X3 处理器的实际表现略胜价位相仿的英特尔双核产品,两者的编码性能优势十分接近。
本文导航: | ||
·AMD推出全球首款三核处理器 ·揭秘!从单核到多核性能到底提升多少? ·千元内之决斗Intel E7200显杀手本色 ·决战从这里开始 评测平台介绍 ·12款CPU大混战:SYSMark 2007 | ·12款CPU大混战:CPU3D渲染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视频压缩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游戏性能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实际功耗测试 ·评测总结:谁是最后的王者? |
Supreme Commander
《最高指挥官》是一款流行的 RTS(实时战略)游戏,对 CPU 的性能要求极高。此项性能指标评测涉及回放速度、4 人竞技以及记录以秒为单位的重放模拟用时等方面。
在测试中,我们运行了具备高保真预置、游戏分辨率为 1920 x 1200 的《最高指挥官》,同时禁用了 v-sync。
测试结果显示,所有 AMD 处理器的表现均差强人意。尽管《最高指挥官》能够支持两枚以上的内核,但采用三核处理器对提升游戏性能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例如,在测试中,羿龙 X3 8450 处理器的表现与价位相似的速龙 X2 处理器相差无几。
Crysis
目前市场上最为苛刻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FPS)当数《孤岛危机》,鉴于它对 CPU 性能极其苛刻的要求,我们将其应用于性能指标评测中。测试中的游戏分辨率为 1024 x 768,画质默认为中等质量,同时我们还采用了游戏内建的 CPU 性能指标评测。
运行《孤岛危机》时CPU主频是王道,尽管最具速度优势的 AMD 处理器为老款 90 纳米速龙 X2 6000+ 处理器(主频:3.0GHz),但不幸的是,它在此测试中并不具备实际优势。一旦羿龙处理器的主频太低,它便失去了实用价值。
Half Life 2 Episode Two
换用游戏《半条命 2》进行测试仍然改变不了这样的事实:改进羿龙处理器的架构不足以抵消其主频低所带来的劣势,此测试中最具速度优势的 AMD 处理器仍然是老款速龙 Athlon X2 处理器。
Unreal Tournament 3
正如上图所示,我们终于在运行《虚幻竞技场 3》时看到了英特尔处理器与 AMD 处理器之间势均力敌的场面(这得感谢一些多线程技术开发人员)。测试显示,当前代码在羿龙处理器上的运行速度高于速龙 X2 处理器,尽管前者的主频与后者相去甚远。与英特尔的处理器相比,AMD 处理器成功保持了其较为合理的竞争优势,却从未显著超越英特尔的处理器。
Valve Map Compilation
我们可以使用 Valve 提供的 VRAD 地图编译工具测量编译源引擎地图的性能。
Valve 的 VRAD 地图编译测试为多核处理器提供了充分的展示舞台,这也难怪羿龙 X3 处理器的表现不错了。AMD 处理器的主频太低,无法与英特尔的 3.0GHz E8400 处理器竞争,因此只好依靠更多内核来抗衡,于是便出现了如上图所示的测试结果。X3 8750 处理器的主频只有 2.4GHz,但却成功达到了与 3.0GHz 酷睿™2 双核 E8400 处理器一样的性能效果,这都要感谢第三枚内核,没有它就不会出现这次的测试结果。
不幸的是,地图编译测试揭示了三核处理器战略的一个严重问题。正如支持 AMD 四核处理器的应用不算太多一样,大多数应用也不支持三核处理器。如果用户运行的应用最多只支持两枚内核,则羿龙 X3 处理器的表现将与低主频的双核处理器并无二致。只有运行经过良好线程化的应用,三核处理器才能找到用武之地,。可惜这样的应用并非主流。
本文导航: | ||
·AMD推出全球首款三核处理器 ·揭秘!从单核到多核性能到底提升多少? ·千元内之决斗Intel E7200显杀手本色 ·决战从这里开始 评测平台介绍 ·12款CPU大混战:SYSMark 2007 | ·12款CPU大混战:CPU3D渲染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视频压缩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游戏性能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实际功耗测试 ·评测总结:谁是最后的王者? |
在测量功耗时,我们只使用实际使用的 CPU,而不使用降频 CPU 来模拟其它功耗情形。
Cool 'n' Quiet 技术会拉低速龙 X2 处理器的主频,虽然此类处理器采用了 90 纳米制程技术,但其功耗却低于 65 纳米三核和四核羿龙处理器。即便如此,即使是 6000+ 处理器也无法达到英特尔系列处理器的同等功耗。
在同一主频下,三核羿龙 X3 与四核 X4 处理器能够节省大量功耗。尽管 X3 8750 处理器的功耗在 AMD 处理器中可谓最低,但与速度较快的四核酷睿™2 Q6600 处理器相比,它的功耗仍然较高。此外,一旦英特尔大批量生产 45纳米的酷睿四核Q9300 处理器,AMD 处理器将很快面临与 Q9300 处理器的竞争。众所周知,英特尔 45 纳米制程在节能领域具有极大的优势,AMD 显然毫无胜算。
本文导航: | ||
·AMD推出全球首款三核处理器 ·揭秘!从单核到多核性能到底提升多少? ·千元内之决斗Intel E7200显杀手本色 ·决战从这里开始 评测平台介绍 ·12款CPU大混战:SYSMark 2007 | ·12款CPU大混战:CPU3D渲染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视频压缩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游戏性能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实际功耗测试 ·评测总结:谁是最后的王者? |
现在我们回首审视,可见 AMD 推出三核羿龙处理器并非事出无因。在应用方面,四核具备的优势,三核同样具备;但是在四核尚未惠及的应用领域,我们亦未发现新款三核羿龙有任何优势。在视频编码和 3D 渲染任务方面,三核做得不错,但相比之下四核效果更好。照此推理,我们会得出一个非常有趣的结论:三核羿龙是 AMD 为与英特尔争夺双核市场而使用的一种不太光彩的手段。
AMD 并无资源加快双核羿龙芯片的速度,因此改装四核芯片要比减少羿龙芯片的内核数量要容易得多(尤其是当一个内核有缺陷时)。当然这并不是最高效的生产方式,但是 AMD 现在尚无生产大量不同羿龙芯片的豪华生产线。如果您站在AMD的立场绝对会赞同三核羿龙战略,可问题是:这样做对最终用户意义何在呢?
我们先以羿龙 X3 8750 为例,X3 8750 的价位与 X4 9750 相当接近,如果您需要双核以上的系统,您可以再花 20 美元即可获得一颗四核 CPU(或者放弃 200MHz 的主频,购买一颗同等价位的四核 X4 9550 处理器);如果您不需要那么多内核,您就会考虑有缺陷的 CPU 了。
羿龙 X3 8650 在许多应用方面与主频在 2.00GHz - 2.66GHz 的英特尔 酷睿2 双核处理器的性能旗鼓相当,可问题是,从售价来看,它应当与主频为 3.00GHz 的英特尔酷睿2 双核处理器同台竞技。在许多情况下,羿龙 X3 8650 的性能表现相当出色,但是由于它功耗较高,我们很难将其归为卓越产品之列。
另一方面,尽管羿龙 X3 8450 处理器与速龙 X2 5600+ 处理器相比,配备了更高的 IPC、多了一个内核,但对于大多数应用而言,它的运行速度仍然稍慢。AMD 需要频率,三核系列 CPU 主频应最低为 2.4GHz,这将再次引发一场不同于以往的讨论;但是现在 AMD 最应当做的就是暂缓与英特尔的竞争。
对于任何类型的 3D 渲染(或其它可随四核扩展的应用),AMD 的三核 CPU 能够提供与同等价位的英特尔双核 CPU 相抗衡的卓越性能。但是,正如我们在本文前面所述,许多应用在超过两枚内核的处理器上扩展性能较差,因此尽管在我们所执行的一些其它测试中 AMD 的性能过得去较为突出,但是我们仍然不做明确推荐。
现在我们从平台层面考虑,AMD 确实具有优势。对于休闲类游戏玩家而言,AMD 780G 的集成显卡明显要优于英特尔的 G35,而且 780G 提供完整的 H.264/VC-1/MPEG-2 解码加速功能,可谓是观看蓝光影片的卓越平台。在 DVD 格式战争中胜出的蓝光驱动无疑具备相当突出的价格优势,这对英特尔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如果您想采用集成显卡组装一些内容用于休闲游戏魔箱 或 HTPC,那么您最好选择 AMD 的 CPU(虽然速度慢了点儿)。英特尔的 G45 芯片组同样也通过加速 H.264/VC-1/MPEG-2 解决 HD 影片回放问题,并能采用速度更快的 3D 内核减少一些集成显卡游戏问题。不过,与之对应的平台需要到今年第二季度末才能推出。所以在此之前,英特尔胜出的机会相当小渺茫。
通过测试我们找到了一个很有趣的平衡点:英特尔的 CPU 性能卓越但平台效率不足,AMD 的平台表现突出但 CPU 性能平平。问题是,在理论上,G45 将通过英特尔平台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可 AMD 又该如何改良其 CPU 呢?
作者:
本文导航: | ||
·AMD推出全球首款三核处理器 ·揭秘!从单核到多核性能到底提升多少? ·千元内之决斗Intel E7200显杀手本色 ·决战从这里开始 评测平台介绍 ·12款CPU大混战:SYSMark 2007 | ·12款CPU大混战:CPU3D渲染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视频压缩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游戏性能测试 ·12款CPU大混战:CPU实际功耗测试 ·评测总结:谁是最后的王者? |